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勃隆斯卡婭

達·尼· 雅勃隆斯卡婭(Tatyana N. Yablonskaya) (1917-2005)烏克蘭、俄羅斯(蘇)20世紀具有代表性的(女)畫家。

生平:

雅勃隆斯卡婭雖是烏克蘭勞動英雄,傑出的烏克蘭畫家,但她並不是烏克蘭人。1917年2月24日,雅勃隆斯卡婭出生在俄羅斯的斯莫棱斯克市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父親尼爾-雅勃隆斯基當時想成為一個畫家,但沒有考上彼得堡美術學院,作為神父的兒子,他起初在宗教學校學習,然後進入高等學校,由於參加了1905革命雅勃隆斯卡婭而被學校開除,後來他畢業於彼得堡大學的歷史語文系,在斯莫棱斯克中學擔任歷史和斯拉夫語教師,母親維拉出生在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家庭,畢業於日內瓦法語系,在國內一個中學裡教書,在那裡結識了她未來的丈夫,在那個年代裡,他們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並試圖移民國外,但未能如願。1928年全家遷往烏克蘭,從此雅勃隆斯卡婭就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烏克蘭,終其一生。

成就:

雅勃隆斯卡婭是位很有個性的畫家, 她善於思索,在藝術上不斷探索與創新。隨著時代的步伐,她的繪畫風格不斷地改變,甚至在同一時期也採用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形式。而且她善於運用富有詩意的隱喻手法和民間藝術簡樸、鮮明的造型語言,使其作品表現出時代的情感和哲理的色彩,尤其是她晚期的作品,率真、純正,以詩一般的語言表達了她的內心世界,扣人心弦.,翻開中外美術史,女畫家很少,女油畫家更少,像雅勃隆斯卡婭那樣有傑出貢獻的女畫家更是鳳毛麟角了。她曾多次獲得蘇聯國家最高獎,是蘇聯藝術科學院院士,人民藝術家,烏克蘭人民功勳藝術家,烏克蘭國家“塔拉斯•舍甫琴柯”金獎獲得者,還被授予“烏克蘭英雄”的光榮稱號。

代表作:

曾在蘇聯時期的革命現實主義創作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糧食》(1949),色彩明朗,人物突出,表現了集體農莊莊員勞動的愉快和集體勞動的協調一致。 60年代以後她嘗試新的藝術樣式,以描寫日常生活、自然景物為主,其特點是造型概括、洗鍊,色彩富有裝飾性,強調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與詩意。她被認為是“永遠走在探索道路上的藝術家”,民間藝術的稚朴、天真,常使畫家激動不已並寄予極大的創造熱情,她用各種方式從中汲取營養,裝飾性很強的“烏克蘭主題”組畫之一《紙花》,就是現代感覺女性意識與民間藝術傳統有機結合的成功範例。

在中國的影響:

烏克蘭女畫家塔季揚娜•尼洛夫娜• 雅勃隆斯卡婭的名字,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介紹到我國了,她在1949年創作的油畫《糧食》和1950年創作的《春》,反映了蘇聯衛國戰爭以後人民重建和平生活的豪邁氣概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這對剛解放的中國人民來說很容易引起共鳴。因此,她的作品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對她的創作生涯也開始廣泛關注。其作品早在50年代就得到中國美術界眾多欣賞者所了解和熱愛。後來,由於歷史的原因,中俄美術信息交流減省以至中斷。因此,人們對T.雅勃隆斯卡婭中年以後的重要品及多次大的風格變化知之甚少。直至東歐巨變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蓬勃發展,藝術日趨多元化,國內出現了重新喚起對19世紀以來的俄羅斯油畫藝術無欣賞的舊日情懷,從藝術展覽、美術圖書、藝評家的文章中均感覺到了一股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油畫藝術傳統作品欣賞、品評、收藏的熱流。
 
《紙花 》 (1967)《紙花 》 (1967)

《糧食》(1949)《糧食》(194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