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度丹貝尼瑪

·西饒丹增 ·西饒雍仲 ·西饒羅追


吉祥曼日寺33代堪布隆度丹貝尼瑪略傳

隆度丹貝尼瑪仁波且是現任的本波的法王——是整個全世界本波教的精神領袖。
1927 年他在在西藏東部的 Amdo 出生,8 歲時在出生地區附近的喀溫塔桑寺出家成為一個僧人。
當他 16 歲時,他進入寺廟的經院學習,在學習了 8 年後他獲得了格西學位(佛學博士),並且精通藏醫和傳統天文學
此後不久,當他 26 歲時,他旅行到西藏東部的 Gyalron,在此印製了許多本波的 Kangyur 經書,並因此獲得當地 Trochen Gyalpo 土司的支持。然後他攜帶 Kangyur 經書回到喀溫塔桑寺。
50 年代初他來到到西藏中部的雍仲林寺廟和曼日寺廟等做更深入的學習禪修。在這些結束後,1953 年他又前往拉薩的 Drepung 寺做研究和實踐,在那裡住了 5 年。
1959 年他前往尼泊爾和印度。他和許多本波喇嘛到達了的 Yung 住持 Samling 廟宇,在尼泊爾的 Dolpo 區域的一個很古老並且很重要的廟宇,他加入了該寺廟的一寫僧人云游到別的地方。後來他回到了 Samling 廟宇借書以便這些書能夠再版。
因為西藏的許多本波關於訓練和學習的經典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遺失了。
在 Samling 寺廟時,他遇見了從倫敦大學來作研究的東方和非洲問題的人類學家——大衛·斯內爾爾格勞夫博士。然後他們被斯內爾爾格勞夫博士邀請,在 Rockefeller 基金的資助下一起到達英格蘭。
在那裡他們講授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並且也學習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在其期間他還聯繫了英格蘭班尼狄克教派西妥教團的基督教僧侶,而在此間的旅行使又和羅馬教皇保羅二世相遇。
1964 年他回到印度,並在贊助者的幫助下創建了一所學校。他是那個學校的校長並在那裡教授藏語和天文歷算。在此時間段里他將自己每個月每個月 300 盧比的薪金送到生活在 Manali 的難民那裡,為他們在購買食物。他也幫助了為喇嘛和和尚在 Manali 創造一個沉思中心。後來他成立了的學校被遷移到印度的南方,它在此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的西藏社區。
1965 年,洛朋丹增南達仁波且來到印度,與隆度丹貝尼瑪仁波且一起在天主教會的幫助下在 Himachal Pradesh 購買了土地,創建了印度多蘭吉寺院,成為藏族本波教喇嘛和家庭社區。
1966 年,他在挪威的奧斯陸大學參加關於西藏歷史和宗教的講學。
1968 年 3 月 15 日,他在挪威收到關於整個本波教選擇他為本波教曼日寺第 33 代住持的電報。這一稱號代表他成為本波教的精神領袖。
這個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因為本波教的教皇不在了,因此需要選舉下一任教皇。然後整個選擇程式是由桑吉丹增仁波且主持,先進行了 14 天的祈禱。然後把各地各寺廟推薦出的候選人名單,共 10 位上師進行占卜。以發現其中哪位符合這一地位。
上師的名字的各自寫在小張條上,然後放進十個同樣的小儀式球中,再放入一個聖瓶中。在持續二周的禱告儀式以後,由支持者搖動聖瓶。第一次搖出三個名字,接著放入這三個名字。再搖動,搖出兩個名字。放入再搖動,出現一個名字在壇城中央。然後被選者就產生了。
3 月 14 日的晚上,隆度丹貝尼瑪仁波且作了夢,夢見他和另一個候選人在廟裡都手持貝殼,寺廟裡正在演奏特殊的音樂。然後在這聲音里颳起了大風,另一個候選人手裡的貝殼被風吹到地上打碎了,而他手裡的貝殼很安全,不管出現怎么樣可怕的暴風雨都無法動搖。
因此他回到了印度,並且此後很長的時間段里負起復興本波教的責任。本波的文化幾乎被徹底破壞,他在此就不得不領導本波僧團從新開始。成為幫助他們建立新寺廟和學校的人,並且幫助他們怎么在新環境下保持自己的文化和宗教。
許多喇嘛從西藏、尼泊爾、印度來了給他教授,並有超過一年的時間他認真的進行訓練。
此後,他在多來吉寺廟建造了一個新的曼日寺院和本波學習中心。到現在為止已經培養出 30 個格西學位的獲得者
他還在寺廟為本波家庭的孤兒成立了一個孤兒院——即本波兒童福利中心。
今天生活在多來吉寺廟的 400 位僧人和 100 個孤兒。從印度和尼泊爾來的近 250 個本波兒童則可以在附近社區裡的上寄宿學校。多來吉成為了西藏的文化的一個繁榮的中心。
嘉瓦曼日三十三代傳承堪欽名表《喀江》中曾預言說:“西饒堅贊,就是東群徒青的化身,他將(顯宗、密法、大圓滿)三重教導在伍如建立起來。”
而對於他的精神後裔,即從他的弟子到歷代而來所有曼日堪布和羅朋,《什續》中預言道:“他們將作為化身出現,凡被他們引導而發掘明了和菩提心的人,或與他們有接觸的人……在死的時候,將安然擺脫三惡趣的威脅,而逐漸進入永恆的階段。”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尊敬的名字。
· 年美·西饒堅贊( 1356 年 -----1415 年 )
· 繼承人仁欽堅贊
· 南喀伊西
· 根桑堅贊
· 仁欽堅贊
· 慈成堅贊
· 索南伊西
· 索南雍
· 西則仲穆
· 西饒奧色
· 雍仲堅贊
· 西饒羅追
· 西饒奧色
· 祖普奧色
· 雍仲慈成
· 仁欽奧色
· 仁欽隴珠
· 西饒丹
· 西饒旺傑
· 雍仲旺傑
· 朋措南傑
· 索南羅追
· 尼瑪丹增
· 索南朋措
· 西饒雍仲
· 桑傑丹增
· 丹增慈成
· 朋措羅追
· 嘉瓦羅追
· 旦巴羅追
· 尼瑪旺傑
· 西饒羅追
· 隆多丹貝尼瑪( 1929------- 至今健在,居於尼泊爾的辛丹曼日林寺)
· 雍仲林十代堪欽名表
曼日寺第 22 任堪欽索南羅追有兩個弟子堪欽·尼瑪丹增和囊敦·達瓦堅贊。
尼瑪丹增自幼從叔雍仲尼傑習字修本教,為以後早有建樹打下了基礎。他得到赴多康傳法的曼日寺堪欽 19 代西繞貢傑的賞識,便遵循該大師的引薦隨叔赴後藏入曼日寺,從師西繞貢傑等本教名師修習。後來擔任第 23 代曼日寺堪欽,並且在起 25 歲時就編撰了一種《本教大藏經》目錄。
他的師兄弟的囊敦·達瓦堅贊則在學習後,在 1834 年修建了雍仲林寺,並成為該寺的第一任住持。曼日寺住持堪欽·尼瑪丹增也來到雍仲林,一度成為雍仲林寺的“羅朋”,並將辯證研究介紹進來。他們還引進了一項制度,要求僧人必須參加對辯論和上其他課程並參加宗教儀式。這項制度包括格西考試儀式的各項制度。後來,雍仲林寺的“羅朋”擦絨·平洛辛繞益西修改了這一制度。這樣,雍仲林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的本教格西培養中心。
雍仲林寺可以看作是曼日寺廟的第一分寺,但他後來的情況似乎更加獨立。兩個寺廟的學生經常互相到對方寺廟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