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氯芬酸鈉緩釋小丸

雙氯芬酸鈉緩釋小丸

雙氯芬酸鈉緩釋小丸所屬藥物之一,主治緩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高過敏體質者禁用。

基本信息

藥品名稱正式名稱

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
英文名稱:DelayedReleaseCupsulesDiclofenacSodium
拉丁名:CAPSULAENATRⅡDICLOFENACILENTELIBERANTES

主要成份為

雙氯芬酸鈉。其化學名稱為: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鈉
結構式:(參見雙氯芬酸鈉腸溶片

分子式

C14H10Cl2NNaO2

分子量

318.13編輯本段藥理作用主要成分:雙氯芬酸鈉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藥

代動力學

健康青年男性,單劑量口服100mg後,達峰時間3.79±1.14小時,峰濃度為733.14±244.03ng/ml,消除半衰期為
4.36±1.77小時。每日口服二次,每次50mg的穩態血藥峰濃度為292.99ng/ml,穩態血藥谷濃度為27.03ng/ml。
用法與用量:口服(整粒吞服)。每次一粒(50mg),每日2次。或遵醫囑。編輯本段不良反應1.胃腸反應: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約見於10%服藥者,主要為胃不適、燒灼感、返酸、納差、噁心等,停藥或對症處理即可消失。其中少數可出現潰瘍、出血、穿孔;
2.神經系統表現有頭痛、眩暈、嗜睡、興奮等;
3.引起浮腫、少尿,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輕者停藥並相應治療後可消失;
4.其他少見的有血清轉氨酶一過性升高,極個別出現黃疸、皮疹、心律不齊、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停藥後均可恢復。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禁忌症:過敏者禁用。該品、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可引起哮喘、蕁麻疹或其他變態反應的患者禁用。
副反應:同大多數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一樣,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的副反應可包括胃腸道反應,少數患者有浮腫等不良反應,極個別患者出現黃疸、皮疹、心率不齊、粒細胞減少等。
對於非甾體抗炎藥副反應大小,劑型是關鍵因素。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採用的微丸緩釋技術有效控制藥物釋放速度,減輕由高血藥濃度引起的胃腸道及肝腎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於其他同類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物。

【功效主治】

用於:①緩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慢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期或持續性的關節腫痛症狀;②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運動後損傷性疼痛等;③急性的輕、中度疼痛如:手術、創傷、勞損後等的疼痛,原發性痛經,牙痛,頭痛等。

【化學成分】

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Na(妊娠分級:B;D-如在妊娠晚期或臨近分娩時用藥)

【藥理作用】

該品為非甾體抗炎藥。該品的鎮痛、抗炎作用是通過對環氧化酶有抑制而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尚有一定抑制脂氧酶而減少白三烯、緩激肽等產物的作用。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大鼠經口LD50為150mg/kg;小鼠經口LD50為390mg/kg。

【藥物相互作用】

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⑴飲酒或與其它非甾體抗炎藥同用時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並有致潰瘍的危險。長期與對乙醯氨基酚同
用時可增加對腎臟的毒副作用。⑵與肝素、雙香豆素等抗凝藥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藥同用時有增加出血的危險。⑶與呋塞米同用時,後者的排鈉和降壓作用減弱。⑷與
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同用時,該品的血藥濃度增高。⑸該品可增高地高辛的血濃度,同用時須注意調整地高辛的劑量。⑹該品與抗糖尿病藥同用時,可影響後者的療
效,故需慎重考慮。⑺該品與抗高血壓藥同用時可影響後者的降壓效果。⑻丙磺舒可降低該品的排泄,增加血藥濃度,從而增加毒性,故同用時宜減少該品劑量。⑼
該品可降低甲氨蝶呤的排泄,增高其血濃度,甚至可達中毒水平,故該品不應與中或大劑量甲氨蝶呤同用。⑽與保鉀利尿藥同用時可引起高鉀血症。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不適、腹痛、燒灼感、反酸、納差、便秘、噁心等,其中少數患者可出現潰瘍、出血、穿孔。 ⒉神經系統表現有
頭痛、眩暈、嗜睡、興奮等。 ⒊可引起浮腫、少尿,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不良反應。 ⒋其他少見的有血清轉氨酶一過性升高,極個別患者出現黃疸、皮疹、心律不
齊、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禁忌症】

對患者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高過敏體質者禁用,兒童慎用。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消炎藥過敏者對該品可有交叉過敏反應;對阿司匹林過敏的哮喘患者,該品也可引起支氣管痙攣,對這類患者禁用;有肛門炎症者禁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