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師範大學薯類研究所

雲南師範大學薯類研究所

雲南師範大學薯類研究所始建於70年代末,1991年由雲南省教委批准成立,隸屬於雲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該研究所在雲南省馬鈴薯研究和生產上起著開拓性的作用。 自1986年起,雲南師範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與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開展了合作研究,從CIP引進400餘份優良馬鈴薯種質資源,成功地篩選了I 2003年在雲南昆明舉辦的國際馬鈴薯大會,該所為協辦單位之一。

雲南師範大學薯類研究所始建於70年代末,1991年由雲南省教委批准
成立,隸屬於雲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該研究所在雲南省馬鈴薯研究和生產上起著開拓性的作用。項目組最早為雲南省研究開發出馬鈴薯無病毒種薯生產技術體系和無病毒種薯;選育出“合作88”、“合作3810”、“合作203”和“I-1039”等系列馬鈴薯優良品種(系);建立了500多份國內外馬鈴薯種質資源庫。
自1986年起,雲南師範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與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開展了合作研究,從CIP引進400餘份優良馬鈴薯種質資源,成功地篩選了I —1085、CFK69.1、CIP—24等品種,在雲南省推廣套用面積達50萬畝。薯類作物研究所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亞洲馬鈴薯學術研討會。2003年在雲南昆明舉辦的國際馬鈴薯大會,該所為協辦單位之一。近三年來,該所共獲縱向、橫向項目12項,總經費230多萬元。2002年,李燦輝副教授獲準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雲南馬鈴薯晚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進行了田間測評和推廣示範,項目驗收時,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並將對雲南省的馬鈴薯產業發展做出進一步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