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棘長蠹

雙棘長蠹

雙棘長蠹分布於我國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台灣、河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國外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其食性極其廣泛,危害多種闊葉樹的新鋸板方材和新剝皮的原木。凡有明顯心材的樹種,只危害邊材。也危害活樹,如紫膠蟲的寄主南嶺黃檀和秧青的枝條被害後易折斷,影響放膠。還危害病、弱幼樹,成蟲蛀食活樹的枝椏或插條。

基本信息

識別特徵

雙棘長蠹 雙棘長蠹

成蟲 體長4.2~5. 6mm,赤褐色,圓柱形;頭密布顆粒,其前緣有一排小瘤;棕紅色觸角10節, 末端3節櫛齒狀;上顎發達,粗而短,末端平截。額上有一條橫脊。前胸背板帽狀,蓋住頭部,前半部有齒狀和顆粒狀突起,後半部具刻點。鞘翅密布粗刻點,被灰黃色細毛,後端急劇下傾,傾斜面黑色、粗糙,斜面合縫兩側有1對刺狀隆起。足棕紅色(圖4-108)。

卵 白色,卵形。

幼蟲 乳白色,老熟幼蟲體長約6mm,略捲曲。胸足僅前足較發達,脛節具密而長的棕色細毛。

蛹 乳白色,半透明,羽化前頭部、前胸背板及鞘翅黃色,上顎赤褐色。

生活史及習性

在海南1年4代,完成1代需68~98d。成蟲4次發生高峰為3~4月、6~7月、9~10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盛。進入雨季後成蟲減少,雨季後又開始增加。在石家莊此蟲1年1代,以成蟲在較淺的坑道內越冬。3月中旬天氣轉暖後開始蛀食,4月中旬到5月上旬成蟲陸續爬出坑道活動交尾,而後返回坑道內繼續蛀食補充營養。雌蟲在坑道內產卵120~200多粒後死亡。卵期5~8d,孵化很不整齊。4月下旬始見幼蟲,幼蟲期30~40d。5月底至7月上旬繼續化蛹,蛹期約7d。6月上旬開始出現成蟲,到7月上旬羽化基本結束。新羽化的成蟲在原坑道中群居(通常30~80隻),反覆串食,使枝幹只留表皮和少部分髓心,而不另行遷移危害。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偶有成蟲外出活動。一直到10月上旬成蟲開始轉移危害新活枝幹,做環形坑道,然後在其中越冬,直至次年的3月中旬開始活動,成蟲期約10個月。

成蟲在伐倒木、新剝皮的原木和濕板材上鑽圓形深約5mm的侵入孔,然後順年輪方向開鑿長約15~20cm的母坑道,隨即將蛀屑推出坑道,極易發現。成蟲卵產於母坑道壁的小室中,並一直守衛在母坑道中直到死亡。幼蟲坑道甚密,縱向排列,充塞粉狀排泄物;深約1. 5cm,最深3cm,全長約10~15cm。新成蟲羽化後就地補充營養,蛀出若干小孔,排出大量蛀屑,約10d後飛出。被害木材僅留1層紙樣外殼,千瘡百孔,一觸即破。

木材含水率和此蟲危害程度有密切關係。新採伐2~3d後的剝皮白格,含水率約達70%時成蟲開始蛀入危害,蛀入蟲數逐日增加,至乾燥到纖維含水率的飽和點33%時蛀入蟲數開始下降,繼續下降到25%以下時僅有個別蛀入,至20%以下則無蟲蛀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