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卜

雞卜

雞卜。雞卜亦稱“雞骨卜”,是古越人的占卜法。

雞卜

雞卜

雞卜,比“雞骨卜”範圍更大,是古越人占卜法。《史記·孝武帝本紀》載:越“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據唐張守節註:雞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願,祝願畢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取兩眼骨察看其上孔裂,似人形即吉,否則即凶。唐宋以來在黎族中即流行此法。
民間流行許多用雞占卜的方式,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而各異。漢族的雞卜將雞宰殺後煮熟,取雞兩眼骨,上有孔裂,似人形則吉,不似則凶。彝族雞卜又稱雞卦,流行於四川涼山及雲南、貴州、廣西等彝族地區,用於問疾病、生產等。卜時,取股骨左右兩肋,用細麻束緊,吊在牆上視其竅孔方向斷吉凶。另有用雞頭卜天氣陰晴和禍福,頂骨明爽為晴,陰暗無光為陰雨兆;頂骨多黑斑為病喪之兆,有紅斑點為凶死流血之兆。海南黎族亦有“雞骨卜”。殺雞後從雞身上抽取兩根股骨分左右插在一根丫形小樹枝上,然後往股骨穴中插入小簽,以小竹籤的指向來定吉凶。

雞卜文化里的雞卦

雞卜是用,未必有
很多民族有雞卜風俗,例如,苗族是挑選一隻公雞,宰殺煮熟,將兩隻雞腿割下,剔淨肉後,看兩根腿骨中的間隙大小,長短是否一致,若一致,表示兆頭好,若不一致,則視為兆頭不妙,例如,佤族用預先推備好的竹籤將雞刺死,抽出雞股骨,按左股骨在左,右股骨在右的秩序把下端捆在一起,呈“∨”字形,以確定吉凶。這有“兆”、沒有卦。(據說,思茅地區的布朗族、佤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過去流行著占卜雞卦的習俗,即以看雞頭、舌、嘴、骨、眼及雞蛋等推斷吉凶,仲裁有罪與否。各民族擇其不周部位問卜。布朗族、彝族以殺雞取出腿骨,以竹籤或蓍草插入骨孔,看雞卦是否相通以及相通的孔有多少,竹籤倒向何方來定吉凶,如不通,則不能出遠門,不能與某人相交。)
雞卦,是雞卜里很多定型的圖形,是雞卜文化高度發達的產物。

據廣西學者黃懿陸《壯族雞卦與《易經》卦名卦象的比較研究》介紹:壯族雞卜有卦的形態,有3000多卦;當今壯族主要聚居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泛流傳著許多雞卜卦的手抄本。裡面記著不少雞卜卦象,都是《易》之單體卦,亦即八卦。所謂八卦,就是只有《易》未重卦前的八個單體卦。對於雞卜卦而言,儘管嚴格地按照河南安陽殷墟出土龜甲上雞卜卦符號的提示,進行類似夏朝《連山》易有規律性的演繹,所有雞卜卦都是只有八個單體卦。

先越雞卦與中原易卦

黃懿陸《安陽殷墟出土易卦卜甲上的雞卦符號解讀——從壯族及其先民雞卦看〈易〉之起源》,依據《史記》,提出易經數字卦源於先越雞卦的學術看法。《廣西政協報》2006年1月21日“文化廣角”發表文章《用壯語破解《易經》八卦的歷史謎團》,介紹其學術探索。其說認為: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是百越民族之根,壯族先民是百越民族的後裔之一,這在學術界有認同;來自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龜甲易卦材料,上面刻有雞卜卦象

黃懿陸學術專著、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先越文化研究:從壯族雞卦看易經起源》,有更多介紹。

其說是否有理,有待學界更多的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