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苗

霍山石斛苗

石斛通常附生於岩石或樹幹上,對生長環境有特殊的要求,用地栽方法是不能成活的。 因此,研究石斛的馴化栽培方法,篩選適合石斛生長的基質對石斛資源恢復相當重要。 石斛的作用石斛是重要的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簡介

霍山石斛苗顧名思義是霍山石斛的種苗,本詞條主要是介紹霍山石斛苗的種植方法、環境等方面內容。

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苗
霍山石斛(學名:Dendrobium huoshanense)俗稱米斛,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大多生長在雲霧繚繞的懸崖峭壁崖石縫隙間和參天古樹上。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人體內SOD(延緩衰老的主要物質)水平,對經常熬夜、用腦、菸酒過度,體虛乏力的人群,經常飲用非常適宜。霍山石斛有明目作用,也能調和陰陽、壯陽補腎、養顏駐容,從而達到保健益壽的功效。

形態特徵

霍山石斛
霍山石斛,莖直立,肉質,長3-9厘米,從基部上方向上逐漸變細,基部上方粗3-18毫米,不分枝,具3-7節,節間長3-8毫米,淡黃綠色,有時帶淡紫紅色斑點,乾後淡黃色。葉革質,2-3枚互生於莖的上部,斜出,舌狀長圓形,長9-21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並且微凹,基部具抱莖的鞘;葉鞘膜質,宿存。總狀花序1-3個,從落了葉的老莖上部發出,具1-2朵花;花序柄長2-3毫米,基部被1-2枚鞘;鞘紙質,卵狀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花苞片淺白色帶栗色,卵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花梗和子房淺黃綠色,長2-2.7厘米;花淡黃綠色,開展;中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2-14毫米,寬4-5毫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鐮狀披針形,長12-14毫米,寬5-7毫米,先端鈍,基部歪斜;萼囊近矩形,長5-7毫米,末端近圓形;花瓣卵狀長圓形,通常長12-15毫米,寬6-7毫米,先端鈍,具5條脈;唇瓣近菱形,長和寬約相等,1-1.5厘米、基部楔形並且具1個胼胝體,上部稍3裂,兩側裂片之間密生短毛,近基部處密生長白毛;中裂片半圓狀三角形,先端近鈍尖,基部密生長白毛並且具1個黃色橫橢圓形的斑塊;蕊柱淡綠色,長約4毫米,具長7毫米的蕊柱足;蕊柱足基部黃色,密生長白毛,兩側偶然具齒突;藥帽綠白色,近半球形,長1.5毫米,頂端微凹。花期5月。
該種很近細莖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區別在於該種的莖較短,在基部上方腫脹,然後向上逐漸變細,唇瓣中裂片半圓狀三角形,易於區別。

生長習性

霍山石斛煉苗圖
霍山石斛,屬未進化的的氣生蘭科植物,其生長條件極為苛刻。多生在河澗,溝溪山谷旁峭壁上,常與苔蘚、石葦等植物附生在一起。喜陰涼、濕潤、通風多霧的小氣候。在氣溫14℃時開始生長,氣溫20-26℃、空氣濕度在80%以上最適宜;如氣溫在30℃以上,相對濕度在20%以下時,則葉脈變黃、葉片下垂、莖現皺縮;如崖縫滲水過多則易爛根致死。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石斛的繁殖方法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大類,目前生產上主要採用無性繁殖方法。
1. 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石斛種子極小,每個蒴果約有20 000粒,呈黃色粉末狀,通常不發芽,只在養分充足、濕度適宜、光照適中的條件下才能萌發生長,一般需在組培室進行培養。不過,儘管石斛繁殖係數極高,但其有性繁殖的成功率極低。
2.無性繁殖
(1)分株繁殖:在春季或秋季進行,以3月底或4月初石斛發芽前為好。選擇長勢良好、無病蟲害、根系發達、萌芽多的1~2年生植株作為種株,將其連根拔起,除去枯枝和斷技,剪掉過長的鬚根,老根保留3厘米左右,按莖數的多少分成若干叢,每叢須有莖4~5枝,即可作為種莖。
(2)扦插繁殖:在春季或夏季進行,以5~6月為好。選取三年生生長健壯的植株,取其飽滿圓潤的莖段,每段保留4~5個節,長約15~25厘米,插於蛭石或河砂中,深度以莖不倒為度,待其莖上腋芽萌發,長出白色氣生根,即可移栽。一般在選材時,多以上部莖段為主,因其具頂端優勢,成活率高,萌芽數多,生長發育快。
(3)高芽繁殖:多在春季或夏季進行,以夏季為主。三年生以上的石斛植株,每年莖上都要萌發腋芽,也叫高芽,並長出氣生根,成為小苗,當其長到5~7厘米時,即可將其割下進行移栽。
(4)離體組織培養繁殖:金釵石斛可採用下述方法組培快繁試管苗。將金釵石斛的葉片、嫩莖、根經常規消毒後,切成0.5~1厘米作外植體,採用 MS和B5作為基本培養基,並分別附加植物激素如 NAA(0.05~1.5mg/L)、IAA(0.2~1.0mg/L)、6-BA(1.0~5.0mg/L)等不同激素組合的多種培養基,培養基pH5.6~6.0,培養溫度25℃~28℃,每天光照9~10 小時,光照強度1800~1900lx條件下進行組織培養。19天后,莖葉處出現小芽點,約1個月後,小芽伸長,尖端分叉,2個月後,小芽長成高約2.0~2.7厘米,具4~8個葉片的試管苗。而葉片和根的切段無變化。並發現,在培養基不同配方組合中,MS比B5基本培養基對生長速度具有明顯優勢。

附主選擇與選地整地

1. 附主選擇石斛為附生植物,附主對其生長影響較大。石斛既不同於糧食作物,也不同於其它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都是靠主根、側根、鬚根在土壤中吸收水份和養分,而石斛則是靠裸露在外的氣生根在空氣中吸收養份和水份,糧食和其它作物的載體是土壤,石斛的載體是岩石,礫石或樹幹;即石斛的附主既可是岩石、礫石,也可是樹幹等。
若選擇石斛附主(生產地)為岩石或礫石時,則應選砂質岩石或石壁或亂石頭(有藥農稱之為“石旮旯”)之處,並要相對集中,有一定的面積,而且陰暗濕潤,岩石上生長有苔蘚(有藥農稱之為“地簡皮”),周圍有一定闊葉樹作為遮蔭樹的地方作為發展石斛附主進行生產。
若選擇樹幹為附主時,則應選樹冠濃密,葉草質或蠟質,皮厚而多縱溝紋,含水分多並常有苔蘚植物生長的闊葉樹種為附主發展石斛生產。
若選擇蔭棚栽培石斛,則應選在較陰濕的樹林下,用磚或石砌成高15厘米的高廂,將腐殖土、細沙和碎石拌勻填入廂內,平整,廂面上搭100~120厘米高的蔭棚進行石斛生產。
石斛通常附生於岩石或樹幹上,對生長環境有特殊的要求,用地栽方法是不能成活的。如把石斛栽培於大樹幹上或石縫中需3~5年後才能旺盛生長,見效緩慢。因此,研究石斛的馴化栽培方法,篩選適合石斛生長的基質對石斛資源恢復相當重要。若將生長在大樹幹上或岩石、石壁、石縫及石礫等環境中的石斛移到地面馴化栽培時,必須具備其適宜的栽培基質。經實驗研究,現己對8種石斛人工栽培基質出進行了比較篩選,結果表明鋸木屑及石灰岩顆粒是最優的栽培材料,為石斛新附主選擇,發展石斛生產開拓了新路。本實驗研究的試驗材料為金釵石斛試驗苗(采自貴州赤水市長沙鎮),栽培用的基質為:① 洋松的鋸木屑;② 木質中藥渣;③ 直徑 1厘米以下的石灰岩顆粒;④ 5 厘米以下的砂頁岩石碎塊;⑤ 石灰岩顆粒加鋸木屑;⑥ 河沙;⑦ 碎磚塊加鋸木屑;⑧ 稻殼。試驗方法與處理:用高約20厘米的舊木箱和磚塊切成大小約 1200~1330 平方厘米的方格,內盛試驗處理的各種基質,於3月初各栽種石斛苗1kg。設重複3次(稻穀殼處理重複2次)。管理方法:主要在4~9月每半月灑施一次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的複合營養液。11月連根拔出,抖掉根部基質後,測定產量,並觀察和分析生長情況。結果表明,各栽培基質處理大都存在著顯著差異。與鋸木屑栽培的作比較,除石灰岩顆粒、石灰岩顆粒加鋸木屑2個處理外,都存在著顯著差異。據觀察,鋸木屑栽培的石斛一直生長旺盛;石灰岩顆粒及其加鋸木屑的2個處理也較好;木質中藥渣栽培的石斛前期生長較好,但後來隨著中藥渣的腐爛,出現生長停滯、根系腐爛;砂頁岩碎塊基質的石斛根系生長較緩慢,是造成產量低的原因;其它基質栽培的石斛則一直處於生長不良狀況。
從上研究可見,石斛馴化栽培首要因素是必須提供其根系良好的生長環境。鋸木屑因其疏鬆透氣,又能保持水分及肥料,適合根系生長的要求。石灰岩顆粒加適量鋸木屑或單純的石灰岩顆粒也不失為石斛栽培的較好基質,特別是在長江流域禁伐區,鋸木屑來源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石灰岩顆粒則是石斛栽培的良好材料。另外,稻殼雖似與鋸木屑差異不大而易得,但其實際保水能力極差;河砂栽培石斛也很難長根,均不宜作栽培基質。
2. 選地整地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不同品種對質地的要求,栽種石斛時要先進行地塊整理,其基本要求是:在大塊的岩石上栽種石斛時,應在石面上用鑽子按株、行距 30 ×40厘米的間距打窩,窩深5~10厘米左右。打的石花放在石面上(留著壓根之用),在石面較低一方打一個小出水口,以防積水引起基部腐爛,打窩時應保護好石面上其它部位的苔蘚。在小礫石上栽種石斛時,將地內雜草、雜枝除去,預留好遮蔭樹,將過多過密的小雜樹清除,以利增加透光程度和太陽的斜曬力度。
此外,還可選擇適宜場所進行樹栽、牆栽、盆栽,或種於石縫、岩壁及其人工栽培基質上進行石斛種植。

栽種方法

石斛栽種宜選在春(3~4月)秋(8~9月)季栽種為好,尤以春季栽種比秋季栽種更宜。這主要是充分利用陽春三月,氣候回升,風和日暖,春雨如油,萬物復甦的黃金季節,適宜的溫濕度,日照,雨水等條件,有利於刺激石斛莖基部的腋芽迅速萌發,同時長出供幼芽吸收養份、水份的氣生根,達到先根、後芽的生長目的。秋季種植是利用秋天的適宜溫度(適宜在小陽春前)引發根系生長,但根的質量、數量,長速都不及春季。在濕潤條件滿足,遮蔭條件較好的地方,夏季亦可生長出一部分很、幼芽。栽植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好後,即可選擇最佳種植季節大力發展石斛生產。
目前,石斛栽種的方法通常採用有:
1. 貼石栽種法選擇陰濕林下的石縫、石槽有腐殖質處,將分成小叢的石斛種苗的根部,用牛糞泥漿包住,塞入岩石縫或槽內,塞時應力求穩固,以免掉落。或將小叢石斛種苗直接放入已打好的窩內,然後用打窩時的石花均勻的將基部壓實,以風吹不倒力度,將基部和根牢固地固定在石窩內即可。若是在礫石上栽培,其辦法是將種苗平放在礫石上,然後用石塊壓住種苗中下部,基部、頂部裸露在外,仍以風吹不動為度。如栽放種苗的地方有石灰塵,套用水沖或濕布擦淨,以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在石面四周種植石斛,可用鑽子打一小窩,事前應踩好鮮牛糞,鮮牛糞中可參入30:l的磷肥,加水踩混,稀濕度以手捏之手指縫中不留水為度,將石斛種苗緊緊貼住小窩,一手抓備好牛糞搭在石斛種苗莖的中下部,使種苗牢固地貼在石頭上,種苗的頂部和基部都要裸露在外。
2. 貼樹栽種法在高山闊葉林中,選擇樹桿粗大、水份較多、樹冠茂盛、樹皮疏鬆、有縱裂溝的常綠樹(如黃桶、烏柏、柿子、油桐、青槓、香樟、楠木、楓楊樹等),在較平而粗的樹幹或樹枝凹處或每隔30~50厘米用刀上砍一淺裂口,並剝去一些樹皮,然後將已備好的石斛種苗,用竹釘或繩索將基部固定在樹的裂口處,再用牛糞泥漿(用牛糞與泥漿拌勻)塗抹在其根部及周圍樹皮溝中。為防止風吹動和雨水沖刷,一般套用竹釘釘牢或用竹篾等繩索捆上2圈梆牢,以固定石斛鬚根和植株於樹幹或樹丫上,使其新根長出後沿樹體緊密攀沿生長。在樹上栽種時,應從上而下進行。已枯朽的樹皮不宜栽種。
3. 蔭棚栽種法將小礫石拌小量細砂(焦泥灰和細砂),作為寬40厘米,長120厘米,高17厘米的高畦,將石斛種苗分株後栽於畦內,密度以20×20厘米一窩,在上面蓋7~10厘米厚的細砂或小礫石,壓緊。畦上搭1.7米的蔭棚,向陽面掛一草簾,以利調節溫濕度和通透新鮮空氣,並經常保持畦面的濕潤。

栽種龍頭企業

潤生堂
霍山潤生堂石斛開發有限公司是六安潤生堂生物科公司旗下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是及種植、組培、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註冊商標“皖潤堂” 擁有5種以上石斛產品。公司辦公地點位於六安市金安區人民西路。公司現有員工80餘人(其中管理人員10人,技術人員10人,產品加工人員5人,栽培種植人員50餘人),石斛種植基地200餘畝。是專業從事霍山石斛組培種植的龍頭企業。
公司基地位於山清水秀的自然風景區黑石渡鎮,有獅山睡美人等著名旅遊景點,是霍山石斛的種源產地。

石斛的作用

石斛是重要的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言:“俗方最以補虛,主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絕不足,逐皮膚邪熱痱氣,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髒,輕身延年等”。《本昌思辨錄》認為:“石斛,為腎藥,為肺藥,為腸胃藥。《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又說:“逐皮膚邪熱痱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溫也,要不出《本經》除痹、補虛二端……必收除痹補虛之益……”。可見其既能治病,又能補益,溫、寒兼可套用的特點。歷代古籍各醫書,對石斛的認識和套用有很多高見,心、肝、脾、肺、腎五臟之病,皆有套用,各式套用石斛的方劑,逾數百個。
數十年來,不少學者對石斛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等進行了研究。1932年,鈴木秀乾在中藥金釵石斛中首次獲得石斛鹼。1964年,犬伏康夫等證明了石斛鹼為倍半萜類生物鹼並確定了結構。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洲學者相繼於石斛屬植物中,發現了一些新的生物鹼和20多個新的有很高價值的藥用成分。對19種石斛屬植物的研究表明,化學成分類型有較大差異,其中只有5種石斛屬植物含石斛鹼類生物鹼,而金釵石斛是唯一含有石斛鹼的中藥石斛。石斛鹼為目前所知的石斛的主要藥用成分,具有止痛、解熱作用,可降低心率、血壓,減慢呼吸,可產生中度的高血糖,具強壯作用並可解巴比妥中毒。藥理試驗表明,口服石斛煎劑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
石斛中提取的兩種菲類化合物是有抗人體肺癌、卵巢腺癌和前髓細胞白血病的作用;石斛能顯著提高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降低LPO(過氧化脂質)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生長和淋巴細胞產生移動抑制因子,起到增強免疫的作用;石斛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有明顯的拮抗腎上腺素和收縮腸系膜血管的作用。
在治療白內障方面,對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也能阻止或糾正因半乳糖性白內障所致的晶狀體總脂類與總膽固醇的比例失調;石斛所含的一種酯類成分還有活血化瘀、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腦血栓形成及靜脈形成、動脈硬化性閉塞等作用;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石斛多糖也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活性和抗癌、防癌、抗衰老、抗輻射等多種功效。石斛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咽炎、消化系統疾病、眼科疾病、血栓完備塞性疾病、關節炎、癌症的治療或輔助治療,特別是近年用於消除癌症放療、化療後的副作用和恢復體能,效果十分明顯。是石斛夜光丸、脈絡寧注射液、通塞脈片、清睛粉、清咽寧、石斛散、鮮石斛露、芪斛揸、養陰口服液等數十種中成藥及保健品的必要原料。石斛品種中的鐵皮石斛。因滋補作用強,適用於老人、虛人津液不足、不宜大寒者,已成為價值上萬元1公斤的珍品,以其加工的“楓斗”或“耳環石斛”,被稱為“金耳環”、“金楓斗”暢銷於東南亞及歐、美,因產量少而供不應求。
感覺草汁很黏,類似果凍。李明焱說,鐵皮石斛其實很好辨別,它有點甜、黏稠,嚼完了嘴裡也沒有渣,而剛節、紫皮吃起來就像甘蔗,嚼完後滿嘴草屑。
一盆炭火,一個簸箕,一些草繩,就是全部的加工工具。這些新鮮的原料經過烤炙、捲曲、綑紮、烘乾,就成了楓斗。加工出來的楓斗還要經過最後一道關鍵工序,就是火燒。據雙峰鄉利壽楓斗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樣做是為了去除楓斗上面雜亂的毛皮,使這些楓斗看上去更像鐵皮楓斗。把石斛加工成“楓斗”是個技術活,要經烤制、捲曲、綑紮、烘乾、火燒等多道工序,最後還要去除上面雜亂的毛皮。由於種類多,石斛類藥材很易混淆,加工成乾品以後,形狀差不多,不要說外行,就是內行人也很難分辨。而用普通石斛加工成的楓斗每公斤最高只能賣一千餘元,但如果冒充鐵皮楓斗最低可賣四千餘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