靈峰

靈峰

靈峰為雁盪山的東大門景區,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 它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潤而著稱。與靈岩、大龍湫並稱為雁盪三絕。景區內層巒疊嶂,奇峰環繞,千形萬狀,美不勝收。靈峰夜景,移步換形,變幻多姿,妙不可言。兩大奇洞——觀音洞、北斗洞為遊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盪山的代表景觀之一。靈峰為雁盪山的東大門景區

靈峰景區

靈峰為雁盪山的東大門景區,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它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潤而著稱。與靈岩、大龍湫並稱為雁盪三絕。景區內層巒疊嶂,奇峰環繞,千形萬狀,美不勝收。靈峰夜景,移步換形,變幻多姿,妙不可言。兩大奇洞——觀音洞、北斗洞為遊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盪山的代表景觀之一。峰內的觀音洞建有九疊危樓,建築極具匠心,與天然洞穴之美融為一體,為雁盪山第一洞天。觀音洞隱於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洞中累有九層樓閣。太陽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數分鐘。觀音洞為雁盪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機,經年香菸繚繞。

此外,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深廣幽邃的東石樑洞,惟妙惟肖的接客僧和碧波蕩漾的石門潭等都使遊客流連忘返。

靈峰景區最佳旅遊季節 游靈峰一定要看夜景,這才是雁盪山的精靈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如入仙境一般。

靈峰寺位於浙江北部安吉縣城西南白水灣鄉靈峰山(古稱北天目),始建於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號“靈峰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時吳越王錢鏐游靈峰,流連岩上之美,回杭後,賜“靈峰長興”匾額,以光山門,並施捨修寺,梵宇一新。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為“百福講寺”,英宗皇帝賜玉璽一方,以鎮山門。清乾隆十二年,更名為“靈峰寺”。

安吉縣政府對靈峰古剎甚為重視,1983年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准修復開放,該寺現存或新修佛教建築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三聖殿、藏經樓、僧寮、客房等。又有《重建靈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雲碑》、《靈峰百福寺碑記》等四塊碑刻,以及藕益大師靈塔。寺前古樹參天,溪流潺潺;後山竹木茂盛,環境清幽,是信眾修法、香客禮佛的理想勝地。

禪宗靈峰派創始人藕益大師系中國佛教史上著名人物,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宇,出家剃髮後命名智旭,字藕益,別號“八不道人”,原籍江蘇木瀆人,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14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剃髮出家,後住晟溪、溫陵、湖州、九華等寺院,但對靈峰寺情有獨鍾。他雅愛靈峰人朴景幽,33歲有偈語“靈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以後三次歸臥靈峰,長達十年之久。清順治十一年(1655年)在靈峰圓寂,弟子奉骨塔於大雄寶殿右側。大師著書甚豐,有《靈峰論》五十多部221卷,與憨山、紫柏、蓮池、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後被奉為淨土宗第九祖師,他所開創的靈峰派以及他所倡議導的一代宗風,由他的高徒蒼輝法師繼承發揚。

靈峰探梅

基本信息

靈峰探梅,位於西湖的西部山巒中,靈峰山下青芝塢。後晉開運年間建有靈峰寺。古有翠薇閣、眠雲堂、妙高台、洗缽池等。明萬曆初年,山寺敗落僧飄散,僅存殿宇。清嘉慶間,浙江都衛蓮溪重修靈峰寺,四周植梅花一百多株。宣統元年周夢坡又植梅三百株,梅海花界,此地遂成為賞梅佳地,又名“靈峰探梅”,民國後寺毀梅頹。解放後,杭州人民重新修葺把古老的景觀恢復了起來。

1988年春,園林部門重新辟梅園四百多畝。植梅五千餘株,其中有罕見的“夏臘”二百株。還在靈峰寺遺址,新建供賞梅的建築群,有雅致的“攏月樓”,入座既可賞梅,又可品嘗青梅等。並修整了“洗缽池”、“掬月泉”等古蹟。如今在這青山環抱,樹木蔥鬱的幽谷中,草地如茵,梅林似海,樓閣參差,暗香浮動,景色十分誘人。

杭州靈峰探梅文化

靈峰與西溪、孤山合稱為西湖三大賞梅地,史上先有寺廟後有梅花。宋、明時期靈峰青芝塢一帶已現梅花,但有關記載較少,而靈峰真正意義上的首次種梅被確定在道光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間,後毀於戰火。宣統元年周慶雲在靈峰補梅300株。1988年靈峰探梅景點重建開放。

靈峰——宋以前曾稱鷲峰,在西湖之北、西溪之南、青芝塢西,出杭城錢塘門九里,距西湖四里。靈峰與西溪、孤山合稱為西湖三大賞梅地,歷史上先有寺廟後有梅花。晉開運年間(944~946)吳越王在此建鷲峰禪院,宋治平二年改稱靈峰寺,蓋山因寺而易稱,寺以山而馳譽。北宋蘇東坡游靈峰寺,曾留下題壁詩“靈峰山下寶陀寺,白髮東坡又到來,前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台。”而後靈峰之名始著,香火日盛邃成武林名剎,宋時以北山靈峰寺為北天竺與靈隱西天竺相呼應。“鋸鷲嶺,傍桃源,面芝塢,小築茅亭,是林巒最幽處”,靈峰自古幽僻之區,石徑盤鏇,松篁夾道,奇峰突兀,怪石崚嶒,寺中素有翠微閣、眠雲堂、洗缽池、妙高台諸勝傳於世。樹隙西攬黃妃塔,東見錢江潮,風帆沙鳥,如在眼前,正是“曲江濤、吳山雲、西湖月,生成畫本,極宇宙之大觀”。自靈峰與梅花結緣之後,奇峰、古寺、幽泉與松、竹、梅渾然天成而相得益彰。“靈峰補梅翁”周慶雲曾在補梅庵內掛一幅彭玉麟的山水立軸,詩云“孤峰峭拔雪瀰漫,凍破飛泉漱玉寒。繞屋梅花千萬樹,兩人若個是袁安?”,周慶雲認為唯有靈峰景物與此圖的詩情畫意相符,也唯有梅花使靈峰的景色達到極致。而後靈峰的梅花與寺院一起幾經興衰,多少年後的今天,寺院無存,而梅花怒放依然,靈峰探梅已成為中國著名的賞梅景點。歲月滄桑演繹靈峰梅花的興衰與發展,是否也詮釋著前人對靈峰景物的理解?

交通線路

1、從遞鋪-靈峰寺:在安吉汽車站內,有小巴可乘,3元/人。

2、從杭州駕車出發,出市北郊,經104國道至彭公,上04省道至安吉各景點,全程63公里。

景區價格

靈峰景區40元(日景40元,夜景40元,可自由選擇,分開購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