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洞

陽明洞

陽明洞陽明洞原名“東洞”,坐落在修文縣城新開發的陽明大道邊的龍岡山上,占地1.5公頃,是修文現有的唯一一個古樹群,有名木古樹50多種。

基本信息

概況

陽明洞陽明洞

陽明洞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修文縣城)驛丞時,曾結廬研讀於此,他在這裡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創立了“知行合一”的學說,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雛形,還創辦了“龍岡書院”。遂將東洞更名為“陽明小洞天”,世稱“陽明洞”。
陽明洞山不高,洞不深,卻因“千古大師”王陽明在此悟道講學而名揚中外,海內外王學研究專家稱這裡為“王學聖地”。加上著名愛國將領、“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曾被囚禁於此3年,使陽明洞更加聞名於世。
陽明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岡山古木參天,翠柏森森,亭閣相映,碑刻歷歷,風景幽雅,奇景宜人。陽明洞洞穴多竅,奇石叢生,洞中有洞,前後貫通,真是別有洞天。它歷史久遠,因人及物,知名度高。這裡是王陽明行蹤遺蹟和張學良囚禁之處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建築完好,文化內涵豐富。在明、清、民國年間就是王學研究者和文人學士經常拜謁遊覽的佳地,也是現代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歷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龍岡山上除有陽明洞外,還有王陽明所建龍岡書院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和後來為紀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等建築,還有後人瞻仰陽明洞書刻的許多摩崖碑刻。
學者有云:猶如研究孔、孟必到山東,研究二程(程顥程頤)必到河南,研究朱熹必到江西一樣,研究陽明之學,不能不到貴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陽明洞
陽明洞原名“東洞”,坐落在修文縣城新開發的陽明大道邊的龍岡山上,占地1.5公頃,是修文現有的唯一一個古樹群,有名木古樹50多種。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修文縣城)驛丞時,曾結廬研讀於此,他在這裡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創立了“知行合一”的學說,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雛形,還創辦了“龍岡書院”。遂將東洞更名為“陽明小洞天”,世稱“陽明洞”。
陽明洞山不高,洞不深,卻因“千古大師”王陽明在此悟道講學而名揚中外,海內外王學研究專家稱這裡為“王學聖地”。加上著名愛國將領、“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曾被囚禁於此3年,使陽明洞更加聞名於世。
陽明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岡山古木參天,翠柏森森,亭閣相映,碑刻歷歷,風景幽雅,奇景宜人。陽明洞洞穴多竅,奇石叢生,洞中有洞,前後貫通,真是別有洞天。它歷史久遠,因人及物,知名度高。這裡是王陽明行蹤遺蹟和張學良囚禁之處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建築完好,文化內涵豐富。在明、清、民國年間就是王學研究者和文人學士經常拜謁遊覽的佳地,也是現代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歷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龍岡山上除有陽明洞外,還有王陽明所建龍岡書院、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和後來為紀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等建築,還有後人瞻仰陽明洞書刻的許多摩崖碑刻。

相關歷史

修文因王陽明在此潛心悟道而得名,並被稱之為“王學聖地”,這其中最為令人矚目的當然莫過於陽明洞了。
城東一里地,在萬畝田疇中隆起一小山,名“龍岡山”,山腰有古洞,早先稱之為東洞。自然界多少年的風霜雨雪,並沒有改變它的風貌,人世間多少代的血脈傳承,也沒有增加它的靈氣,這山依然是這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偶爾的不經意有時會成就偉大的歷史巧合。歷史的車輪走進明朝時,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因上疏營救同僚得罪專權宦官,被貶謫為貴州龍場驛丞,王陽明歷盡艱辛來到了窮鄉僻壤的龍場。當時當地,又有誰會想到,王陽明的到來竟會成就如此偉大的文化事件。後來,因為王陽明的心學思想逐步傳播開來,東洞也就聲名鵲起,被虔誠地稱之為“陽明洞”,進而被神聖化了;再後來,因為張學良將軍被軟禁於斯,蔣介石三次到此等,更成就了陽明洞的與眾不同。
陽明洞之於修文,就如遵義會址之於貴州,可以不知道貴州,但不能不知道遵義會址,可以不知道修文,但不能不知道陽明洞。對於陽明洞,大多數縣人對它是即熟悉又陌生的,或者說是熟悉到陌生的程度。大家都知道陽明洞是縣城邊上一小山頭,山上有一洞,稱為陽明洞,因為近年來舉辦陽明文化節,山上的建築多了起來,至於它為什麼叫陽明洞、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名聲、為什麼每年都有紅頭髮藍眼睛外國人前來參觀、為什麼縣委縣政府興師動眾舉辦文化節等等一切是可以不管、不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