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越桔(原變種)

南越桔(原變種),產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生於山坡灌叢或山地常綠闊葉林,松、櫟林林下,海拔1 550---72 600(--3 100)米。

基本信息

雲南越桔(原變種)

種中文名:雲南越桔(原變種)
種拉丁名:Vaccinium duclouxii (Levl.) Hand.-Mazz. var. duclouxii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生於山坡灌叢或山地常綠闊葉林,松、櫟林林下,海拔1 550---72 600(--3 1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市郊筇竹寺。
中國植物志:57(3):113
組中文名:壇花組
組拉丁名:Sect.Eococcus Sleumer
屬中文名:越橘屬
屬拉丁名:Vaccinium
亞科中文名:越桔亞科
亞科拉丁名:VACCINI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小喬木,高1--5(--10)米;分枝多。幼枝有棱,無毛。葉片革質,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7(--13)厘米,寬1.7—3.5厘米,頂端漸尖、銳尖或長漸 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稀楔形漸狹,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中脈在兩面突起,側脈纖細, 於兩面稍突起,或於表面平坦不顯或微陷入;葉柄長3—6毫米,無毛。花序生於枝頂葉腋 和下部葉腋,長1.5—8厘米,序軸無毛;苞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9毫米,頂端尾尖,兩面 無毛,早落,小苞片2,卵形,長約1.5毫米,著生花梗上部緊貼萼筒;花梗極短.長0.5—2.5 毫米,無毛;萼筒球形,無毛,萼齒三角形,長約1毫米,齒緣有時有疏而細的短緣毛或有具 腺流蘇;花冠白色或淡紅色,筒狀壇形,口部稍縊縮,長6—8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有微毛, 於口部稍密,裂齒三角形,直立或通常反折;雄蕊內藏,花絲有疏柔毛,藥室背部有短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花柱略微伸出花冠。漿果熟時紫黑色,直徑6--7毫米。 花期2—5月, 果期9--11月。

產地分布:

產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生於山坡灌叢或山地常綠闊葉林,松、櫟林林下,海拔1 550---72 600(--3 1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昆明市郊筇竹寺。

本種提示:

本種與江南越桔V.mandarinorum Diels相近似,但本種花梗極短,頂部著生兩枚貼近萼筒的卵形小苞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