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橋瀑布

霸陵橋瀑布

霸陵橋瀑布位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人稱“天構涼亭”,是著名的“關嶺八景”之一。

基本簡介

灞陵橋瀑布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地當通滇要道。明末建石橋跨灞陵河上,長30米,寬6米,中空四洞。東百兩頭各有古黃懈樹一株,高10餘米,枝幹暢茂,頂圓如蓋,半覆河中,半覆橋上,人稱“天構涼亭”,是著名的“關嶺八景”之一。橋左數百米處,有飛瀑垂簾,高100餘米,為黃果樹瀑布的兩倍。洶湧澎湃,砰崖裂石,從雙峰聳峙的峽谷中傾瀉而下,若干蛟飛斷壑,若匹練綻玉梅。近處依次分為山舞銀蛇、金水拍岸、波涌玉龍。雲騰水怒、直下龍巖、狂飆天落、浪遏飛舟諸景。美妙多姿,雄偉壯觀,遊人詩有“神搖目眩心魂顛,欲去未忍情涓涓”的真切感受。

景色特點

橋左數百米處,有飛瀑垂簾,高100餘米,為黃果樹瀑布的兩倍。洶湧澎湃,砰崖裂石,從雙峰聳峙的峽谷中傾瀉而下,若干蛟飛斷壑,若匹練綻玉梅。近處依次分為山舞銀蛇、金水拍岸、波涌玉龍。雲騰水怒、直下龍巖、狂飆天落、浪遏飛舟諸景。美妙多姿,雄偉壯觀,遊人詩有“神搖目眩心魂顛,欲去未忍情涓涓”的真切感受。

風俗習慣

以安順市為中心,平壩縣天龍鎮為起點,方圓近百里的範圍內,如今仍保存著大明朝屯軍文化的影子和明朝江南一帶漢族移民風俗習慣的人群。這一群被遺忘在大山深處的人,六百年來堅持固守著明代江南漢族文化,以漢族文化道統的姿態屹立在這片土地上,她們的建築、服飾、戲劇、飲食等都與眾不同,這種帶有屯軍文化影子和明代江南移民文化特徵的奇特文化現象,專家學者們稱之為“屯堡文化”。

風味特產

花江狗肉、沖沖糕、糯米飯、破酥包、蕎涼粉、水晶涼粉、油炸粑稀飯

最佳旅遊時間

春夏之交是遊覽的最佳時間。

交通概況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5公里。
遊客可在貴陽客車站乘坐開往安順的汽車,票價15元,約2小時的車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