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全四冊)

內容介紹

《隨園詩話(全4冊)》是清代影響最大的論詩之作,共有二十六卷,其中《詩話》十六卷,《詩話補遺》十卷,可謂皇皇巨著。其體制為分條排列,每條或述一評,或記一事,或采一詩(或數詩),有其很強的針對性。《隨園詩話(全4冊)》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鍊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鑑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
《隨園詩話》的精華是其所闡發的“性靈說”的美學思想,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譽:“往往直湊單微,雋諧可喜,不僅為當時之藥石,亦足資後世之攻錯。”
“性靈說”詩論的主要理論觀點是,真情、個性、詩才三方面因素,是詩歌創作主體必須具備的條件。其中,真情是詩人創作的首要條件,是詩歌所表現的主要內容,以真情感人是詩的主要審美功能。《隨園詩話》認為“情至不能已,氤氳化作詩”,詩作為抒情的藝術自然應該“自寫性情”,“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反對以考據代替性靈,尤其推重詩“言男女之情”,強調“詩可以興,詩能人人心脾,便是佳詩”。其次,詩歌創作必須做到有個性,即所謂“作詩,不可以無我”,“我”即詩人特有的秉性、氣質和審美能力,強調“我”在詩歌創作中的作用。因為有“我”,所以藝術構思要有獨創精神,所謂“精心獨運,自出心裁”,才能獨抒性靈,“出新意,去陳言”,寫出風格的多樣化。第三,詩人創作必須具備特殊才能,亦即要有“詩才”。其表現為才思敏捷。即“詩文之道,全關天分,聰穎之人,一指便悟”,《隨園詩話》尤其重視詩歌創作構思所產生的“靈機”“興會”這一靈感現象,推崇“天籟最妙”的自然表現藝術。
《隨園詩話》闡述上述詩論時,大多是結合選詩生髮的。詩論的美學思想是《隨園詩話》的選詩標準,詩論又是在評論選詩的基礎上升華出來的。《隨園詩話》所選的詩雖然具有標準較嚴,作者面頗廣,女子詩尤多,題材豐富等“集思廣益”的特點,但所選的詩也有礙於情面,徇一己之交情的,某些“情詩”感情不夠健康積極,甚至還有宣揚迷信唯心的思想,且引用古詩文多不註明出處,引文亦時有謬誤而未曾校訂。這些都是《隨園詩話》的缺陷,讀者在閱讀時,應加以注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