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

需字從雨從而,“而”本義為“鬍鬚”,引申為“柔軟的”,轉義為“柔和的”。“雨而”指雨下得緩和而有節度,即不是暴雨,暴雨會打得莊稼七零八落;也不是久旱無雨,久旱無雨會使莊稼渴死。只有和緩而有節度的雨,才是人們需要的雨。“軍需”指軍糧供應定量定時,一下子到得太多,糧食吃不完會霉變,許久不到則軍士們會餓肚子。從需之字中的“需”,都意為“柔軟”。如“糯”指軟米;“孺”指幼兒。“儒”指肩不能扛物、手不能提斧的“軟人”,即書生。“襦”指棉襖;“嚅”指兩片嘴唇相碰;“蠕”指無骨蟲;“懦”指內心柔弱等。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需
【漢字】需
【注音】xǖ
【部首】雨
【釋義】
◎必得用:~求。~要。必~。急~。各取所~。
◎必得用的財物:軍~。民~。
◎等待。
◎遲疑。

部首筆畫

部首:雨
部外筆畫:6
總筆畫:14
五筆86:fdmj
五筆98:fdmj
倉頡:mbmbl
筆順編號:14524444132522
四角號碼:10227
鄭碼:fvgl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700

詳細釋義

行書寫法行書寫法
會意。字從雨從而。“而”本義為“鬍鬚”,引申為“柔軟的”,轉義為“柔和的”。“雨”和“而”聯合起來表示“雨下得緩和而有節度”。

本義:霖雨。

轉義:期待、等待(霖雨等一切緩和而有節度的供應物資)。

說明:“軍需”一詞的本義是軍糧的供應,而非軍械的供應。古代圍城戰役,一打就是幾年,若這幾年風雨不調,穀物就會歉收,軍糧供應就會不濟。所以“軍需”的“需”字從雨不從金。

套用:“需”與“須“同義。如常見的必需和必須兩詞,這”必需“和”必須“兩個詞語同音且同義,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套用起來比較容易相互混淆。必需是強調錶示一定要有,例如這必需要有。而必須則是強調錶示一定要,例如你必須小心。

“需”字新解

需
在甲骨文中,“需”與“儒”是同一個字,讀音與“乳”字相同。乳汁是人們嬰兒時期所必需;“儒”指祭司,是掌握知識的人,同樣為人們所必需。

在甲骨文中,“需”字像人沐浴濡身的形象,是“濡”字的初文。在周代的金文中,“需”字演變成人沐浴雨水的形象,形象地說明,人們的所需就是雨水。周人先祖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周人先祖是后稷,名棄。棄在孩童時期就喜歡種樹種莊稼,長到成人,成為農業專家,被帝堯授以“農師”之官,指導民眾生產。周人的另一個著名的祖先是公劉,公劉也非常重視農業生產,成為周人振興的關鍵人物。周文王的祖父是古公亶父,同樣重視農業生產,國力因此大增,為周人最終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周人將甲骨文“需”字改為“人沐浴雨水”形象,並非是由於錯訛,而是出於雨水對農業的重要意義的考慮。

在篆文中,“需”進一步演變為由“雨”和“而”二字上下組合而成。需,雨而,即“一切需要不過及時雨而已”。農耕文明中絕大多數生活必需品均源自農業生產,同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都是雨養農業,離不開降雨。中國為季風氣候,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季節,春末夏初往往乾旱少雨,此時風調雨順就會豐收有望,吃穿不愁。據統計,在已經發掘整理的殷商甲骨文中,祈雨問雨的卜辭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另有研究表明,殷商時期是我國氣候相對乾旱的一個時期。所以,“需要”歸根結底就是雨水。正是這樣的氣候特點造就了中華民族喜雨盼雨關注雨的傳統心理。

這個“雨而”之“需”也可以看作中華民族亘古不變的一個祈禱辭,不求天上掉餡餅,只求上蒼給予一個適當的條件——雨水,自己便能創造一切所需。儒家學派倡導“盡人事,聽天命”,其意義基本上包含在這個“需”字之中。

方言集匯

◎粵語:seoi1
◎客家話:[海陸豐腔]si1[台灣四縣腔]si1[客英字典]si1[客語拼音字彙]xi1[寶安腔]si1[東莞腔]si1[梅州腔]si1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字部】需·康熙筆畫:14·部外筆畫:6
〔古文〕觘《唐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須。《說文》応。遇雨不進,止応。從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注》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從天。然諸本皆從而,無從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須也。險在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疏》從易需卦之需。《釋文》音須。《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注》濡則不去,需則有待。又《集韻》一曰疑也。《韻會》遲疑需待也。《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又《韻會》索也。又《字彙》姓也。又《集韻》汝朱切,音儒。韋柔滑貌。《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注》需,音儒。《集韻》或作。又《集韻》《正韻》珜噎切,音耎。《集韻》本作,柔也。或作輭。軟濡,通作耎。《韻會》本作。或作。《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注》故書需作。,讀為柔需之需。《釋文》需,人兗反。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注》需,謂不充滿。《疏》需襦不進,故為不充滿。陸云:罷需。又《集韻》奴亂切,音糯。弱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注》需,讀為畏需之需。《釋文》又乃亂反。《集韻》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又《韻會補》鄭棜易注,需,讀為秀。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說文解字

【卷十一】【雨部】需
応。遇雨不進,止応。從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相俞切〖注〗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從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從而,無有從天者。〖注〗觘,古文。
懦弱。《戰國策·秦策》:“其健者來使者,則王勿聽其事;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然則需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
需通“軟”ruǎn。柔軟。《考工記·弓人》:“厚其帤則木堅,薄其帤則需。”又《鮑人》:“(革)欲其柔滑而腥脂之,則需。”

易經卦五

需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白話】《需卦》象徵等待: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會亨通順利,占問的結果是吉祥的,出外遠行,渡過寬闊的河流會很順利。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白話】《象辭》說:《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為雲層,密雲滿天,但還沒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這個時候需要吃喝,飲酒作樂,即在等待的時候積蓄力量。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白話】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須有恆心,長久耐心地靜候時機,不會有什麼禍患。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
【白話】《象辭》說:"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險輕率前行;"長久耐心地等候時機,不會有什麼禍患",表明沒有偏離正道,沒有偏離天地恆常之理。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白話】九二,在沙灘上等待,雖然要受到別人的一些非難指責,耐心等待終究會獲得吉祥。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有小言,以終吉也。
【白話】《象辭》說:"在沙灘上等待",表明寬宏大量不急躁;雖然受到一些非難和指責,但終久能獲得吉祥。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白話】九三,在泥濘中等待,結果搶劫的強徒乘機而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白話】《象辭》說:"在泥濘中等待",說明災禍還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來強盜,說明要處處謹慎小心才能避開危險。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白話】六四,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進深穴,用盡全力才逃脫出來。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白話】《象辭》說:"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時必須沉著冷靜,順應時勢,聽天由命,以等待轉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白話】九五,準備好酒食招待客人,占問的結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白話】《象辭》說:"準備好酒食招待客人,占問的結果是吉祥的",說明此時處於中位,完美無缺。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白話】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恭敬敬,以禮相待,終久會得到吉祥的結果。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白話】《象辭》說:"不請自來的三位客人到來,對他們恭敬而且熱情地招待,終久獲得吉祥",表明此時儘管處在不適當的地位,但還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擴展

英語
<動>(需要)need;want;require
<名>necessaries;needs;asurname
法語
Besoin

拼音是xu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