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光[中國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

陸曉光[中國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

陸曉光,男, 1954 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曾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師從學者王元化。

基本信息

簡介

陸曉光,男, 1954 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曾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師從學者王元化。

陸曉光[中國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 陸曉光[中國日本佐賀大學和神戶大學客座教授]

研究領域:馬克思美學,中日比較文學,古典詩學。

發表論文:

“資本主義與某些精神生產相敵對”——關於馬克思的一個命題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3 年第 5 期

韋伯與馬克思之間的“顛倒”——讀《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出版著作

《徐中玉教授九十華誕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年

《陶淵明新論》筆談,《社會科學》 2003 年第五期

描繪 21 世紀中國學術文化的全球圖景

《旅外中國學者研究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

中國古典文論資源與馬克思創作論  ,《文藝理論研究》 2002 年第 3 期

漢字傳入日本與日本文字之起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2 年第 4 期

馬克思的審美情愫與社會理想,《華東師大學報》 2001 年第三期

薩義德《東方學》對馬克思的“表述”, 《文匯讀書周報》 2001 年 2 月

古代中國對日本稱名演變考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2000 年第 11 期

《文選》編纂的實態與當初的評價(譯文),日本《福岡大學綜合研究所學報》 2000 年 7 月

五言詩歌形式的產生形成(譯文),《中國學研究》, 1999 年 9 月

我所知道的《新啟蒙》論叢,《百年》 1999 年 3 月

《新啟蒙的前前後後》,《香港書評》 1999 年 1 月

異國鏡子中的中國文化——合山究教授《雲霧之國》譯後記,《書城》 1998 年 11 月

南北朝末期的文學動向與《文選》學的興起(譯文),《學術集林》第十一輯, 1998 年

日語常用漢字的中日對照一覽表,,日本《佐賀大學文化教育學部論文集創刊號》 1997 年 4 月

HSK 甲級辭彙中的漢日類似詞之檢證演例,日本《佐賀大學教養部學報》 1996 年 12 月

《隋書·經籍志》與道藏文化之關係(譯文),《學術集林》第九輯, 1996 年 12 月

現代漢語常用辭彙中的漢日類似詞之初步調查,日本《佐賀大學教養部學報》 1996 年 6 月

屈原詩歌的楚文化情結及其生成原因,,《學術月刊》 1995 年第三期

不同的鏡子——岡村繁《陶淵明新論》譯後記,《讀書》 1994 年 1 月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敘事藝術(英譯),

《文藝理論研究》 1993 年第一期;《新華文摘》 1993 年第四期全文轉載

現代鏡子中的陶淵明像,《社會科學》 1993 年第十二期

孔子“思無邪”本義辯證,

日本《久留米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紀要》 1991 年 3 月

荀子詩說論考,

日本《久留米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紀要》 1990 年 12 月

儒家說《詩》方法與《周易》思維模式,

台灣《第二次世界道學會議論文集》 1990 年 9 月

試論痛苦與創作才能之關係的心理原因, 《上海文論》 1990 年第四期

墨子非儒不非詩解——兼說儒墨社會理想之同,《中州學刊》 1990 年第三期

春秋政治與孔子“《詩》可以觀”的歷史意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90 年第二期

試論“模仿”說與“言志”說的文化生成,

日本《久留米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紀要》 1989 年 11 月

孟子詩論探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 1989 年第三期

孔子“詩可以興”命題與先秦思維方式

《齊魯學刊》 1989 年第五期

西周民間詩歌的政治化,《文藝理論研究》 1989 年第三期

世界文化的兩大起源,《探索與爭鳴》 1989 年第三期,“詩可以怨”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8 年第一期

孔子“詩可以群”的歷史意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8 年第六期

論傳統文藝思想中的“窮而後工”說,《古代文藝理論研究》第十三輯, 1988 年 9 月

關於歷史與邏輯的研究方法,《福建論壇》 1987 年第三期

傳統文化中文藝家的道德困境,《上海社會科學學術季刊》 1987 年第一期

試論古代創作主體條件思想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6 年第五期

《文心雕龍》批評主體條件思想探微,《文藝理論研究》 1986 年第三期

“膽能生才”與“無膽則筆墨畏縮”——關於創作勇氣與藝術才能之關係,《社會科學》 1985 年第七期

古代文論中的“才性”說,《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輯, 1985 年 6 月

古代文論中的“虛靜”說,《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4 年第四期

關於文學作品的“滋味”——論古代文論的一個美學標準,《學術月刊》 1984 年第三期

“文,心學也”——試論劉熙載文藝思想的一個核心觀點,《學術月刊》 1983 年第七期

“心靈辯證法”與托爾斯泰的自我分析,《文藝理論研究》 1982 年第四期

曹丕“文氣”論新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1 年第二期

《中國政教文學之起源——先秦詩說考論》, 專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 年

《古代才性論資料》,編著,(編選執行,徐中玉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9 年

《人文東方:旅外中國學者研究論叢》,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

《陶淵明李白新論》, 2002 年 10 月 《周漢文學史考》,

《漢魏六朝的思想與文學》, 《文選之研究》,

2002 年 8 月《岡村繁全集》卷一至卷四,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雲霧之國》,譯著,台灣三民書局,

1995 年 《世俗與超俗——陶淵明新論》,譯著,台灣書店, 1993 年

學術成果

●《馬克思的“工業病理學”問題與〈資本論〉的“漢特醫師”們》

●《〈資本論〉結構藝術與馬克思美學理念》

●《黑格爾美學中的勞動與馬克思的勞動美學》

●《“思辨之美”的形式因素——黑格爾盲點與王元化啟示》

●《〈資本論〉創作的“生產資料”與英國紙質出版物條件》

●《〈文心雕龍〉“物”字章句與〈資本論〉反“物化”思想》

●《日本現代文學的反戰先聲——論芥川龍之介小說風骨》

●《芥川龍之介的漢文學素養與藝術風骨》

●《“漢詩人”河上肇的文化抵抗——〈資本論〉最初譯介者的側面像》

●《馬克思主義者河上肇與抗金詩人陸游的邂逅——〈放翁鑑賞〉譯介評》

●《“小資偶像”背後的馬克思幽靈——關於村上春樹暢銷小說》

●《消費社會的性愛觀與村上春樹小說的暢銷》

科研成果

大部分是個人立項,自我資助。正做兩題是:

1、《資本論》文心研究

2、漢文學與日本反戰文學思想

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陸曉光,男,漢族,1971年6月出生,河南方城人,1992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學位,高級政工師、經濟師。

1992年至1994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房地產管理局幹部。1994年至1995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房地產管理局局長助理,興華房地產開發公司海南分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至1997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房屋土地管理局局長助理、房政科科長。1997年至2000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幹部。2000年至2001年北京市石景山區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長、石景山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2001年至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副處級組織員、幹部組組長、組織部副部長。2005年至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區委黨史辦主任(其間:2004年至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攻讀管理學碩士學位)。2008年至2009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正處級),兼區委黨史辦主任。2009年至2012年北京市委組織部區縣幹部處處長。2012年至今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