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視窗發射

零視窗發射

零視窗發射,指火箭發射時間和預定點火時間偏差不能超過1秒。採用“零視窗發射”,需要預先計算好的發射時間,分秒不差地將火箭點火升空,不允許有任何延誤與變更。

概述

零視窗發射零視窗發射

“零視窗”發射是指在一定長度的發射視窗時間內,緊貼視窗上沿即最優時間實施發射,而且時間誤差只能在正負1秒間。

發射視窗是指運載火箭攜帶著飛船發射升空比較合適的一個時間範圍,寬的以小時計,甚至以天計算,窄的只有幾十秒鐘。比如,發射視窗為5時至5時30分,那么“零視窗發射”就是指5時整。在這個時刻發射,就能把飛行器送到最佳位置,而且能在變軌過程中節省燃料。 如果錯過這個時刻,就只能推遲發射,重新尋找“零視窗”。

影響因素

光照

由於陽光對交會對接中使用的敏感器有影響,因此交會對接的位置確定在地球的陰影區,也是確定發射“零視窗”的重要因素。地面目標光照條件的要求。發射地球資源衛星和中軌道氣象衛星時,要求衛星運行軌道下方的地面目標有很好的光照條件,以便於衛星上的可見光遙感器能很好地遙感地面的圖像。

天氣因素

發射前天氣是影響“零視窗”發射的重要因素,在發射前,衛星發射中心會根據接收天文台給出的實時天氣狀況做出是否適合發射的判斷。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返回地面時,一般都希望在白天,同時要求氣象條件較好,沒有大風等惡劣天氣,以便於降落傘打開。由於太陽、地球和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即使發射同一類型、同一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其發射視窗也是不固定的。

發射案例

嫦娥一號

零視窗發射零視窗發射

2007年10月24日18時5分4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零視窗”一詞開始頻頻出現於各大媒體。正因為“零視窗”發射,節省了120公斤衛星燃料,才有了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的成功撞月。

嫦娥二號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再次實現了“零視窗”發射。

神舟九號

神舟九號發射的最佳時間為台北時間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4秒,點火時間為18時37分21秒。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介紹,此次神舟九號任務需要“零視窗發射”,火箭預定點火時間的偏差不超過1秒。所以,除了第一個最佳的發射視窗,此次發射還確定了第二發射視窗:6月18日17時41分40秒;第三發射視窗6月20日16時45分52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