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藿

陽藿

種中文名 陽藿是中國特有的蔬菜之一。 用法:煎湯,研末,或搗汁服。

陽藿的一般表述

注音:YANG HUO

描述:姜科草本植物。
科中文名 姜科
科拉丁名 Zingiberaceae
屬中文名 姜屬
屬拉丁名 Zingiber
種中文名 陽藿
種拉丁名 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
其它俗名 覆菹、嘉草、陽藿、陽荷、山姜、蓮花姜、蘘荷、野薑等。
生長生境: 溝邊林下, 林中, 山坡林中, 山坡林中陰地, 山坡竹林中, 陰濕地
海拔下限 300
海拔上限 30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國內分布 陝西省, 安徽省,江蘇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所在中國植物志卷冊:第16(2)卷 146頁
描述: 株高1-1.5米;根莖白色,微有芳香味。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35厘米,寬3-6厘米,頂端具尾尖,基部漸狹,葉背被極疏柔毛至無毛;葉柄長0.8-1.2厘米;葉舌2裂,膜質,長4-7毫米,具褐色條紋。總花梗長1-5-2厘米(或有時更長),被2-3枚鱗片;花序近卵形,苞片紅色,寬卵形或橢圓形,長3.5-5厘米,被疏柔毛;花萼長5厘米,膜質;花冠管白色,長4-6厘米,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3-3.5厘米,白色或稍帶黃色,有紫褐色條紋;唇瓣倒卵形,長3厘米,寬2.6厘米,淺紫色,側裂片長約5毫米;花絲極短,花葯室披針形,長1.5厘米,藥隔附屬體喙狀,長1.5厘米。蒴果長3.5厘米,熟時開裂成3瓣,內果皮紅色;種子黑色,被白色假種皮。花期:7-9月;果期:9-11月。

陽藿的食用

以剛出土的紫色或粉紅色幼嫩芽苞(實為花苞)供食用,其花苞非常美觀,紅紅的

如小竹筍。
陽藿花苞,可直接切絲炒食,或與辣椒共泡於酸菜罈中製成泡菜。用其配菜色澤美觀、風味獨特,食味特別,香味濃郁,回味無窮,不少消費者對其情有獨衷。

陽藿的食用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陽藿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有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消積健胃等功效,對治療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陽藿含有多種胺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所含纖維素還是一種不產生熱能的多糖營養物質,經常食用,有利於保持消化道通暢,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可治療便秘,消積健胃,對於糖尿病有特殊功效。因此,陽藿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純天然膳食纖維食品。
陽藿原屬野生,經受惡劣條件的磨鍊,生命力極強,基本上沒有病蟲害,一般無須使用農藥,是真正的無公害綠色食品。可用其製成的罐頭、泡菜、飲料等供給市場。

陽藿的栽培

陽藿是中國特有的蔬菜之一。該蔬菜在高、中、低山均有分布,以海拔800米左右地區居多。一般零星散種於農戶房前屋後肥沃濕潤處,低山多種植於樹陰下。陽藿的栽培技術要點為 :

陽荷植株

1、選擇適宜種植環境。據調查,陽藿喜肥沃、疏鬆、濕潤、涼爽環境,較耐陰,不耐高溫與強光。因而大面積種植陽荷,最好選擇降雨充沛、雲霧較多、夏季涼爽、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二高山陰坡面地區。低山規模化種植陽荷,必須與樹木或高桿作物套種,否則不易成功。
2、施足底肥、重施農家肥。陽藿一年種植、多年受益,要獲得高產高效,必須足施底肥,並根據陽藿生長需求重施農家肥。一般每畝底施土雜肥或廄肥 4000—5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或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底肥以開溝深施為佳,坪地也可均勻撒施後深翻。山區坡地最好沿水平線開寬60—80厘米、深40—50厘米的溝槽,將底肥鋪於溝槽內,然後在回填表土,移栽。
3、分蔸繁殖、合理密植。主要採用分蔸繁殖。分蔸時注意每蔸必須帶2—3個完整芽苞。移栽可在秋季9—10月或春季3—4月進行,採取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與株距30厘米,畝栽3300蔸左右。
4、栽後管理與採收。定植後,應澆足定根水。低山夏季溫度高、光照強,定植第一年必須考慮適當遮陰。移栽成活後,每年春季出苗後,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稀糞水提苗,促苗生長健壯、一致。每年芽苞出土前須重施一次催“芽”肥,促芽苞肥大,提高品質與產量。越冬前再結合深翻畝施2000—3000公斤農家肥,50公斤複合肥(或過磷酸鈣40公斤、硫酸鉀10公斤),保證植株安全越冬,並提高來年產量。

陽藿採收

應在芽苞出土後未開花前將其掰下。採收過早雖品質好但產量低,採收過遲纖維變粗、品種變劣。一般每畝可收嫩芽苞1000—1500公斤,我縣每公斤市場價2—3元,畝產值 3000元左右。由於陽荷種植一年可連續收穫多年,因而除第一年投入較大外,以後每年投入較低,效益相當可觀。
連續採收3—4年後,應挖出部分種蔸適當分蔸,一方面防止因密度過大導致敗蔸,一方面可以利用挖出的種蔸擴大面積。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星栽培時病蟲害較少,但在大面積連片種植時,連作幾年後病害明顯加重。因此,發現植株葉片非正常死亡後,應立即用托布津、敵克松、移栽靈等殺菌劑灌根,同時葉面噴施“綠乳銅”予以防護。

[參考資料]

含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
用途: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的失音;感冒風寒或肺寒所致的咳嗽、氣喘;婦女血滯經閉,或月經延後;跌打損傷,或腰腹冷痛;瘰癧,口舌生瘡等。
用法:煎湯,研末,或搗汁服。
附方:
1,醇酒陽藿葉:蘘荷60g,搗爛絞汁,兌入等量黃酒,和勻。少少服之。
源於《肘後方》。本方取陽藿散風寒,開聲音,黃酒可增強其辛散作用。用於外感風寒、卒然失音,或咽喉不利。
2,陽藿紫蘇橘皮湯:陽藿15g,橘皮、紫蘇各10g。加水煎湯服。
本方以橘皮配蘘荷祛痰止咳、平喘;紫蘇配陽藿散風寒。用於外感風寒所引起的咳嗽氣喘,微惡風寒等。
3,陽藿通經湯:陽藿30~60g,煎湯取汁,兌入適量米酒服。
源於《經驗方》。本方有活血通經的功效。用於婦女血滯經閉或月經後期。此外,亦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