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商業集團總公司

(3)加強對改制企業信訪維穩工作,確保改制順利進行。 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質。 (1)堅持黨建創新,凝聚合力。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隨州市商業集團總公司由原隨州市商業局轉體組建,加掛曾都區酒類專賣管理局牌子。擁有經營網點107處,其中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場、酒店5個,現有幹部職工4343人。其主要職能引導管理隨州國有商業商品流通、餐飲服務,按照有關規定對化學危險品監督管理,指導國有商業企業改制,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管理監督隨州城區及曾都鄉鎮酒類批發、零售、儲運活動,審批、發放許可證,檢查《酒類流通隨附單》執行,查處酒類流通違法行為,維護酒類市場經營秩序。2011年,商業集團總公司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解放思想,圍繞年初工作目標,以穩定促發展,科學決策,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積極務實地開展工作,確保了全系統近五千名職工隊伍的穩定。

工作成績

1、超額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全系統完成商品銷售總額13.31億元,占年計畫的133%,實現利潤8.4萬元,占年計畫的120%;全系統全年繳納各種社會保險金1214.7萬元,較去年增長34%;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總額3130萬元,超額完成了招商引資任務。
2、企業改制穩步進行。全系統把改制工作的重點放在兩轉企業遺留問題的處理和資產重組的前期準備上。商業物資公司職工基本買斷安置到位,部分社會事務移交,企業債務化解到位;華潤公司安置職工242人,占應安置93%,戶口全部移交,部分職工住宅實行水改,精簡4名留守人員;紡織品公司改制籌集資金到位;蔬菜公司各項社會事務按屬地管理全部移交社區;機電公司積極協調,籌集部分資金使企業改制終結艱難地向前推進。
3、商業服務業快速推進。高規格組建“隨州市聖宮家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隨州市聖宮家政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隨州市城區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成功舉辦城區首屆烹飪技術大賽,引領隨州家政、餐飲業向規範化、健康型發展;投資140萬元改造裝修聖宮、編鐘便民快餐店,爭創示範店,實施“放心油”工程,組織城區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員單位統一採購食用油,創建健康消費環境。
4、黨建工作不斷加強。著力“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活動,繼續紮實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努力創建“六型”機關,從商業實際出發,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及其經常性工作,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5、酒類管理深入推進。酒類備案做到了區域全覆蓋,已深入到隨州城區及區轄各鎮,辦理備案登記1055家,培訓人員487人,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酒類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較好地履行了監管職責,成功舉辦隨州首屆酒類博覽和評選活動。
6、職工隊伍和諧穩定。繼續推行職工內退制度和下崗職工生活費發放制度,積極為特困職工爭取低保,兌現軍轉幹部等特殊群體待遇,多途徑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保證職工社保基金足額按時繳納。維穩工作紮實,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實實在在為職工辦實事,計畫生育、綜合治理和黨風廉政建設基礎工作紮實,責任目標明確,文明單位創建成效顯著,整個系統和諧穩定。

做法經驗

1、攻堅克難,強力推進企業兩轉
(1)加強對資產處置管理和清收,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加強對國有資產清收力度,依法公開、公正處置國有資產,清收國有資金,用於兩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的處理。紡織品公司按照國有資產處置程式,依法公開拍賣小林資產;商業物資公司變被動為主動,與債權方多次協商協定清收用於企業改制的必備資金;五金交電化工公司依程式處置天橋商店資產,利用到位資金補齊職工歷年欠繳養老金,兌現職工獨生子女費,提高職工醫療保險標準;機電公司通過法院清收欠款 40萬元用於支付內退人員的養老保險;國營酒廠住房電改到位;國營食品廠籌集資金將職工住房實行了水改;隨州商場對部分職工住宅進行了水改,為企業兩轉奠定基礎。
(2)加強對各類待遇兌現落實,確保改制人員切身利益不受損。已完成兩轉任務企業多方籌集資金,按政策規定最大限度兌現應有的待遇,按時發放繳納內退、退休職工的工資、養老及醫療保險,按時足額落實軍轉幹部的待遇,積極幫扶特困買斷職工,盡最大可能給予其特困幫助。做好改制企業零散人員勞動關係解除工作,按有關規定給予補償。做好檔案託管工作,解決職工後顧之憂。各改制企業及時將職工戶籍、低保、計生等社會事務向所在社區移交,做到銜接平穩,手續清晰。
(3)加強對改制企業信訪維穩工作,確保改制順利進行。建立健全改制維穩機制,重視信訪,對職工有問必答,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盡最大能力滿足職工需求。其次變上訪為下訪,深入基層,深入職工中,把矛盾解決在基層,特別是對原物資系統改制遺留問題的落實,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以穩定為前提,對已改制企業的離退休人員健康、家庭及工作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對患病和生活困難職工及時登門看望,主動協調幫助辦理城鎮低保手續。2011年,對110名退休困難職工建立了檔案,及時解決困難,促進了社會穩定;細心做好職工思想工作,接待來訪職工60人(次)。
2、創新思路,多措並舉促發展
(1)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是打造“放心油”工程。由城區烹飪酒店行業協會集中採購武漢“沙湖”牌正規食用油,統一配送協會會員單位使用,帶動餐飲業健康規範發展,營造綠色消費環境。二是積極爭創隨州十佳便民快餐示範店。按照區委實施“早餐示範工程”要求,今年初,投資40萬元裝修聖宮早餐,保留傳統小籠蒸包、蒸餃、牛肉麵、米酒、熱乾麵等,引進風行大城市的“自助便當”。 6月,投資100萬元高標準改造裝修編鐘快餐店,創新經營,將傳統中式快餐與西式快餐有效嫁接,借鑑西式快餐標準化管理,推出經營品種100多個。兩家快餐店做到了安全衛生、熱情親切、現代時尚、快捷方便和經濟實惠,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安全、衛生、物美價廉”的消費場所,成為街頭一道靚麗風景。三是外引內創,突出地方菜特色。通過外學內創,推出50多種創新菜,製作的“泡泡青”“安居豆皮”“花菇燉牛尾”等菜品被《荊楚美食》徵集推廣,被專家一致評為“最具濃郁地方特色菜點”。四是充分發揮城區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推動了城區餐飲酒店行業提檔升級。籌備舉辦“隨州市萬名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暨隨州市餐飲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被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8月,城區烹飪酒店行業協會組織參加全國第四屆廚師創新大賽中南賽區大賽,獲特金一枚、金牌一枚。10月,組織常務理事單位參加第四屆昆明廚師節。11月,組織參加省烹協“百佳餐飲企業”評選活動,極力推進國家鑽石級酒家的評定工作,為隨州的餐飲酒店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五是積極創新樹品牌。成立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並通過省市考核驗收;為加快聖宮家政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規模,投資30餘萬元配備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購置桌椅80餘套;聖宮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被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確定為餐飲服務業、家政服務業定點培訓機構,已培訓300餘名家政服務人員,職業技術鑑定人員200餘名。
(2)發揮資源優勢,提升招商水平。圍繞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思路,突出優勢招商,創優環境招商,放眼長遠招商,以商招商。立足商業實際、區域優勢,整合策劃包裝招商項目,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上新台階。全年達成招商引資意向性項目7個,實現新上項目5個,協定投資394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3130萬元。其中宜昌莫後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改造裝修東方商場,襄樊軍翔服飾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50萬元用於隨州軍翔百貨後續設施及經營,飲食旅遊服務總公司引進家美食連鎖店投資300萬元改造編鐘大酒店,糖酒副食品總公司引進安踏體育投資400萬元建立安踏體育大自然運動廣場,五金交電化工公司引進冰姿服飾有限公司、藍晶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紡織品公司引進客商郭飛投資300萬元改造裝修滙豐商場,百貨公司引進章翠英女士對宴世商貿紫荊城投資320萬元改造經營,蔬菜果品公司引進武漢客商潘琴香女士投資100萬元在雅克西商場開辦“酷瑪服飾”連鎖。
3、強化服務,依法行政淨化酒類市場
重點開展了備案登記、隨附單溯源制、酒類經營者培訓、酒類市場監管等一系列工作,做到酒類流通行業的辦證區域全覆蓋,培訓人員全普及,市場監管全方位。為規範酒類市場秩序,促進酒類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保護酒類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出一定成績。
(1)全面完成酒類備案登記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商務部《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實施酒類流通監管的基礎性工作,截止目前,共辦理酒類流通備案登記證1055家,備案登記率100%。其中:城區933家、5個鄉鎮122家。今年新增辦證96家,全部建立了專門台帳,實現了一戶一檔的工作目標,所有備案經營戶情況全部登錄於湖北酒類流通管理信息網站,實現了信息共享,為建立備案登記工作的長效機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2)繼續完善隨附單溯源制度。酒類流通隨附單的發放、領取、登記、保管等各環節的工作,按照“誰登記、誰發放”的原則進行發放,並按照“存根上繳多少,發放多少”的原則進行回收。監督新世紀購物中心、順泰倉儲等影響較大的商貿企業將以往內部調撥單送貨全部改為使用酒類流通隨附單,以點帶面,起到龍頭企業帶頭作用,98%以上酒類經銷商將《隨附單》制度落在實處。
(3)深入探索酒類流通市場監管制度。一是加大對酒類商品市場依法監管的力度。整頓和規範酒類市場秩序,時刻保持高壓姿態,理清監管思路,調整監管方式,明確監管重點,突出監管效果。聯合白雲邊酒業股份公司開展城區酒類流通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共出動執法人員698人次,檢查酒類經營戶581家,餐飲企業168家,下整改通知書196份,立案查處違法案件69起。其中: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酒類商品案件19起,收繳假酒216瓶,金額2.7萬元;查處無隨附單酒類商品50起,查封3418瓶酒, 金額23.3萬元,有效地淨化了酒類市場環境。二是不斷完善和創新工作方法。為確保案件質量,設制“酒類流通管理案件編號表”“酒類流通案件處罰登記表”“已結案件登記表”等各類表格,製作文書410餘份,嚴格“審”和“核”兩項職責,依法辦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住了假冒偽劣酒流入市場。三是大力宣傳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利用隨州日報、編鐘之聲報、酒管信息網傳送信息;製作一批《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警示牌,免費發放各經營戶,公布舉報電話;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展示真假酒類商品,解答諮詢鑑別方法;開展隨州市首屆十大放心酒類批發經營示範店、十大放心酒類零售經營示範店、十大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酒、十大最暢銷的商務酒評選活動,湖北省酒類專賣管理局將此項活動向全省宣傳推廣,也為今後酒類流通監管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4、弘揚正氣,整頓作風樹形象
(1)突出機關建設,樹立機關良好形象。一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規範辦事程式,改進工作作風。以3月21日全區幹部作風建設會議精神為指導,結合商業實際制定相應措施,在全系統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有機結合實際工作,增強幹部職工的事業心、責任心,使之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把工作乾好、乾實,從而取得工作實效。治庸問責是實現商業跨越發展的重要保證。針對實際,商業集團總公司結合創先爭優制定多項措施,做到治庸提能、治懶增效、治散聚神、治軟長勁,克服庸、懶、散、軟作風,振奮精神,務實高效地做好各項工作,做好自查自糾經常化,杜絕了全系統機關工作人員上班遲到早退;上班上網聊天、炒股、玩遊戲、看電影;工作不負責、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等不在狀態的現象。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質。年初制定學習計畫,明確學習內容、研討專題、學習目的和具體措施。堅持多形式多渠道的學習方法,堅持每周四集中學習日制度,以上黨課、政治理論學習、業務知識學習、法律法規學習為主要內容,開展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總公司機關人員2011年全勤參加了區委黨校的在職培訓
(2)繼續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在今年創先爭優活動中,商業集團總公司精心組織,深化認識,強化措施,推進創優爭先活動向縱深開展。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組織總公司機關和所屬企業黨組織及黨員認真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風氣,推動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的基層幹部充分發揮骨幹帶頭作用。在實際工作中,注重抓兩頭、帶中間,促進活動平衡開展,把創先爭優活動前後的工作銜接起來、貫穿起來,增強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二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利用《商業信息》,完善好宣傳陣地,總結經驗,培養和挖掘典型事例,為活動深入開展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撐。三是統籌兼顧,協調推進。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有機結合實際工作,增強幹部職工的事業心、責任心,使之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把工作乾好、乾實,從而取得工作實效,爭當優秀共產黨員。
(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一是組織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認真學習《廉政準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自我警示強化監督、教育,引導黨員領導幹部自覺執行《廉政準則》。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幹部隊伍素質按照《幹部任用條例》要求,把好選人用人關,選好配好領導班子,尤其是選好“一把手”。三是密切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堅持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的根本觀點,經常深入民眾、深入基層,傾聽民眾呼聲,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四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員幹部的廉潔從政、律己從嚴意識明顯增強,不斷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房屋)使用權出讓,租賃承包等制度,積極預防職務犯罪,認真整治商業賄賂。在年初與商屬各單位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黨內民主生活會、三談兩述、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一系列廉政建設運行有效,進一步規範了黨員幹部自律行為,確保反腐倡廉政令暢通,堅持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和年終考廉制度。
5、固本強基,關注民生保穩定
(1)堅持黨建創新,凝聚合力。商業集團總公司黨委下設42個基層組織,963名黨員。為打造一個積極、向上、穩定、可靠的黨建隊伍,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是堅持健全的組織網路,注重加大落實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作力度,積極支持群團工作,發揮工、青、婦在商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組織黨員幹部學習身邊先進事跡,使黨員幹部學有榜樣、乾有目標,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增強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以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行風評議活動為重點,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黨員,廣泛開展結對幫扶、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月等實踐活動,實現黨員受教育、民眾得實惠、黨建上台階的目標。
(2)堅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一是不斷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制度。以職代會為載體,堅持企務公開制度,依法簽訂集體契約,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各企業堅持職代會按期換屆制度,重大問題、重大決策經職代會審議通過制度。二是為職工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關心職工疾苦,堅持“三必訪”。即遇婚喪嫁娶必訪、職工生病住院必訪、家庭出現矛盾糾紛必訪,使職工切實感受到集體的關懷和溫暖。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對特困職工進行救助。2011年春節,商業集團總公司籌集近20萬元資金對400餘戶特困家庭進行了幫扶及慰問,為251個困難戶協調辦理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認真做好退休職工計畫生育獎勵對象的摸底申報工作,按規定兌現獎勵。三是加強下崗再就業工程建設。組織下崗職工多次參加勞動部門、工會部門舉辦的下崗職工技能培訓和再就業招聘會,共有200多名下崗職工參加了培訓和招聘,有100多名下崗職工獲得了再就業崗位。利用招商引資,為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條件。與用人單位協商,在錄用人員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本系統下崗職工達400餘人。四是開展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各企業在節日期間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文藝聯歡、桌球、象棋比賽。“七一”前夕,聘請黨校教授來單位為退休幹部上黨課,九九重陽節為離退休老同志發慰問信、慰問品,開座談會。五是確保職工的社保基金足額繳納不拖欠。全年商屬各企業共上繳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1214.7萬元,同比增長34%。協助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職工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本解決了全系統職工住院就醫難的問題,2011年為132名商業系統、原物資總公司已不在崗臨時工辦理養老保險參保手續,其中有126名已領取退休金,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特殊困難群體人晚年生活費來源。
(3)堅持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以“改善民生,為民創建”為主題,堅持民眾利益導向,深入開展文明細胞創建活動,努力形成誠實守信、有序競爭、守法經營、優質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精心營造誠信社會環境,為改革發展服務,為維護民眾利益服務。一是以創新為突破口,繼續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組織開展文明科室、文明樓院、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積極創建園林式單位,著力提高文明單位創建水平。二是積極參與社區文明創建,實行結對幫扶。出資2萬元援建通津橋社區、烈山社區建設,將百貨公司的醬品廠倉庫部分房屋提供給龍門社區建立黨員民眾服務中心。出資2千元改造解放路楊家巷環境。積極參與“人人參與,潔美隨州”活動,出資1.3萬元改善整頓解放路東壕街環境,堅持周五下午集中上街大掃除活動。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加大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力度。注重總結宣傳文明單位創建的先進典型,打造商業精神文明創建的品牌,堅持創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取得實效,連續兩屆被市委市政府授為市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2011年11月再次申報2010-2011年度市級最佳文明單位。
(4)堅持計生綜治工作常抓不懈。一是計畫生育工作上,繼續落實包保責任,規範計生基礎工作,落實相關經費,強化領導責任,保證計生幹部隊伍穩定和素質建設,全系統的計畫生育率、人口出生上報準確率、流動人口辦驗證率、計生幹部崗位津貼均達100%,“三查”對象到位率100%。二是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安全生產管理。圍繞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聯繫行業實際,突出防範重點,紮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做到組織和措施落實,宣傳教育落實,各項具體工作按標準落實。積極開展平安商業創建活動,認真抓好綜治責任制的落實,建立健全綜治檔案台帳,按要求配齊了消防設備,強化物防、人防、技防建設。加強暫住人口、流動人口、重點人口的管理。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堅持綜合治理與處理信訪問題相結合,建立和完善了《信訪案件查辦制度》,實行開門接訪、帶案下訪解決信訪疑難問題。加強各類公共場合和特種行業安全治安管理,特別是加強了民用爆破物品、酒店安全管理,全年組織5次全系統安全生產大檢查,有效預防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商業系統面對的是4300餘人的職工隊伍,改制企業多,特殊群體多(其中軍轉幹部、參戰參試人員、傷殘軍人、志願兵等各類涉軍人員185人),困難職工多,改制遺留問題多,一些矛盾和穩定隱患隨時可能出現。2012年,我們將一如既往,與時俱進,認真貫徹落實區第一屆黨代會和區二屆人代會精神,堅持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求真務實的精神,緊扣發展主題,創新工作思路。一方面要加快企業發展,增強經濟實力,逐步解決企業發展和職工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一方面要做好深入的思想工作,認真排查,及時制定解決措施,將種種穩定隱患消除在萌芽中,為確保商業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不斷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