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超級女聲」:商業·政治·「切·格瓦拉」

2005年8月26日,瘋魔中國半年的業餘歌手電視比賽「超級女聲」落幕。 20/08/05 同注釋2048http://www.ron

雜談「超級女聲」:商業·政治·「切·格瓦拉」

許志安

2005年8月26日,瘋魔中國半年的業餘歌手電視比賽「超級女聲」落幕。雖然某些主持者覺得它「無關音樂,一切只要娛樂性和商業成功」1(成都唱區評審科爾沁夫),但超女不僅創造了收視奇蹟(「初步估計,在全國範圍內收看前5場總決選的觀眾總量達到1.95億人」2),更變為一道政治-社會文化菜,味道越炒越雜。落魄「老左苦諫派」癟嘴漏風地揭發「超女」舉著「‘全民娛樂’的幌子,宣揚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人權、新聞自由,散布資產階級自由化言論和思想」3,跪請當局嚴辦。自由派輿論笑指百萬歌迷「以網路為宣傳平台,以民意為施壓工具」的群體行為,「正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孩子們公民意識和民主能力的啟蒙者」4;臨時拉票組織讓憲政專家們拔高為「運用‘民主制度’來協調歌迷內部與外部矛盾,達成一致目標」5的「民選預演」,有望「成為構建‘市民社會’(或‘公民社會’)的微妙推力」6(上海大學教授朱大可)。

對自由派的推敲「發散」,主辦者湖南衛視及地方主管部門審慎保持距離;他們聲稱節目「主要是平民的參與和對話,這是一種創新」7(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雷鳴強),因而符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三貼近」8的最新要求,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局長魏文彬)。

值得注意的是,左翼圈子內也有聲音認為「草根精神成就超女奇蹟」9;民眾「想唱就唱」的參與嘗試(15萬人參賽)及熾烈的關注熱情,似乎為工農對抗有產社會主流文化乃至「文化革命」的可行性提供了些許證明。無獨有偶,不久前左翼文化界有人預言「網路時代的到來,使任何一種傳播都變得越來越公眾化,越來越便捷化,真正有才能的人,真正有質的藝術產品就會找到很好的途徑,較為自由公平地在這個市場上運作」10(《切·格瓦拉》史詩劇導演張廣天)。張導這番話有幾分道理呢?反資本主義藝術能否憑本事打出一片天空,乃至反客為主?

讓我們先看看「年度盛事」商業利潤的歸屬。

看得見的紅利屬於老闆

這筆超級生意,讓贊助商「蒙牛乳業」平地躥起——公司產品上半年「全國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倍」11(蒙牛副總裁孫先紅),而純利上漲34%12。數億直接收入13(冠名、廣告和簡訊)外,湖南衛視整體收視率亦大幅上升14;衛視旗下控股公司「上海天娛傳媒」擁有「目前值幾個億」(天娛董事長王鵬)的超女品牌,並埋頭「進一步擴大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利用品牌我們可以做的後續工作相當多」15(出唱片、拍劇集、廣告代言、開演唱會)。半年來,眾多經紀人、媒體網站、無線增值服務商、交通餐飲及至汽車業與房地產,均從本次TV秀沾到不等的外財。一句話:有產者賺飽了。

不過,僅把歌賽當作尋常買賣,未免小覷了它。21世紀國中華資本主義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它對最新有產統治文化的極力吸納。國際資本掌握著整套操縱無產大眾精神生活的心戰技巧(從物質領域的點滴恩惠,到誘導工人「以廠為家」急僱主之所急),既用來追逐利潤,也可消弭革命危機。復辟十餘年後,中華資本急於實現從股權(「蒙牛乳業」的持有者包括摩根史坦利等外資)到行銷術水準的「全面接軌」。以「超女」為例,它「特別善於用商業化的方式造勢」16(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贊助商大玩「借力打力」,使產品、選秀、傳媒與勝出歌手相互滾動推銷;攻心為主(「夏令營」、象徵性抽獎及無奇不有的線下小禮品17)帶動大眾的參與願望。誘導消費者為商家「做義工」的收益如此迷人,難怪高管們忘形炫耀「我們什麼促銷方式都用盡了,惟獨沒有降價」18(蒙牛前市場總監孫雋)。

從主持人滿口台灣國語,到克隆英美真人秀(超女即為「流行偶像」國際節目的民族版19),湖南衛視始終走在推動資本主義娛樂文化的前列;與老大僵硬的央視相比,它學得不慢。坐擁最優投資回報率之餘,超女未失「政治正確」的外殼——無門檻「海選」吸引了大眾,外加成本極低的表演;簡訊投票帶來收入,亦培養出大批鐵桿觀眾;拉長的賽事既強化品牌認同,更增多廣告投放機會;選手出洋相、評審挖苦損人與「黑幕」流言得以「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有懸念」20(「情感方程式」欄目製片人李靜);貼近底層的刻意姿態(公益慰問、向高齡參賽者致敬、給殘疾演唱者額外機會),緩衝了「低俗、惡俗」一類的輿論指責與同行攻訐。以上手法不算新穎,倒也為中華傳媒資本開闢了新財源,故而前途甚好。

簡約地說,「超女」開啟了商界「互動行銷」時代,也標誌本土娛樂工業的升級。這等淘金伎倆固然為資本家所喜,但與時政有何干係?自由派大呼小叫究竟想說什麼?

私人資本與國家資本之爭:從商戰到傳媒戰

近兩年自由派學界飢不擇食血口常開。侵伊美軍的政治姿態讓他們浮想聯翩(「這是伊拉克建立真正民主的開端」21);一場TV秀引出諸多感慨——「勝出的不只是其中某位超級女聲,還有一個開放的社會」22,憲政槍手們興致勃勃地說。

誠然,「超女」逾越了演播室的狹小空間:多輪淘汰賽的數百萬簡訊投票、幾千萬觀眾熱捧與中途罷免某評審的「網路大簽名」;無數不惜時間錢財的擁躉日夜拉票,頗似置身歷史性民眾運動——「成千上萬的‘冬粉’們圍在道路兩旁,那景象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比如人數最多的‘玉米’23身穿統一的黃色上衣,列著方隊,就像古羅馬開過來的‘黃色玉米兵團’,還高喊口號‘玉米不怕累’,那種沸騰的場面只能用瘋狂來形容」24(超女評審黑楠)。滔滔聲浪讓民間商界代言人聽得很受用,不自禁憧憬著「在其他領域,也出現了這樣的‘選’。一檔叫超級女聲的電視節目,是這一切的開端」25(《南方都市報》評論員曾歲春)。

上述拉票與簡訊投票現象,能否算代議民主的一種萌芽呢?即便剔除主體參與者(多為年輕歌迷及同學同事,相當部分參加過海選)的年齡因素,它仍不失為嚴肅話題。首先,投票僅構成資產階級代議民主(更不必說工人民主)的一環;此外,還得滿足選民平等與程式透明的原則,才具備起碼意義。任何人均可自由買卡投票的規則,使超女選舉淪為英美早期「選民財產資格制」的娛樂八卦版,甚至糟過一般賄選,因為金錢控制的票數接近無限大。掀開底牌,簡訊投票無外是「發育冬粉」兼「圈錢」的商業把戲而已,就連個別憲政迷都看不過眼,要揭發「那隻看不見的手,那隻通過操縱民意而實現自己商業暴利之手」26(華東師大教授許紀霖)了!

眾所周知,大陸自由派學界認定「財產權高於民主權」,害怕工農運動遠甚獨裁者的皮鞭;可這不妨礙他們(以及民間商界)嘗試著操縱民意,演練未來多黨政治的愚民術。只要不逾越一定限度,當局樂得眼開眼閉。另一方面,私人大資本固然渴盼分享政權蛋糕,但具體紅利的切割得失,仍為老總們關注的第一焦點。隨著實力擴張與新一輪私有化的出台,私人資本正把手伸進國家禁臠(能源、軍工與傳媒)。2005年夏天,自由派學界向國家資本頻頻進襲——為民間商界爭機會、要待遇更搶輿論影響力。我們聽到「如果不想再遭遇油荒,就先終結這個石油壟斷體制吧!」27(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的號召,那聲音代表私人與國際能源巨頭;「超女」廷席尚溫,眾專家已就「精英文化的打破」28(喻國明)作揖互賀,或直言「顛覆央視壟斷地位和御用精英的文化霸權」29(劉曉波),是歌賽(毋論有意無心)的主要政治戰果。至此,各個資本集團對輿論陣地的爭奪,終於以央視VS地方媒體的形式浮出水面。

央視的雙重身份(執政當局的頭號喉舌與傳媒工業的首席壟斷者),使自己成了自由派學界與工商界的箭靶——憲政槍手們使勁削弱央視的公眾信任,董事長們則對它的經濟特權(轉播權、廣告價格壟斷)老大不滿。如果說自由派政論家們被迫滿足於平面媒體陣地,眾家地方電視台早同私人資本建立了商業同盟。出於政治考慮,短期內當局無法改變央視的壟斷角色;但謹小慎微的衙門做派,已讓CCTV敗相頻出——「央視的節目一直是端著的,不能徹底放下架子」30(「東方夜譚」電視節目製片人孫健君),所以「不可能做到像超級女聲這么商業化」31(李靜),業內人士無情評判說。除了笨拙效仿他人的成功32,央視只好掛起半政治帽子連唬帶嚇(「《超級女聲》是很惡俗的節目,只有降低這些節目的播出量,……才能解決節目的低俗化問題」33),可惜收效奇差。面對咄咄逼人的湖南衛視,「喉舌」口不擇言地咆哮「收視率是萬惡之源」34(崔永元),可自個兒同樣是利潤主宰的奴隸——去年十月中超聯賽期間,央視選擇轉播NBA(而非官方色彩的中超),因為「中超轉播權按商業運作,是一樁買賣,央視可以買,但要看值不值,廣告吸附能力強不強」35(CCTV體育中心主任馬國力)。

憲政運動進入2005年,各資本集團的內訌裂痕已從密室私語發展到半公開狀態;自由派拿超女說事,無外是踢國家資本一腳的習慣動作。不過,對中華資產階級來說,超女狂歡還帶有超越上層內斗的意義——它證實「明星夢和發財夢基本上還是中國人最普遍的兩個夢想」36(李靜),即沿著既定社會階梯向上爬的幻夢。這層意義很重要,因為對工農大眾的精神控制,構成資本統治不可或缺的部分。

精神統治與市場交易

把人、物與一切社會活動統統商品化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既提供了商品(包括勞動力)買賣的機會、自由和選擇,也是無孔不入的強制性力量,讓所有人類價值、活動和關係屈從於自己;其次,資產階級(及其有產盟友)對生產資料與國家機器的占有,迫使工農大眾尋找種種「活法」的實踐,通常自我局限於剝削秩序內部。有鑒於此,大眾的一般行為方式(或生存態度)以及「如何改變命運」的具體思考,始終不離兩大主題:怎樣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與順利推銷自己。

從生意角度看,超女備受讚揚的親民規則(「不分唱法、不計年齡、不論外型、不問地域、不收費」)實為資本主義市場買賣自由的詮釋;這筆買賣的精妙之處,在於多數勞動力攜帶者笑著倒貼(海選階段費用自理),惟恐資方回絕。驅動十餘萬人參賽的物質激勵元素,則是「‘出名’,一代人共同的精神符碼」37——與常規商品相比,名聲兼具(可能)廉價獲取與「套現不封頂」(2004年超女冠軍安又琪已成千萬富豪)等特質,似乎給無產者「打拚出頭」提供了獨特機遇(「想唱就唱總有一天能看到揮舞的螢光棒」38)。別看去年6萬參賽者簽約的僅20人,且不提「做歌手的路很窄,真正出來的沒有幾個」39(超女評審夏青),今年有更多人甘當「努力向上爬著的蝸牛」而宿命地挨踹出局。

資本對大眾日常精神世界的主導地位,讓上述你情我願的市場交易體現得淋漓盡致——老闆撈足了錢,並得到利潤再生產的新鮮原料40;無產者所獲極微卻樂此不疲。當然,對類似揭露統治者早有說辭——超女好歹讓大夥發泄了一把,「不管表達點什麼吧,總之是表達了,而且奏效了,這對於人們擺脫無力感是一種幫助」41(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李銀河),主流學界如是說。不必否認,小人物們「表達了」宣洩了積壓的焦慮,或許一時擺脫了面對現實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力感,可代價呢?老闆的文化跟班自誇提供了「台階很低卻有真實感的舞台,很容易跨上去,也很容易走下來」(評審張漫),卻也暗示「這些‘超女’的心態上去了,一旦離開舞台,心態可能下不來」42(評審何炅),而淪為主流功利觀的下一批犧牲品。

資本世界強有力精神圍攻下,中國的革命文藝如何給自己定位?它究竟有什麼用?它與工人運動有怎樣的聯繫?先進工人與進步青年不應迴避上述疑問,亦無權迴避。

反資本主義藝術的現實作用

當代社會文化產品的頭號提供者是資產階級。埃·弗羅姆發現成熟的有產文化善於「偽裝成一般常識、科學、心理健康、正規性、公眾輿論。它是心照不宣的,無須採取命令」43;相比之下,大陸新貴們及幫閒文膽過於浮躁,動輒丟乖露醜。九十年代末,一出話劇《切·格瓦拉》讓主流知識界面部痙攣好一陣——或語不成聲地詛咒(「有話無劇」44「精神吸毒」45),或故作輕鬆加以蔑視(「這樣的演出在消費文化的霸權時代有什麼顛覆性的力量嗎?沒有」46),卻難掩內心惶恐痛恨。各地泛社會主義分子,則視《切》劇為期盼已久的反主流號角;它的熱演與久久回聲,堪稱21世紀大陸左翼興起的首根歷史標桿。

隨著中華資本主義的迅猛前行,有產者漸趨自信。商業巨獸吞噬或改造著無數獨立思考的民間頭腦,從容宣判「草根文化已經不存在,現在占據主流的是大眾文化、一種消費文化」47(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不存在」的判決難免誇張,暗夜裡四處可聞倔強歌聲,激昂吟唱階級鬥爭的傳奇;容忍異端存活的同時,政商精英「消毒」不止,警告大眾萬勿「以為格瓦拉的激情與理想對於我們的現實具有某種指導意義」48(《經濟參考報》主筆許知遠),滲出骨子裡的畏懼。

反資本主義藝術(或說革命文藝)的生命之根,來自階級壓迫這一基本現實;只要資本鐵蹄還在,反抗的歌聲永不消亡。與所有社會活動相同,有產國度的革命文藝既受制於市場與國家的鐵鉗,也躲不開主流偏見的酸雨侵蝕。正如張廣天坦言,他必須「對投資者負責,我的戲沒有票房,就沒有人給我投資了」49,於是我們看到妥協——從「一切藝術,都是宣傳。不同的只是,要么革命,要么反革命」50的直白立場,逐漸摩圓稜角(「商業社會也需要純粹的精神。我覺得毛澤東思想完全也是支持商業社會和商業人生的」)51。歸根到底,左翼文藝無法也不必代替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後者包含對階級社會的經濟分析與歷史結論,前者傳遞出社會深處忽強忽弱的模糊震感,激動著反抗者的心。工農運動低潮期,造反曲調與暴動隊伍一樣七零八落;或庸碌不堪,失去刀鋒似的光。

2005年的超女盛夏,一位左翼作家導演了小戲《梵谷》;她說:「不要甘做演出的奴隸,不要希冀在這裡找到感情寄託,更大可不必迷醉於感動,哭濕手帕。我們希望觀眾與我們一樣,是有判斷力、獨立思考、自主的、有生氣的人」52。這一時刻,混沌人群正呼嚕吞咽著老闆出廠的文化快餐,窘態百出(「有瘦得像根筷子,站都站不穩的;有胖得一動就‘水波蕩漾’的;有醜得讓人不忍多看一眼的;有老得嘴裡沒牙的。選手們穿的也是五花八門,有穿禮服的、有穿旗袍、穿露背裝的、甚至還有穿一套睡衣,大大咧咧站在評審跟前的。選手唱起歌來更是千奇百怪,有唱一半就沒聲的;有跑調十萬八千里還搖頭晃腦的」53)。但就是她們,構成了(最廣義)無產階級的一部分;雖身為統治者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奴隸,心卻仍想歌唱。

有歌唱的心,就有資本奪不走的生氣……

20/08/05

1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0:57 新浪伊人風采「科爾沁夫評超女總決選8進6:音樂能否死而復生」

2新華社長沙8月26日電「超級女聲一路風雨一路歌」,主辦及贊助單位聲稱總決賽觀眾超過一億。

3 http://www.maoflag.net/Forum_ShowNote.asp?board_id=1-1&id=63387大地微微特約評論員 齊志平「旗幟時評:超級女聲是民主啟蒙還是為顏色革命做準備?」

4《新京報》文/端木「超級女聲--酸酸甜甜的公民啟蒙」

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8月23日 《中國青年報》 「超級女聲留給我們什麼」

6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8月20日「超級女聲:一場大眾文化對精英文化的反動」

7 同注釋1

8「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

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8月14日《新京報》「新京報社論:草根精神成就超女奇蹟」

10 http://www.wyzxwyzx.com/printpage.asp?ArticleID=1440 2004-7-22「張廣天作客新浪,紀念毛澤東(記錄)」

11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8月16日 《北京晨報》「超女也是財神女:揭開超級女聲背後的贏利模式」

12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8月25日 《第一財經日報》「市場競爭趨於緩和蒙牛乳業借超女賺2.5億元」

1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8月19日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超級女聲一檔節目觀眾4億三大項收入數以億計」

14 「湖南衛視白天收視率上升12%,21:30~22:20欄目收視率上升2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6月10日《三聯生活周刊》(主筆/李鴻谷)「超級女聲 諸眾的狂歡」

15 同上

16 同注釋5

17「各類路牌、車廂廣告,數億張宣傳單頁,1億張的海報,數萬個堆頭,……貨架、弔旗、帷幔、價格牌、插牌、跳跳卡等等,製作了促銷時的杯子、手機鏈、日記本、CD包等一系列和超女有關的線下禮品」(同上)

18見孫雋著《超級女聲VS超級策劃》(預計2005年9月出版)

19「流行偶像」起源於英國電視界,已在世界30個國家(包括美、法、印度等)發展了本土化的節目。

20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6月21日《新京報》「超級女聲是一個中國夢」

21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42365/42371/3152165.html人民網「殷罡訪談錄:襲擊狂潮難擋伊大選前行步伐」

2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8月27日《南方都市報》「想唱就唱,一個開放的社會必將前途無量」

23 「玉米」,即「宇迷」(本屆冠軍周宇春的歌迷)的愛稱。

24 http://ent.ynet.com/view.jsp?oid=6169941 2005-8-25「黑楠:超女漸失控 娛樂變無趣」

2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二評超級女聲:要黑幕更要超女」

26 2005年8月29日《南方都市報》許紀霖「戳穿‘超女民主’的神話」

27 http://news.163.com 2005-08-24 13:40:44《中國青年報》「盛洪:該結束了,石油壟斷!」

28 同注釋5

29 《民主中國》(8/28/2005 0:25) 劉曉波:「‘超女’的微言大義」

30 同注釋18

31 同上

32 比如央視連續兩年推出的「超女」同類節目「夢想中國」,目前已被前者排擠得潰不成軍。

33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的發言(見http://ent.people.com.cn/GB/42075/3554928.html 2005年07月20日人民網>>娛樂>>「娛樂節目低俗遭批 專家稱‘超級女聲’惡俗」)

34 同上

352004年10月18日《體壇周報》「足協人士一語道破天機:所謂改革不過就是權錢之爭」

36 同注釋18

37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超級女聲 諸眾的狂歡」(主筆/李鴻谷)《三聯生活周刊》

38超女主題歌

3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5月6日《瀟湘晨報》「超級女聲評審夏青:娛樂圈沒有奇蹟」

40天娛公司把今年五個賽區的前十名選手全部簽下,為期八年,解約者需交納天價違約金 見(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8月13日 《財經時報》「超級女聲背後的財富秘密 蒙牛為什麼要砸一個億」)

41 同注釋20

4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7日《青年時報》「超女今晚“6進5” 何炅吐露擔任評審的幕後心聲」

43弗羅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222頁

44有話無劇的話語霸權 ———戲說《切·格瓦拉》 (文/何東)《中國婦女報 文化體育》〔20000516№D〕

45 http://www.cc.org.cn/old/wencui/oldwencui/zhuanti/0711ADBK06.htm 雷頤 旌旗 (2000-6-13)「借格瓦拉向‘那個年代’致意是一種精神吸毒」

46 http://edu.sina.com.cn/enjoy/2000-06-19/4706.shtml 鄧廣「想像的革命和想像的保守」

47 同注釋20

48http://www.rongshuxia.com/channels/zz/magazine/rsim0035/0004_03.htm「切·格瓦拉與現實中的我們」

49 http://www.wyzxwyzx.com/printpage.asp?ArticleID=6895 張廣天做客搜狐明星線上聊天室

50 http://www.cc.org.cn/old/wencui/oldwencui/zhuanti/0711ADBK17.htm 「熱愛榮譽——張廣天訪談錄」(2000年 5月18日)

51 http://www.wyzxwyzx.com/printpage.asp?ArticleID=1440 2004-7-22「張廣天作客新浪,紀念毛澤東(記錄)」

52 http://www.xrkxrk.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22 小雨「要死還是要活--《梵谷》宣言」

5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3月8日「超級女聲打造無門檻狂歡時代」《瞭望東方周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