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

雲陽

雲陽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310公里,是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沿江經濟走廊承東啟西、南引北聯的重要樞紐。雲陽縣東與奉節縣相連,西與萬州區相接,南與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鄰,北與開州區、巫溪縣為界。縣境南北長99.5公里,東西寬70.2公里,總面積3649平方公里。至2015年12月28日,雲陽縣轄4個街道、31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常住人口89.87萬人,戶籍人口135.96萬人。雲陽縣列入《全國文物分布圖》的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名列長江三峽庫區各縣之首。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雲陽雲陽
雲陽縣境,東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滅巴國置巴郡,在雲陽地域建縣名“朐忍”,是為建縣之始。東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屬永寧郡;建安六年(201年)隸巴東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改隸固陵郡。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221)屬巴東郡。
兩晉南北朝時期,西晉、宋、齊、梁、西魏國,朐忍縣名、隸屬未變;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更名為“雲安”。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隸信州;大業三年(607年)隸巴東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復隸信州;武德二年(619年)改隸夔州;天寶元年(742年)廢夔州置雲安郡,後廢雲安郡復夔州;貞元元年(785年)在雲安鹽場設雲安監。
宋代,開寶六年(973年),雲安縣升雲安軍,領雲安縣、雲安監;熙寧四年(1071年)撤雲安監,置安義縣;熙寧八年(1075年),撤安義縣,併入雲安縣;後廢雲安軍、雲安縣。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復置雲安軍;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縣入軍,軍改為州,名“雲陽州”,屬夔州路。
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州隸夔府;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州降為縣,始為“雲陽縣”(以地兩山夾江,四時多雲,而邑當山水之陽,故名雲陽),屬夔州;洪武九年(1376年)隸重慶府;洪武十四(1381年)屬夔州府。
清朝,沿襲明制。
中華民國時期,1917年起,先為國民革命軍20軍防地,後為國民革命軍21軍防地;1935年實行新縣制,隸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萬縣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16日成立雲陽縣人民政府,隸萬縣地區專員公署;1955年1月,更名為“雲陽縣人民委員會”;1955年5月,屬萬縣專員公署;1969年10月,更稱“雲陽縣革命委員會”,隸萬縣地區革命委員會;1981年4月恢復“雲陽縣人民政府”稱謂,屬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屬萬縣市;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人民政府掛牌,雲陽改由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2000年7月14日,直屬重慶直轄市管轄。

行政區劃

1997年,雲陽縣面積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24鎮32鄉。縣政府駐雙江鎮。
雲陽地理位置雲陽地理位置
2000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
2002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57個居委會、827個村委會。戶籍人口125.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5萬人。
2006年10月,雲陽縣由65個鄉鎮調整為23個鎮20個鄉。
2009年1月,撤銷毛壩鄉、雲硐鄉,調整雲陽鎮、雲安鎮、人和鎮、平安鎮和棲霞鄉的行政區域。9月,撤銷棲霞鄉。區劃調整後,雲陽縣共轄42個鄉鎮街道,其中18個鄉,22個鎮,2個街道。
2010年,撤銷人和鎮、盤龍鎮,設立人和街道、盤龍街道。區劃調整後,雲陽縣轄4個街道、22個鎮、1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2012年1月,撤銷水口鄉、蔈草鄉、泥溪鄉、養鹿鄉,設立水口鎮、蔈草鎮、泥溪鎮、養鹿鎮。分別管轄原水口鄉、蔈草鄉、泥溪鄉、養鹿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人民政府駐地。
2012年12月30日,撤銷後葉鄉、龍洞鄉、堰坪鄉,分別設立後葉鎮、龍洞鎮、堰坪鎮。後葉鎮、龍洞鎮、堰坪鎮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分別與原後葉鄉、龍洞鄉、堰坪鄉一致。
至2015年12月28日,雲陽縣轄4個街道、31個鎮、7個鄉。縣政府駐地雙江街道杏花路60號。

青龍街道

雙江街道

人和街道

盤龍街道

雲陽鎮

雲安鎮

鳳鳴鎮

龍角鎮

寶坪鎮

故陵鎮

紅獅鎮

南溪鎮

雙土鎮

桑坪鎮

江口鎮

路陽鎮

農壩鎮

高陽鎮

渠馬鎮

平安鎮

黃石鎮

巴陽鎮

沙市鎮

魚泉鎮

棲霞鎮

雙龍鎮

泥溪鎮

蔈草鎮

養鹿鎮

龍洞鎮

水口鎮

堰坪鎮

後葉鎮

新津鄉

普安鄉

洞鹿鄉

石門鄉

大陽鄉

耀靈鄉

外郎鄉

上壩鄉

清水土家族鄉

地理環境

地質構造

雲陽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的丘陵向山地過渡帶,受華鎣山-方斗山弧形褶皺體系和大巴山斷褶皺帶控制,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規模很小。褶皺形態以寬平的屜形向斜和狹窄的高背斜相間排列,組成隔檔式。主要背、向斜從北向南依次排列為:牛角洞背斜、沙沱向斜、馬槽背斜、渠馬河向斜、雲安硐村背斜、萬縣復向斜、黃蓮峽背斜、趕場向斜、七曜山背斜。斷層主要分布在上述背斜的軸部及其兩翼。此外,龍角、雙江、故陵、硐村等地亦有斷層。雲陽境內地層可分為:二迭系地層,屬古生代地層;三迭系地層,屬中生代地層;侏羅系地層,屬中生代地層;第四系地層,屬新生代地層。

地形地貌

雲陽縣屬喀斯特地貌,長江由西向東中分縣境。地形近似以東南西北為頂點的菱形,南、北高,中部底,由南、北向中間傾斜。嶺谷地貌明顯,以山地為主,兼有谷、丘,山高、谷深、坡陡,群山巍峨,呈現出“一山二嶺一槽”、“一山三嶺兩槽”或“一山一嶺、嶺谷交錯”的地貌特徵。境內海拔最高1809米(農壩鎮雲峰山野豬槽包),最低139米(長江出境處),海拔高低懸殊1670米。

氣候特徵

雲陽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夏季炎熱,冬季暖和,多伏旱多秋雨,立體氣候顯著。日照時數較長,光能、風能資源比較充足;立體氣候特徵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不同而變化。

河流水系

雲陽縣水資源由境內徑流、地下水和外來客水三部分組成。地域內溪河屬長江流域水系分區中的長江幹流區即長乾水系。主要溪河流域除長江外,流經縣境且流域面積5000平方千米的有澎溪河,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湯溪、磨刀溪、長灘河;500平方千米以上5條,100平方千米以上13條,50平方千米以上21條。溪流徑流靠降水補給。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雲陽縣有土地總面積364795.62公頃,其中,農用地274397.8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5.22%;建設用地18410.03公頃,占5.05%;未利用地71987.77公頃,占19.74%。

礦產資源

雲陽縣礦產主要有岩鹽、天然氣、煤、石灰石、粉石英等15種。

生物資源

雲陽縣野生植物有2000多個品種。其中,林木植物97科、287屬、839個樹種;珍稀古樹有29科、34屬、39個品種。野生動物有110科240種,珍稀動物68種。其中大鯢、水獺、錦雞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數十種。

水能資源

雲陽縣年均降水量43.8億立方米,年均徑流量為22.7億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年均產水6.2萬立方米。地下水總量4.1億立方米。4條一次支流客水63.7億立方米,長江過境客水420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2.3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7.44萬千瓦,已開發3.30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12%。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4年末,雲陽縣有常住人口89.8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31萬人、農村人口55.56萬人;戶籍人口135.96萬人。

民族

至2012年末,雲陽縣有漢、土家、回、蒙古、滿等24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56%,少數民族人口占0.44%。

經濟

綜述

2014年,雲陽縣地區生產總值170.2億元,增長1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7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3.7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59.8億元,增長8.1%。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53.4億元,增長16.1%;建築業增加值20.3億元,增長23.1%。在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10.4%;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1億元,增長8.0%;房地產增加值6.9億元,增長4.3%。三次產業結構為21.6:43.3:35.1。

第一產業

雲陽縣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洋芋、油菜、棉花。
2014年,雲陽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73億元,增長4.9%。其中,農業總產值33.76億元,林業總產值2.24億元,畜牧業總產值16.98億元,漁業總產值1.0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9億元。糧食播種面積10.00萬公頃,總產量42.4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0.61萬噸,秋糧產量31.7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達2.33萬公頃,增長4.5%,產量43.73萬噸,增長7.6%。

第二產業

雲陽雲陽
雲陽縣主要工業為製鹽、建築材料、輕化工、食品加工和機車配件製造等行業。
2014年,雲陽縣實現工業增加值53.4億元,增長1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5%。工業現價總產值165億元,增長3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04.56億元,增長28%。
2014年,雲陽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3億元,增長23.1%。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有39家;完成註冊地建築業總產值95.72億元,增長20.7%;在地總產值99.42億元,增長23.4%,其中本地企業報送產值為85.12億元。全年建築施工面積547.32萬平方米,下降8.4%;建築竣工面積224.03萬平方米,下降12.6%。

第三產業

2014年,雲陽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46億元,增長15.1%。按行業統計,批發零售業零售額63.46億元,增長17.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2億元,增長2.4%。實現商品銷售額132.58億元,同比增長19.9%。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8.16億元,增長18.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29億元,增長11.4%。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6648萬元,增長14.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58萬戶,下降0.5%;移動電話年末用戶達64.77萬戶,增長4.4%。共接待遊客210.55萬人次,增長30.6%。其中,海外遊客9961人次,過夜遊客3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08億元,增長42.3%。金融業增加值5.6億元,增長8.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89.41億元,增長14.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05.45億元,增長13.5%;人民幣貸款餘額102.48億元,增長17.4%。

社會事業

城建

2014年,雲陽縣改造省道52.5公里、縣道65公里。建成農村客運站10個、招呼亭100個,改造渡口8到。新安裝路燈362桿,維修路燈3876盞,修補瀝青路面9270餘平方米、人行道3820餘平方米,整修路緣石1420餘米,安裝、整修道路護欄1460餘米。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綜合治理1.66萬畝、農村沼氣池建設2000戶;關閉非煤礦山和煤炭企業各1家。建成縣級生態村100個、市級生態村50個、市級生態鎮12個,申報創建國家生態鎮3個。建成農民新村15個,實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0495人,地質災害搬遷1079人,完成農村D級危房改造1526戶。

教育

至2014年末,雲陽縣有學校391所(包括教學點),其中普通中學53所、國小268所;專任教師9554人,其中,普通中學4083人、國小4547人;招生人數共48843人,其中普通中學22521人,國小12047人;在校學生共171448人,其中普通中學71077人,國小69293人;畢業生人數共54423人,其中普通中學25898人,國小12494人;幼稚園數新增3所,共67所,在園兒童數達到24432人。

文化

至2014年末,雲陽縣數位電視用戶10.54萬戶。其中,新增數位電視用戶5350戶,廣播村村響覆蓋率達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公共圖書館2個(不包括少兒圖書館分館),其藏書達11.5萬冊。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42個,覆蓋所有鄉鎮(街道),藏書共有14萬冊。另外,2013年農家書屋共479個,全部藏書達到125萬冊。

衛生

至2014年末,雲陽縣擁有衛生機構601個。其中醫院6個,衛生院43個,婦幼保健院、專科醫療防治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個,診所、衛生所77個,村衛生室469個。衛生機構人員(在崗職工)549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758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共1494人,註冊護師(護士)1097人。衛生機構病床數4798張,增長17.3%。

交通

至2014年末,雲陽縣公路通車裡程有6824.5公里。其中,省道376公里。按技術等級分:等級公路4236.93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0.01公里,二級公路320.38公里;等外級公路2587.6公里。公路橋樑達到362座,公路橋樑總延米達到17577延米。支流通航里程可達到137公里,加上長江幹線69.5公里,總計206.5公里。
2014年,交通運輸業完成客運量1534萬人次,,增長9.8%。其中,公路客運量1520萬人次,增長10.1%;水路客運量14萬人次,下降17.6%。交通運輸貨運量達1231萬噸,增長7.4%。其中,公路貨運量423萬噸,增長9.9%;水路貨運量808萬噸,增長6.2%。擁有營業性載客汽車1017輛,其中,長安車511輛,公車92輛,計程車164輛;營業性載貨汽車2591輛。運輸船舶實有數為247艘,其中,貨運船舶141艘,普通客船18艘,機動渡船75艘,人力渡船13艘。
雲陽西距萬州機場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達。

著名人物

李遠,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詳。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進士及第,歷任忠、建、江、杭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全唐詩》中重慶地區唯一有詩集的人。
辛寅遜,生卒年代不詳。曾任後蜀簡州刺史、北宋鎮國行軍司馬,為中國第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的作者。參與撰修《前蜀書》,並著有《王氏開國記》等書。
程德全(1860-1930),字純如,號雪樓。先後任奉天巡撫、江蘇巡撫。辛亥革命爆發後,他選擇了與清王朝決裂,並先後任江蘇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內務總長等職務。
塗鳳書(1875-?),清末民國官吏。字子厚,名起敦。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內閣中書。先後任黑龍江龍江府知府、黑龍江提學使司提學使、黑龍江教育司司長、國務院秘書、國務院參議、國史統籌處處長等職。精通經史,工書能文,尤擅策論。有《厚庵文稿》。

名優特產

雲陽桃片糕雲陽桃片糕
雲陽桃片糕

雲陽桃片糕是雲陽縣地方特產,以糯米、桃仁、白糖、飴糖為主要原料,曾獲得1994年國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雙新博覽會金獎,並獲原萬縣市"消費者喜愛商品"。
五香手撕毛牛肉
五香手撕毛牛肉選用大巴山生態牛肉,採用手工精製而成,色澤紅潤金黃,鬆軟化渣,口感濃厚醇香,是大巴山獨特的傳統風味休閒食品。
雲陽黑芝麻
雲陽黑芝麻是傳統優質農產品,籽粒光滑烏黑,營養豐富,可生產黑芝麻醬、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產品。

風景名勝

龍缸景區

龍缸景區位於雲陽縣清水土家族鄉境內,面積300餘平方公里,屬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質公園類自然風景區。

張飛廟景

張飛廟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由於原址屬三峽區淹沒區,張飛廟被異地搬遷到原址上游30公里外的雲陽新縣城對岸盤石鎮。

登雲梯

登雲梯是世界上最長城市人字梯。梯道起於長江邊的濱江大道,止於新縣城至高點磐石城下,全長1388米、寬30米、共1975級,垂直高度達200多米,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梯”。

三峽文物園

三峽文物園位於登雲梯頂端的雲頂廣場,包含文昌宮、帝主宮、東嶽廟、陝西牮樓等建築,被譽為“一部濃縮庫區歷史的活教材”。

磐石城

磐石城位於雲陽新城,形如磨盤,是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淳佑二年,有“萬里長江第一古軍寨”之稱。

龍脊嶺公園

龍脊嶺公園又名龍脊嶺文化長廊,面積達83公頃。為雙井寨遊覽觀光區、龍脊嶺生態林帶兩大區域,園內有龍壇、寄情壁、高祖閣等文化景觀。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於雲陽縣鳳鳴鎮黎明村,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反映中國清代農莊文化、民居遺蹟和清代宗祠的建築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