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山[江蘇省蘇州市景點]

靈岩山[江蘇省蘇州市景點]

靈岩山位於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是蘇州西郊著名的風景名勝地,習稱“木瀆靈岩山”。山頂有靈岩山寺及塔。 開園時間為8點。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靈岩山位於吳中區木瀆鎮西北,北距天平山2公里。

地名典故

靈岩山牌坊靈岩山牌坊
山多奇石,狀如靈芝,故名;遠望山勢右鏇似巨象回顧,亦稱象山;山西麓出產板岩是蘇州著名工藝品——藏書靈岩山石硯(俗稱澄泥硯)等石雕產品的料石,又稱硯石山;山南峭壁如城,故又名石城山;因山南有石射堋、石鼓,亦稱石鼓山。北宋《吳郡圖經續記》:“硯石山,在吳縣西二十一里。山西有石鼓,亦名石鼓山。靈岩山山相連屬,有村。其山出石,可以為硯,蓋硯石之名不虛也。”

自然地理

北西走向,長2.3公里,寬1.2公里,海拔182米。靈岩山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岩石球狀風化明顯。

名勝古蹟

靈岩山塔靈岩山塔
靈岩山怪石嶙峋,松林滿山,殿宇雄偉,古塔聳立,尤多吳宮遺蹟,為蘇州著名旅遊勝地。沿山路向上,可見一徑穿亭、蒼翠迎人、落紅夕照、塔院松風、醉僧待渡、越女遺蹤、太湖在望、箭涇采香、秀峰古剎、靈岩塔影、蕭寺鐘聲、萬家燈火、山管擁翠、吳宮遺址、山頂花園、修廊響屟、琴台浴暉、蘄岳同輝等靈岩十八景。山頂花園內有方形玩花池,一名浣花池。玩月池旁假山上有長壽亭,相傳為西施梳妝檯遺址。亭西有石牆,相傳是春秋時期館娃宮宮牆遺蹟。

景區導覽

乾隆御道

沿登山御道拾級而上,首先是繼廬亭,因靈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師的別號繼廬而得名。亭柱上有對聯“大路一條,到此齊心向上;好山四面,歸來另眼相看”。接著是迎笑亭,相傳始建於宋代,東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釋友。盤折再上是“落紅亭”,靈岩也有“象山”之稱,舊有“象王回顧落花紅”之句,這裡是觀日落之佳處。亭東乃印光塔院,為印光和尚埋骨處。印光法師(1861~1940)為近代佛教界泰斗、淨土宗一代宗師,東南亞印光派創始人。落紅亭西有西施洞,相傳越王勾踐與范蠡獻西施給吳王夫差於此等候。後人在洞前建屋,洞內鐫刻觀音像,洞外種有紫竹,所以又名“觀音洞”,香火頗旺。落紅亭左折而上約300餘步,人稱“百步階”,為乾隆帝登靈岩時所築御道的一段,山勢陡峻。道旁有一方形磚砌之台為梁代靈岩山開山和尚智積的衣缽塔,塔南有一巨石,形似烏龜,昂首面向太湖,故有“烏龜望太湖”之說。石背鐫有“望佛來”三字,石上有腳印,據說西施常站在此石上眺望故鄉。

靈岩山寺

靈岩山寺靈岩山寺
山頂是靈岩寺,即吳王“館娃宮”的舊址。春秋吳越夫椒一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和大夫范蠡被押為人質,居住在石室之中,向夫差獻上越中美女西施。吳王夫差為西施在靈岩山上建造行宮,銅鉤玉檻,奢侈無比。吳人稱美女為娃,故名“館娃宮”。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從水路攻進吳國,把這富麗堂皇的館娃宮付之一炬,燒成斷壁殘垣。東晉時有人在靈岩山吳宮遺址修建別業。後舍宅為寺,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擴建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改稱靈岩寺。
靈岩寺現存寺院規模宏大,為典型的中國佛教淨土道場之一。靈岩寺建在山頂,高聳入雲,巍峨壯觀。寺門前松柏參天,門額“靈岩山寺”為趙朴初題寫。進門便是天王殿,亦稱彌勒閣,殿中央供奉天冠彌勒,背後供韋馱菩薩,兩側排列著四大天王。再進為前院,院中有池名硯池,池上架有“界清橋”,據說大雨後,橋東之水清,橋西之水濁。大雄寶殿高25米,寬20米,氣勢雄偉莊嚴,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巨像,迦葉、阿難兩弟子侍立兩旁,佛祖背後為海島觀音,東西兩壁排列十六羅漢。大殿後壁供奉文殊、普賢。
位於大殿東側的靈岩塔初建於梁代天監二年,歷經滄桑,現為七級八面磚塔,挺拔聳立,是靈岩山的標誌,凡來游山者莫不在此留影紀念。靈岩塔又稱多寶塔,高34米,7級8面,磚木結構、樓閣式。遊人可拾級登塔,極目遠眺姑蘇景色。塔南有鐘樓,樓高15.3米,為兩層木構。上懸大鐘,下置地藏佛像。

山頂花園

靈岩山寺西部以花園為主,俗稱山頂花園。園內浣花池相傳西施於此泛舟採蓮。池西有石城,即山顛圍牆,相傳為吳王闔閭所築,以石砌成冰紋形。玩月池曾供西施玩月。吳王井呈圓形,也為吳宮遺井,曾供西施照容。智積井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積和尚修浚,故名。井中泉水甘例,煮茗甚佳。井北砌有假山,上有“長壽亭”,傳為西施梳妝之所。靈岩山的最高處位於靈岩寺之西的琴台,相傳西施操琴於此。

山麓景點

靈岩山南有采香涇,專為西施去香山採種香草之用,傳說是依據吳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開鑿,又名“一箭河”。山西南麓有韓世忠墓。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合葬於此,墓碑巨大,碑文長達13000餘字,世所罕見。靈岩山南麓香水溪北,百步小浜石橋東有清初詩人張永夫之墓。

詩文賞析

歷代名人中均有登靈岩山者,如南朝梁簡文帝、唐朝大詩人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宋范仲淹、宋釋圓照、吳文英等,明朝文徵明、唐寅、高啟等,清之康熙、乾隆二帝,歷史家畢沅以及現代田漢、鄧拓等,他們都有有詩文流傳於世。茲錄五首如後:

梁簡文帝登琴台詩

蕪階踐昔徑,復想鳴琴游。音容萬春罷,高名千載留。弱枝生古樹,舊石染新流。由來迭相歡,逝川終不收。

唐白居易游靈岩寺詩

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歸獨夜深。葷血屏除能對酒,歌鐘放散只留琴。更無俗物當人眼,但有泉聲洗我心。最愛曉亭東望好,太湖煙水綠沉沉。

宋釋圓照靈岩山居頌

蕭灑靈峰上,塵虛夏亦寒。松夢敷翠嶺,殿塔聳雲端。靈洞門高下,山房路屈盤。其中實幽隱,何必畫圖看。

宋吳文英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厓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裡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乾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去,秋與雲平。

明文徵明靈岩絕頂望太湖詩

靈岩山正當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雙島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鳥去俱無。閒論往事何能說,不見高人試一呼。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絕在模糊。

清聖祖康熙登靈岩詩

霏微靈雨散春煙,按轡逍遙陟翠巔。香水通流明若鑒,琴台列石勢如拳。諸峰盡在青蘿外,萬井全依X仗前。聞是吳宮花草地,空餘種罄梵王筵。
1966年寺遭破壞,僧眾被逐,象法蕩然。四凶既除後,拔亂反治,本寺賴中國佛教協會之護持,與政府之大力協助,從事興復。僧眾散者復集,廟宇壞者重修,佛象法器,閃第恢復。一九八〇年三月十八日,畫家謝孝思暨諸同志,陪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來靈岩山寺時,趙會長為山門題字:"靈岩山寺",並賦詩以寄雅興。詩曰:欣隨謝公屐,重上吳王台;湖山觀意態,林木感興衰。梵唄斷還續,慈鳥散復來;柳條見春色,畫境逐雲開。

旅遊交通指南

簡介

為配合“兩山一鎮”環境整治生態提升工程的實施、方便市民休閒鍛鍊,自2013年10月30日起,木瀆靈岩山風景區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據悉,靈岩山風景區自2002年起開門迎客,平均年接待量為20萬人次,門票為20元。
如果是想直接到靈岩山寺,不需要進入靈岩山腳下的公園,可直接從公園大門向南,從靈岩山公園側面直接上山,20分鐘山路可直達靈岩山寺大門,門票僅需1元。
在靈岩山寺大門口,看到這樣一個牌子:門票每位一元。一元的門票價格是當地政府制定的,已經執行很多年了,其間當地政府希望漲價至2元,主持明學長老一直不同意,說如果你們漲價到2元,我就打五折。所以靈岩山寺多年來一直是門票1元,這在國內名剎中並不多見。明學長老不希望因為門票價格把信眾擋在門外。

自駕車路線

從滬寧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沿西環路高架向南至勞動路出口下,走索山橋沿竹園路向西,直達木瀆。

公交路線

靈岩山地處蘇州西南郊中心鎮——木瀆,為通往吳中區西南部太湖沿岸諸鄉鎮的公路交通樞紐,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城鄉大眾多在此轉乘。蘇州市區或吳中西南鄉鎮通往靈岩山的公交線路有:2、43、58、63、64、65、69、312、315、326、446、505、506、508、511、512、583、621、663、665、668、691、692、游4、夜3路(資料截至2015年7月)。

美味素齋

靈岩山寺中午有素麵供應,鮮香養生,筋斗爽滑,享譽多年。從軋麵條、做澆頭、下面、賣面都為寺中居士、僧人親手操作。通常有香菇、什錦兩種口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