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紋瓷

雞紋瓷

《韓詩外傳》卷二中講到,“首戴冠者,文也;足附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的德行和英姿,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賞識。

雞紋瓷

雞紋瓷雞紋瓷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遠在3000多年前,我國甲骨文中就出現了“雞”字。《韓詩外傳》卷二中講到,“首戴冠者,文也;足附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的德行和英姿,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賞識。

《詩經·風雨》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這句話被用來形容在動亂黑暗的年代,君子堅持操守為理想鬥爭的精神。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中華民族正處於危難之時,著名畫家徐悲鴻曾創作一幅令人精神振奮的《雨中雞鳴》。畫中一隻大公雞在雨中立於巨石之上,昂首挺胸,引吭高歌,寓意號召有血氣的青年,起來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真理而鬥爭!

人們對雞既然喜愛有加,雞的形象自然也就很早的出現在陶瓷作品中,雞腿瓶、雞首壺、雞心碗等器皿在漢代就開始大量的製造。但是,雞作為紋飾出現在瓷器上不會早於元代。

蒙古人統一中原後,出於自身的需要,統治者大力支持瓷業發展,加上制瓷生產技術的日臻完善以及人們審美觀念逐步改變,傳統的瓷業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彩繪青花瓷與里紅為代表的釉下彩瓷成了新貴,而瓷器繪畫裝飾也變為主流。起源於漢代的花鳥草蟲紋飾瓷器,在這以後就進入了一個創新的時代,各個窯口創造出許多新式花鳥紋飾,其中就有雞紋飾。元代的雞紋飾器物數量雖然不多,缺陷也是明顯的,在細節描繪上就不夠細膩。但是在圖畫上,它卻有構圖繁縟、筆法生動、流暢的特點。

雞紋瓷雞紋瓷

進入明代,雞的形象便大量的出現在瓷器紋飾中,成為這一時期瓷器的主要紋飾之一。明永樂宣德之後,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彩料和彩繪技術大大提高,以及白瓷質量的提高,昂貴的彩繪瓷更加流行。最具代表性的為成化鬥彩,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成化時代,鬥彩器的顏色品種多、且能根據畫面內容需要自如配色。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雞能夠被栩栩如生的表現出來了。以最負盛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為例,器表繪有子母雞五隻,輪廓線由青花勾勒,內填紅、黃、綠、墨等色,特別是雞冠的紅色,幾乎與真雞冠一致。整個紋飾構圖新穎,描繪精湛,色彩逼真。

清代飾有雞紋的器物以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四朝較為常見。前代雞紋與明代相比有了較大的進步,風格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雍正官窯的藝術成就極高,構圖的層次分明,圖畫內容若小品,清新寫意,色彩淡雅明麗,線條細膩流暢,畫工精湛,生動活潑。

明代才子唐伯虎《畫雞》詩云:“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傳統文化中的龍、鳳,只是神化的圖騰,雞卻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太平御覽》講:“黃帝之時,以鳳為雞”。遠古傳說雞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南朝宗檁撰《荊楚歲時記》也載有“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此習俗流傳下來,使在門楣上貼雞成為四川成都地區人們過春節時的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