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星系

雙核星系: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宇宙中存在雙核星系並非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此類奇特星系事件是“極度飢餓”黑洞和宇宙漣漪結合成為時空連續體導致的。首例雙核星系現象是黑洞“吞食”周邊恆星所形成的。

發現

雙核星系核星系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宇宙中存在雙核星系並非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此類奇特星系事件是“極度飢餓”黑洞和宇宙漣漪結合成為時空連續體導致的。

這項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學會月報》上,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觀測了50顆正常的星系,測定它們的成份和結構。該大學的阿利斯特-格雷厄姆(Alister Graham)副教授和李-施皮特勒(Lee Spitler)博士發現其中有12顆雙核星系,它們具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和一個中心位置擁有數千萬顆恆星的濃密星團。

揭秘

通常天文學家認為最小星系在其中心具有一個壓縮星團,同時巨大星系則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雙核星系被認為是非常罕見的,然而斯威本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卻顯示雙核星系十分普遍。格雷厄姆指出,通常認為雙核星系的出現暗示著可能會出現幾種奇特的天文現象
首例雙核星系現象是黑洞“吞食”周邊恆星所形成的,當恆星越來越接近超大質量黑洞時,黑洞引力將把恆星吞噬。當黑洞吞噬接近百萬顆恆星時,其發生的變化將十分顯著。大量存在雙核星系意味著其內部很可能有更多的“超速度恆星”,其數量遠超過之前天文學家的預計。

當一顆恆星接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時,它可能進入一個引力彈弓範圍區中,此時恆星很可能以至少500公里/秒的速度從星系中噴射出去。這項研究還暗示著另外一條線索,研究人員非常興奮地發現在該現象下增大了引力輻射的可能性。
像這樣的噴射已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進行了預測,但從未觀測過。該現象所遵循的天文規律是當恆星快速盤旋在黑洞周圍時,將形成引力波導致出現時空連續體。

探索

雷射干涉儀太空天線(LISA)是一套3顆跨度500萬公里人造衛星的系統,計畫於2018年發射。該系統是設計用於探索穿越太陽系的宇宙漣漪。格雷厄姆說:“作為研究的一部分,將進一步研究星團和黑洞,從而確定它們相對於彼此之間和宿主星系的質量大小。這項研究所獲得知識正在影響天文學家研究星系形式和進化的模型。之前的進化模型僅處理單核星系,目前我們擁有邏輯依據和數據研製能夠計算共生核星系的混合模型,並且有望探索星系的動態共同進化特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