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式廣告

隱蔽式廣告

隱蔽式廣告是一種將產品信息融入媒介的軟性廣告。軟性廣告常常披著新聞的外衣,比一些傳統的硬性廣告更容易使消費者接受,已經成為目前產品、商品和廣告商樂於採用的方式。當這種廣告所傳播的內容對接受者不構成傷害時,它可能僅僅是一種改頭換面的廣告;當這種廣告隱藏著欺騙並可能誤導和傷害用戶時,它就是魔鬼的面具。因此世界上權威的媒體,都要求涉及廣告的文章和版面都要打上廣告的標誌。

簡介

隱蔽式廣告是指,把產品及其服務具有代表性的視聽品牌符號融入影視或舞台作品中的一種廣告方式,給觀眾留下相當的印象,以達到行銷目的。“隱蔽式廣告”是隨著電影電視遊戲等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廣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視劇情、遊戲中刻意插入商家的產品或服務,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由於客群對廣告有天生的牴觸心理,把商品融入這些娛樂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銷的效果好得多。

背景

隱蔽式廣告隱蔽式廣告
隱蔽式廣告的悄然興起有其深刻的背景,這既包括廣告投放環境的因素,又包括品牌管理的需要。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察:

1、媒介環境複雜且投放成本加大,使得廣告的效益呈下降趨勢。以國內電視媒介的情況為例,從1978年的32家電視台,到2002年的330多家電視台、2200多個電視頻道,電視頻道和節目播出時間的劇增加速了客群的分化。加上電視媒介贏利模式單一,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廣告,各電視頻道紛紛以增加廣告時長的方式維持收入增長,廣告發布環境日趨複雜、環境噪音增大、廣告接觸率嚴重下降,形成了廣告擁堵的局面,因此廣告主急需找到新的優質傳播渠道。

2、與媒介環境複雜相適應的是,客群在廣告轟炸下,顯示出愈來愈明顯的離心傾向和逆反心理,充滿對廣告的不信任感,對各種行銷信息表現得越發麻木和冷漠。具體表現為對廣告的逃避和不專注。電視甚至呈現出類似於廣播的“伴隨化接收”傾向,報紙出現了“讀報讀半截”的現象,而網路廣告一方面沒有發揮其“互動”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受到技術性和習慣性阻截,這使得大量的廣告媒介投入浪費。廣告的強制力與吸引力喪失,導致品牌與消費者的有效接觸依賴於轟炸式投放,繼而再次加劇了客群拒絕與逃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收費電視無疑是近幾年媒介產業的重要話題,大眾媒介幾乎眾口一詞表述,“收費頻道傳輸節目不插播廣告”。事實上,只要廣告投放的原動力存在,廣告就不會消失在銀屏上:一方面廣告主不會輕易放棄電視媒介這一客群面最廣、傳播方式生動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電視媒介也不會輕易放棄每年200多億的廣告收益。所謂的變化不過是廣告將從“顯性”向“隱性”轉變。可以做一個假設,收費電視如果真能成為電視業的主流,隱蔽式廣告必將大行其道。

3、除了媒介方面的原因,隱蔽式廣告的盛行還有品牌管理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廣告投入的持續增加,並不能使品牌價值同比例增加;另外,處於成熟期的品牌需要以提醒的方式保持產品的銷量和品牌的活力,但硬性的品牌形象廣告難以持續地激發消費者的熱情,連續地廣告投放可能造成消費者的麻木,品牌聯想缺少有效地更新,品牌容易被視作“老邁品牌”,失去年輕的消費群。

特點

隱蔽式廣告的行銷美學內涵就是通過以置入的形式、用背景等周邊信息和符號體系等來起作用,而不是象通常的廣告通過產品功能、產品中心信息或產品物理結構來起作用。沒有安安靜靜的存在形式,無處不在又是無所的,無中心,事實又是處處皆中心。行銷美學原則就是暫隱藏行銷的主角--商品、服務和觀念及其有關信息的主體性。暫時讓消費者忘記隱蔽式廣告背後隱藏的功利性,而沉醉於對被置入物的欣賞中。然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引向行銷的主體。引導的方式不是直接推銷產品,而是像病毒入侵一樣,通過物質誘惑、娛樂吸引、美學設定語境等等,設法激活消費者的購物潛意識;一般通過提供有價值(物質、娛樂、美學意義上的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激發消費的潛在需求,誘導消費者心靈上的共鳴。將廣告置入“情景場”。在這個置入過程中,作用於消費者的無意識和下意識。

主要形式

隱蔽式廣告的表現空間十分廣闊,在影視劇和娛樂節目中可以找到諸多適合的植入物和植入方式,常見的廣告植入物有:商品、標識、VI、CI、包裝、品牌名稱以及企業吉祥物等等。

影視

最常見植入方式有以下一些:

1、台詞表述:即產品或品牌名稱出現在影片台詞中。代表性例子是《一聲嘆息》,徐帆扮演的妻子在電話里多次提到“歐陸經典”,特別在影片結束前,徐帆在電話里再次說到,“過安慧橋,過了安慧橋左轉,就是‘歐陸經典’,牌子很大,一眼就看見了!” 特寫鏡頭:這是隱蔽式廣告最常見的出現方式,具體方式就是“道具套用”,比如《手機》中平均幾分鐘就出現一次摩托羅拉手機。在葛優主演的《沒完沒了》中,中國銀行的廣告則堂而皇之地印在“依維柯”車身上,在整個影片中反覆出現。

2、扮演角色:商品或品牌在影視劇中不再是道具,而是一個角色,這屬於深度嵌入型的廣告形式。品牌或商品在影片中出現頻率極高,更可以為品牌導入新的聯想。《海爾好兄弟》則是用海爾的吉祥物做主演,在低齡觀眾心目中根植下對海爾品牌的廣泛認同。

3、場景提供:《魔戒3》的上映再度在全球影迷心中掀起一股紐西蘭旅遊熱,他們希望親臨《魔戒》拍片現場一探“中土”的真實面貌,現在到紐西蘭旅遊成了全球觀光客最熱門的選擇之一。隱蔽式廣告成了旅遊目的地推廣的新方式。

4、隱蔽式廣告新形式:美國全球品牌內容行銷協會分會主席辛迪·開來普斯說過,“我們正從一個行銷溝通的打擾時代進入到一個植入的時代”。隱蔽式廣告將作為媒體向企業主推廣的主打產品,帶動更多專業從業人員參與經營,從而推動植入式廣告的產業化,就像電梯廣告能夠從戶外媒體裡分離出來,形成一個全新的媒體產業一樣。隱蔽式廣告產業化的發展,是未來廣告業發展的必然,因為這種產業化提升了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助於傳媒業、廣告業的創新和提升。另一方面,隱蔽式廣告產業化也有助於中國影視產業與國際接軌,推動中國影視產業更好地發展,實現中國影視傳媒的突破。

綜藝節目

廣告植入的形式更為豐富,也更為直接,主要有:

1、獎品提供:綜藝節目中嘉賓與現場觀眾、場外觀眾常常有獲獎的機會,

主持人反覆介紹所提供獎品和獎品的贊助商,這種情形下很少有人對廣告提出異議,因為獎品正是節目的一個重要元素,更是場內外觀眾的關注焦點。

2、節目道具:這是把商品深度嵌入到綜藝類節目中,提高與客群的接觸率的上佳方式。

3、典型的例子是央視《幸運52》,選手的成績乾脆用商標來代替,其中《幸運挑戰》環節中商品競猜,以及在節目最後邀請觀眾參與的幸運商標競猜都將植入式廣告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網路文章

廣告植入的形式例如:

1、網路原創小說中,廣告植入信息可以體現為小說人物的某個嗜好、對某種品牌的看法、某個日常生活消費習慣等等。

2、網路新聞門戶中,廣告植入信息可以體現為對某個品牌或某個企業的新聞報導。

3、個人部落格或者網路論壇中,廣告植入信息可以體現為博主對某個品牌的點評或推崇,如部落格行銷:李光斗為東莞“上好便利店”做的十萬獎金部落格徵集廣告語,楊金閣等為東莞市子曰廣告有限公司做推廣等。

文章隱蔽式廣告的投放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廣告主可直接聯繫網路媒體或者個人部落格主洽談廣告投放事宜,這種方式廣告發布位置的質量有保障,但是費用較高且發布效率低。

第二種方式,廣告主可以聯繫專業的網路軟文廣告發布機構,由他們將客戶的廣告信息投放到數以百計的新聞媒體上,此種發布方式效率較高,但是廣告信息發布位置無保障且費用也高。

第三種方式,廣告主可以通過“商祺軟文廣告聯盟”自主和批量的選擇要發布的廣告媒體和廣告位置,廣告位置有保障,費用也較為透明。
關於隱蔽式廣告形式,還應該加入網路遊戲的隱蔽式廣告的形式。

圖書

圖書是有隱蔽性的植入式廣告形式。圖書隱蔽式廣告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科普教材類圖書中,往往需要很多案例,在案例部分,可以將企業及相關信息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巧妙的向讀者表達企業所要展示的信息。由於這類圖書的讀者往往抱著學習的目的在看書,因此他們處於最佳的信息接受狀態,通過這種形式進行廣告植入,其最案例就是企業或企業家傳記。前提是,案例的選擇一定是符合觀點的,否則,強行的植入效果會適得其反。《聯想風雲》《走出混沌》等書是其典型代表。

小說等娛樂類圖書中的廣告植入,這類圖書主要是給人以精神上的娛樂,因此,其植入方式方法與電影中的植入式方法大體上是差不多的,不過由於圖書沒有電影的時間限制,因此在許多方面,隱蔽式廣告可以做得更加深刻。代表作有《奮鬥烏托邦》《藏地密碼6》等。
還有一種圖書植入方式就是由企業贊助出版,這種贊助出版業包括企業家署名聯合出版和為企業量身定製出版兩種,當然並不適合所有企業。代表作有《中國式眾包》《威客力》等。

優缺點

優點

贊助商的追捧,源於隱蔽式廣告具有獨特的傳播優勢,這些優勢歸結為一點,就是能夠形成強大的品牌滲透力。

首先,隱蔽式廣告的客群數量龐大。有報導稱,只有上映2萬場,上座率在70%以上的影片才能吸引到電影廣告(包括貼片廣告和隱蔽式廣告),這也說明隱蔽式廣告的客群數量極為可觀。以《手機》這樣的叫座影片為例,其客群包括影院觀眾、VCD觀眾(不要忽略掉數量龐大的盜版市場)、電影頻道觀眾,再加上相關新聞報導的客群,品牌與客群的接觸率是極為可觀的,其千人成本可以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甚至會低於某些大眾傳媒。

除了接觸數量之外,隱蔽式廣告更大的優勢在於其“接觸質量”,也就是說品牌可以爭取到現有媒介狀況下的稀缺資源--高度專注狀況下的客群注意。隱性的廣告由於其出現的不規律性以及與情節的高度相關性,很少會遭到客群的牴觸與拒絕。正如業內人士指出的那樣,“電視頻道掌握在觀眾手中,而當他坐進黑漆漆的電影院時,就不能不接受你的廣告”,這反映出隱蔽式廣告本質上是一種強制性廣告。

從消費行為的角度考察,隱蔽式廣告對客群消費行為產生一種光暈式影響,特別在電視電影這樣聲像俱全的媒介中,強烈的現場感,對消費者形成一種行為示範;如成龍片中的三菱汽車與“勇氣與冒險”聯繫在一起,在深化品牌影響力的基礎上,獲得豐富的品牌聯想,最終贏得廣泛的認同與品牌價值的提升。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正是贊助商夢寐以求的。

缺點

當然,隱蔽式廣告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弱點:

品牌的適用性範圍較小,多數情況下只適用於知名品牌,這是因為客群需要在相當短暫的時間內準確識別出商品包裝、品牌或產品外型。因此,品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認知度是投入隱蔽式廣告第一道門檻。相對而言,綜藝類節目更有可能利用隱蔽式廣告提高某些導入期產品或新進入品牌的知名度。

隱蔽式廣告不適於深度說服,特別不適合做直接的理性訴求或功能訴求。港產片《難得有情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劇中舒淇借用吳大維的阿爾卡特手機與前男友聯繫,不巧手機缺電,吳大維便藉此介紹了該手機的優越性能,說道:“因為最近我們公司正在設計這種手機的廣告,所以我比較了解它的功能,可以用普通電池替代鋰電池,換上乾電池--行了。”吳大維一邊熟練地講解著,一邊熟練地拆裝著手機電池,這種強行植入被評論為“儼然和電視直銷現場一樣”,這明顯是對劇情的一種破壞,讓觀眾感到生硬和不自然。

同時,一些前衛產品的功能性訴求甚至可能被客群當作影片的虛構。因此,品牌訴求一般停留在簡單告知與提高特性認知度方面。基於上述原因,廣告主可以考慮在同一檔期發布硬性廣告配合隱蔽式廣告,及時將潛在消費者的“興趣”轉化為“欲望”。

在影視劇或節目中,可供隱蔽式廣告的容量有限,過度使用會引起客群反感。在現實情況下,客群傾向於把所有說服性訊息都理解為“廣告”,他們對於“廣告”高度敏感,一旦感覺到這是“廣告”,就會條件反射性地把心靈之門關閉,最終影響到對影視劇或節目的態度。
商業效益的過分追求,必然導致隱蔽式廣告的泛濫。

隱蔽式廣告容易對作品造成的最大傷害是使作品本身主題渙散,又因為這些品牌多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喚觀眾醒感官刺激而帶來興奮點,作品中過多互不相關興奮點的突兀存在,必然對作品主線原本思路造成影響,降低作品藝術價值,甚至會喧賓奪主使主題不再明顯,正因如此,隱蔽式廣告常常會引起觀眾的反感和抱怨。

通常,人們對廣告的說辭會懷有戒心,但對隱藏廣告真面目的廣告則往往失去戒心,誤以為是正常的信息傳播。當隱蔽式廣告涉及欺詐時,將會有更多的人上當受騙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