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人節

離人節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墨西哥的節日,又叫做亡靈節。

離人節

離人節:是墨西哥的節日,又叫做亡靈節。
英語是Day Of The Dead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徵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阿茲特加人的哲學觀念和習俗的影響。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
按照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朱古力、麵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與平常食用的麵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狀又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鏇狀麵包,表示生命的輪迴;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裡,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亡靈節,人們在去世親人的墓前擺放鮮花。人們以多種形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
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這項傳統。在墨西哥4年級國小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亡靈節”被列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孩子們從課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人們用食品和其他東西為死者布置祭壇;在公墓里彈奏音樂,並且寫一些‘骷髏’詩互相取笑。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阿茲特加人就是這樣慶祝的。”
報紙上也在“亡靈節”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總統、內閣部長與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配上墓志銘。被畫成骷髏的人也引以為榮幸,表現出墨西哥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關部門為了展示這種古老的文化,還特地組織各區文化部門在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上搭起各種各樣的祭壇。參加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壇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藝術性。從而表示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繼承。小商小販也被特別允許在廣場四周販賣各種傳統食品。參觀的人們喜氣洋洋,完全是過節一樣。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他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於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墨西哥人總是願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於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同名歌曲離人節

簡介

蔡依林舞娘》專輯
演唱者:蔡依林
詞:嚴云農
曲:馮翰銘
發行:金牌大風(EMI)

歌詞

在我們的故事
寫下結局前
請你聆聽最後尾奏
的音樂
幸福漸遠心跳漸弱
回音在休止符後停留了
好久
當每一個當下
變成過去後
自由
也許是離人們的折磨
在狂歡時寂寞
從絕望里復活
才明白愛會隨時間
逐漸成熟
從那一天
原諒你的瞬間
不過情人節
我和未來不再相戀
愛斷了線
於是我每天都
過想你的
離人節
不再見面
不代表我
不再對你想念
你是曾經的永遠
會永遠在我身邊
當每一個當下
變成過去後
自由
也許是離人們的折磨
在狂歡時寂寞
從絕望里復活
才明白愛會隨時間
逐漸成熟
從那一天
原諒你的瞬間
我不過情人節
我和未來不再相戀
愛斷了線
於是我每天都
過想你的
離人節
不再見面
不代表我
不再對你想念
你是曾經的永遠
會永遠在我身邊
從那一天
放開你的瞬間
我不過情人節
除非未來還會出現
愛斷了線
我如何能不再
過想你的
離人節
希望這是
最後一次
向最愛說再見
也希望下個永遠
會永遠在我身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