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岐[人物]

陳鳳岐[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族,1945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基本信息陳鳳岐同志1919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依蘭縣,1936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陳鳳岐同志1919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依蘭縣,1936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一、山西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鳳岐 男,1929年8月出生,河南鎮平人。研究員。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專業。
現任職於:山西省人民政府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能源基地研究會理事,山西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員,山西省計畫學會會員。曾任山西省高級經濟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輕工專業評審組成員和建材專業評審組成員。
主要業績:曾在山西省計畫委員會、省基本建設委員會工作。調到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後,任該“中心”工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專門從事經濟研究工作。先後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和研究報告40餘篇,其中有5篇論文獲省、市科研成果獎。撰寫的《關於發展輕工集體經濟的幾點意見》被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評定為二等獎優秀學術論文;該論文還入選“華北地區輕工集體經濟研討會”,在大會上全文宣讀,並被編入《輕工業集體經濟研究與實踐》一書(輕工業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關於加快發展我省“小三材”工業,促進煤炭就地消化的調查報告》(合作,初稿由本人撰寫)榮獲山西省首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該調查報告供領導決策參考,《山西能源》雜誌1985年第二期轉載。《股份合作制的若干思考》和《政企分開是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問題》均獲山西省首屆老科技工作者獻計獻策徵文活動三等獎,並收入山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徵文彙編一書。《關於城市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探討》被太原市城市經濟學會年會評為優秀論文獲探索獎。撰寫的《充分發揮我省礦產資源優勢促進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論文(合作)被入選山西省經濟發展戰略討論會,並在大會上作了專題發言。《實行股份制是發展集體工業經濟的有效途徑》的論文被入選參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山西理論討論會,作為大會交流材料。《關於提高引進技術經濟效益的探索》一文被山西省經濟學會年會採納。還有部分論文被收入有關書籍中。離休後,先後擔任了《山西建設經濟》、《山西工業經濟》、《山西交通經濟》3部大型資料性工具書的特約編審,編寫和修改了數十萬字的資料。

二、中國農工民主黨莆田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

陳鳳歧 漢族,1945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大學文化,副主任醫師。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莆田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第三屆莆田市政協常委。1970年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學系。曾在江西省九江市622信箱職工醫院任外科醫師13年,1983年後任福建省莆田縣醫院特診科主任,1997年12月調任中國農工民主黨莆田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現兼任福建省核學會理事,福建省核醫學會委員,中華名醫協會理事,世界醫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大型國際交流系列書刊特約顧問編委,福建省福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1987年一1997年在《放射免疫學雜誌》、《上海免疫學雜誌》。《中華醫學理論與臨床》、《中國臨床醫藥》發表論文20篇,其中有6篇論文分別獲得市、縣科協、醫學會評選的優秀學術論文二、三等獎;1998年2月榮獲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辭書編輯部、《全國醫療系統精英錄》編委會等四家單位聯合評選授予的"全國醫藥界精英"。1999年1月由衛生部中國醫促會信譽度調查委員會評選授予全國"德藝雙馨"醫護工作者。

三、老紅軍陳鳳岐

基本信息

陳鳳岐同志1919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依蘭縣,1936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

陳鳳岐同志1919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依蘭縣,1936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至1943年6月期間先後在前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新疆烏魯木齊市幹部休養團、延安中央黨校、延安航空機械抗大分校學習。歷任晉綏邊區督察總隊大隊長、站長,延安外語學校生產處生產員,延安陝甘寧邊區稅務總局督察員,依蘭縣19團政治處主任、縣保全大隊獨立營副政委、政治處主任,合江省駐哈爾濱辦事處處長,合江省政府農業廳農科研副主任,瀋陽空軍三廠政治協理員,中央軍委空軍駐瀋陽機務處佇列科科長,瀋陽空軍工程部器材處處長,1961年從部隊轉業,在佳木斯市二輕局工作。1981年3月離休後享受副廳級待遇,2009年10月享受副省部長級醫療待遇。
陳鳳岐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艱苦卓絕、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百業待興、艱苦奮鬥的新中國建設時期,他始終踐行黨的宗旨,信念堅定,堅持原則;胸懷坦蕩,光明磊落;顧全大局,淡泊名利;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實現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莊嚴誓言和偉大理想。陳鳳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

逝世

原佳木斯市二輕局離休幹部、老紅軍陳鳳岐同志(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2月12日在佳木斯逝世,享年92歲。(資料參考:天堂公墓

四、陝西彬縣革命烈士

陳鳳岐(1905~1947) 幼名嗣兒,永樂鄉陳家莊村人。1933年3月16日,經中共地下黨員趙宏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春,在北極塬組織、開展了農民運動。秋季參與組織領導了打倒永樂民團團長吳志文的鬥爭。1936年2月,參與組織了圍攻田家城、砸毀槍炮局的鬥爭。八九月間,發動永樂地區18個村300餘名民眾開展“交農”鬥爭。農曆十一月,在抗日紅軍第一軍團第一師三團團長黃壽發,政委謝斌等人支持協助下,組建了永樂獨立營,陳任指導員。該營後被編入紅軍主力部隊,其主要骨幹回原地工作。1937年,陳收買步槍32枝、短槍兩把、分3次派人送交關中分區。1939年,陳與劉俊傑等地下黨員各自建立10餘人的游擊隊,在永樂、底廟等地活動。1945年6月,游擊隊領導人在永樂陳家莊陳得運家開會,不慎被便衣特務張百川、周連生髮覺,駐永樂國民黨48旅搜尋連尾隨而至,包圍了會場。地下黨員王雲山、田生枝在突圍中被俘遇難,陳突破重圍,死裡逃生。敵人懸償:“捉到活陳風岐償大洋千元,交來死陳鳳岐償大洋五百。”並將陳母、妻、弟和子捕作人質,逼陳就範。家破親離,使陳斗志更堅。他把家裡僅存的兩石麥糶掉,作為游擊隊經費,又借漢坡朱進長兩石麥錢資助革命。他整日奔走於各游擊隊之間,通過聯、商、勸、導、將其聯合起來,成立了北區游擊隊,自任隊長,活動於枸邑底廟和邠縣的永樂、新民及正寧宮河一帶,游擊作戰,宣傳革命。1946年2月,陳率北區游擊隊襲擊北極鄉公所,繳獲步槍9枝,炸彈10餘枚、電話機1部。
1947年2月6日(農曆正月十六),北區游擊隊從枸邑回邠縣曹家店阿里寨村,在訾新功家藏槍時因槍走火,陳不幸犧牲。民眾搬屍回永樂,經叛徒周老九辨認,國民黨48旅驗屍後,陳的家人才被釋放。永樂民眾中流傳著“蒼天不公,請我精英,陳公歸天,眾淚盈盈”的歌謠。

盤點中國名醫02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願望,介紹這些名醫給你指點健康的生活,盤點我們的名醫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