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塞

雞塞

雞塞,拼音:jī sāi,注音:ㄐㄧ ㄙㄞ,解釋:即“雞鹿塞”。雞鹿塞:古塞名。在今內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峽谷口,是古代貫通陰山南北的交通要衝。漢時築城塞於此。後亦泛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

典源

雞塞雞塞
漢書》卷九十四下《匈奴列傳下》~3798~

明年,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朝三年正月。漢遣車騎都尉韓昌迎,發過所七郡郡二千騎,為陳道上。單于正月朝天子於甘泉宮,漢寵以殊禮,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盭綬,玉具劍,佩刀,弓一張,矢四發,戟十,安車一乘,鞍勒一具,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被七十七襲,錦銹綺縠雜帛八千匹,絮六千斤。禮畢,使使者道單于先行,宿長平。上自甘泉宿池陽宮。上登長平,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戶之群臣皆得列觀,及諸蠻夷君長王侯數萬,鹹迎於渭橋下,夾道陳。上登渭橋,鹹稱萬歲。單于就邸,留月余,遣歸國。單于自請願留居光祿塞下,有急保漢受降城。漢遣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將騎萬六千,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詔忠等留衛單于,助誅不服,又轉邊穀米糒,前後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是歲,郅支單于亦遣使奉獻,漢遇之甚厚。明年,兩單于俱遣使朝獻,漢待呼韓邪使有加。明年,呼韓邪單于復入朝,禮賜如初,加衣百一十襲,錦帛九千匹,絮八千斤。以有屯兵,故不復發騎為送。唐·顏師古注曰:“在朔方窳渾縣西北。”

釋義

雞塞,即“ 雞鹿塞 ”。雞鹿塞:古塞名。在今 內蒙古 磴口 西北 哈隆格乃峽 谷口,是古代貫通 陰山 南北的交通要衝。 漢 時築城塞於此。後亦泛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亦省作“ 雞鹿 ”、“ 雞塞 ”。

運用示例

清 趙翼《己卯元日早朝》詩:“ 雞鹿塞 俱編屬國, 麒麟閣 已畫功臣。”

《文選·班固》:“遂凌高闕 ,下雞鹿 。” 李善注引《後漢書》:“ 竇憲 與 南匈奴 萬騎出 朔方 雞鹿塞 。”

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雞塞 誰生事?狼煙不暫停。”

李璟 《浣溪沙》詞:“細雨夢回 雞塞 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