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

陳露,中國吉林省長春人,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運動員。1995年3月11日,獲中國首枚世界花樣滑冰金牌。

基本信息

簡介

陳露陳露

陳露(1976年11月24日—),中國吉林省長春人,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運動員。她在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季奧運會中獲得了中國第一枚(亞洲第二枚)花樣滑冰冬奧會獎牌,於1995年在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中成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並在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中獲得了中國第二枚(亞洲第三枚)花樣滑冰冬奧會獎牌,成為亞洲第一位連續兩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都獲得獎牌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因在數場比賽和表演中演繹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女主角為戀人殉情並蛻變成蝴蝶的愛情悲劇,陳露被觀眾與媒體暱稱為“冰上蝴蝶”。

成長經歷

嶄露頭角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在1990年代初,作為一名年輕的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就已展現了她的運動才華和藝術天賦。她能完成五種三周跳(後外點冰三周跳、後內三周跳、後外三周跳、後內點冰三周跳、勾手三周跳)和兩周半跳,以及含有三周跳的聯合跳躍。與同時期的世界頂尖選手包括克麗斯蒂·山口、伊藤綠、托尼亞·哈丁、Surya Bonaly和南茜·克里根相比,陳露常常能完成更多的跳躍。例如,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1991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自由滑階段中,年僅14歲的她完成了七個三周跳(包括一個後外點冰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的聯合跳躍),比前五名都多。那時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剛剛步入三周跳時代,因此年輕的陳露受到了廣泛關注。當時的美國體育評論員,例如斯科特·漢密爾頓和桑德拉·白齊克都讚賞她的才能。
1991年秋天,她成為首位在美國參賽的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加州奧克蘭舉辦的這屆花樣滑冰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美國站中,她獲得第四名,而一同參賽的克麗斯蒂·山口和托尼亞·哈丁是當年的世界冠亞軍。
陳露在1992年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賽中蟬聯季軍後,隨即在第十六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獲得了第六名。在這屆冬奧會中,她的跳躍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例如,她是極少數嘗試在聯合跳躍中完成勾手三周跳的的選手之一。儘管她完成了這個複雜的聯合跳躍,但由於在其它規定動作上出現問題,短節目階段結束後僅列第十一名。隨後的自由滑階段里,她完成了六個三周跳,比前五名都多。她也是該屆冬奧會前六名中唯一沒有在跳躍環節摔倒的選手。
早期的成功

陳露在1992年冬奧會中的成功,表明她將在此後成為女子單人滑獎牌的有力競爭者。隨後,陳露在1992年和1993年兩屆世錦賽中都獲得了銅牌,這是中國運動員的第一枚和第二枚花樣滑冰世錦賽獎牌。在1994年第十七屆冬奧會中,她在日本作曲家久石讓為動畫大師宮崎駿製作的電影《風之谷》配樂伴奏下,完成了六個三周跳(其中一個後內點冰三周跳落冰後單手扶冰),並贏得該項目第三名,成為首位獲得花樣滑冰冬奧會獎牌的中國運動員。但她的這次成功並未立即受到廣泛關注,因為當時新聞媒體的焦點,一是美國女子單人滑運動員南茜·克里根和托尼亞·哈丁之間的論戰,二是如流星般曇花一現的該屆冬奧會女子單人滑冠軍、年僅16歲的烏克蘭少女巴尤爾(Oksana Baiul)。
在1994年2月的第十七屆冬奧會後,該屆冬奧會女子單人滑冠亞軍巴尤爾和南茜·克里根都不再參加業餘比賽,於是該屆冬奧會季軍陳露成為同年3月世錦賽冠軍的熱門人選。然而,突然而來的骨折,令她在參加完世錦賽資格賽、即將參加短節目階段比賽前的最後一刻被迫退出,並威脅著她的運動生涯。同年秋天,在名古屋舉辦的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日本站中,陳露獲得冠軍,成功復出。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成為世界冠軍

在1995年英國伯明罕舉辦的世錦賽中,陳露在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下,成功完成五個三周跳(其中一個為勾手三周跳接後外點冰兩周跳的聯合跳躍)。她最終力壓法國選手Surya Bonaly、美國選手Nicole Bobek和關穎珊、以及俄羅斯選手Olga Markova,成為中國第一位花樣滑冰世界冠軍。當時美國NBC電視台體育評論員和藝術編導桑德拉·白齊克在陳露自由滑節目開始時解說道:“在這套自由滑中,她(陳露)說她要在這個源於西方的體育運動里融入她的亞洲傳統。”

個人評價

達到技術和藝術的巔峰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在1995年世錦賽成為世界冠軍後,陳露出現了狀態下滑。1995-1996賽季,她的比賽成績起伏不定,且受到了不斷湧現出的更年輕的對手們的挑戰,例如美國的關穎珊和俄羅斯的伊琳娜·斯盧茨卡婭。儘管她在1995年秋季的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三個分站中獲得冠亞軍,但還是遇到了麻煩。例如,在法國站,她的短節目僅列第七,而自由滑卻是第一。在日本站中,她在短節目階段和自由滑階段都克服了困難,獲得第一。然而在冠軍系列賽總決賽上,她短節目排名第一,卻因在自由滑階段出現一系列失誤最終落到第四,而關穎珊和斯盧茨卡婭分獲冠亞軍,這成為她在該賽季的最低點。
在1996年世錦賽中,陳露沒有任何明顯失誤,卻輸給了關穎珊而屈居第二。在自由滑階段,她倆都因出色的表現分別獲得了兩個藝術分(Presentation)6.0分的滿分,但關穎珊的技術分(TechnicalMerit)更高。自由滑階段的9名裁判中,有6人認為關穎珊領先於陳露,另外3人則認為陳露領先於關穎珊,最終陳露衛冕世界冠軍失敗。有一種解釋認為,關穎珊比陳露多做了一個後外點冰三周跳(難度最低的三周單跳),有更複雜的鏇轉,因此技術分更高。但也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陳露比關穎珊多做了一個兩周半跳,且陳露的後內點冰三周跳接後外點冰兩周跳的聯合跳躍的難度比關穎珊的後外點冰三周跳接後外點冰兩周跳的聯合跳躍高些。又如,在自由滑的最後一分鐘裡(此時選手往往因為體力下降而不能很好的完成高難度的跳躍動作),陳露完成了三個三周跳和一個兩周半跳,其中一個是難度很大的勾手三周跳;而關穎珊只安排了兩個三周跳。但在步法的難度和整體的舒展程度,關穎珊又強於陳露。由於音樂題材和表演風格的迥異,兩人的藝術分到底誰應該更高,更是見仁見智。
儘管陳露在1996年世錦賽只獲得亞軍,但她在短節目和自由滑中的精彩演繹卻成為了經典。尤其是自由滑的那套《拉赫曼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Rachmaninoff's Piano Concerto No.2,secondmovement),被普遍認為是該世界名曲在花樣滑冰中的最佳演繹版本之一,是陳露同時在技術和藝術上達到的個人巔峰。

跌入低谷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陳露在1996-1997賽季跌入低谷。一方面因為她有傷在身,另一方面她與多年的教練李明珠關係破裂。她退出了1996年秋季的比賽,一邊養傷,一邊為1997年世錦賽作準備。然而,由於技術水平下降、體重明顯上升,她在1997年世錦賽短節目的技術環節出現了嚴重失誤,僅位列第25名,失去了繼續參加自由滑比賽的資格,也導致中國失去了直接參加次年於日本長野舉辦的第十八屆冬奧會女子單人滑比賽的入場券。
1997年5月,劉洪雲成為陳露的新教練,為爭取參加次年的冬奧會作準備。此後的數月,她不僅要大幅減輕體重,克服傷病,還要提高自己的技術難度,因為湧現出來的美國的塔拉·利平斯基和俄羅斯的伊琳娜·斯盧茨卡婭等一批新星都能完成難度很高的技術動作。在同年第四季度舉行的冬奧會落選賽中,陳露獲得第一名,終於踏上了通往奧運會的末班車。
儘管勉強拿到了冬奧會的參賽資格,陳露此時的競技狀態早已大不如前。很多媒體都把美國的塔拉·利平斯基和關穎珊、俄羅斯的瑪麗亞·布特爾斯卡婭和伊琳娜·斯盧茨卡婭等人看作冬奧會獎牌的有力爭奪者。

告別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與劉翔
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中,陳露宣布她將在冬奧會後告別花樣滑冰國際業餘大賽。因此,她在長野冬奧會上的表現,有著特殊的雙重含義:既表明了她已回來,又意味著她將再次離去。她的短節目音樂是《再會諾尼諾》(AdiosNonino),自由滑音樂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Butterfly Lovers'Violin Concerto)。
儘管在短節目自由滑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陳露依然能夠與其他選手競爭一枚獎牌。在自由滑階段,她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俄羅斯的瑪麗亞·布特爾斯卡婭和伊琳娜·斯盧茨卡婭。這三人的表現都較好,但各有失誤。現場的9名裁判給這三人的名次投票極為接近,意見明顯不一致。在陳露和布特爾斯卡婭兩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上,5人認為陳露勝,4人認為布特爾斯卡婭勝(5:4);陳露和斯盧茨卡婭兩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是6:3;而布特爾斯卡婭和斯盧茨卡婭兩人的自由滑名次投票則是5:4。有趣的是,9名現場裁判的大多數認為自由滑階段中,陳露拿不到第三名,也就得不到獎牌(對布特爾斯卡婭和斯盧茨卡婭也一樣)。但他們把自由滑階段第三名到第五名的投票按照不同的順序分散到陳露、布特爾斯卡婭和斯盧茨卡婭三人,且布特爾斯卡婭和斯盧茨卡婭得到了相對更多的第四名和第五名投票,因此陳露最終獲得自由滑階段的第三名,從而再次拿到了冬奧會銅牌,並成為歷史上第十位(亞洲第一位)蟬聯兩屆冬奧會獎牌的女子單人滑運動員。
後來,陳露在長野冬奧會上的表現被看作花樣滑冰歷史上最了不起的回歸之一(oneofthegreatcomebacks)。她在完成自由滑節目後,滑到自己的新教練面前,單膝跪冰鞠躬,以感謝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對她的理解、支持和幫助。這個特殊的舉動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

技術特點

陳露是1990年代最優秀的女子單人滑業餘運動員之一,但她的技術實力並不是同時期最頂尖的。
跳躍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美國的塔拉·利平斯基在1998年冬奧會中出色的完成了後外三周跳接後外三周跳的聯合跳躍(3Loop+3Loop),以及後外點冰三周跳接後外半周跳再接後內三周跳的連續跳躍(3Toeloop+1/2Loop+3Salchow+SEQ)這兩種難度極高的跳躍動作。俄羅斯的伊琳娜·斯盧茨卡婭也多次在重大賽事中完成了三周跳接三周跳的聯合跳躍。日本選手伊藤綠在1992年冬奧會中成功完成了三周半跳,法國的SuryaBonaly更是在1992年冬奧會上嘗試四周跳(但未成功)。
相比而言,陳露的跳躍難度並不高。儘管她早在1991年世錦賽上就完成了後外點冰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的聯合跳躍(3Toeloop+3Toeloop),但在此後的世錦賽和冬奧會中,她沒能完成其它類型的三周跳接三周跳的聯合跳躍,或者沒有編排這些聯合跳躍。例如,陳露在做勾手三周跳接後外點冰跳的聯合跳躍時,有時會根據勾手三周跳的落冰情況決定後面接的後外點冰跳是三周還是兩周:如果勾手三周跳落冰較好就接後外點冰三周跳,從而成為勾手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的聯合跳躍(3Lutz+3Toeloop);如果勾手三周跳落冰一般就接後外點冰兩周跳,從而成為勾手三周跳接後外點冰兩周跳的聯合跳躍。然而,她從未在世錦賽和冬奧會上成功完成勾手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的聯合跳躍。另外,陳露在她所參加國際業餘大賽的最後一個跳躍是1998年冬奧會自由滑的結束跳——後外點冰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的聯合跳躍,但該聯合跳躍的第二跳出現了明顯的存周(即空中鏇轉的周數等於或超過兩周半、但不足三周)。當時她的競技狀態遠不如1994-1996賽季,因此她在自由滑即將結束時安排這樣一個聯合跳躍,冒了很大的風險。幸好這個聯合跳躍除了第二跳存周外沒有別的大問題。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儘管難度上不及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陳露的跳躍動作很標準,反映出其基本功很紮實。例如,她很少出現“Flutz”這種變形的勾手跳。而同時期的某些運動員,如以技術難度著稱的塔拉·利平斯基有時把勾手跳做成了“Flutz”,甚至連在1998年冬奧會奪冠的那套自由滑中也出現了這種動作變形。
鏇轉
不少歐美選手的鏇轉技術較為全面,因此她們的聯合鏇轉兼顧了難度和美感。而陳露不擅長蹲轉,她很少在短節目中採用這一姿勢;另外她做聯合鏇轉時經常出現鏇轉軸在冰面上的移位。這會影響她在聯合鏇轉上的技術得分。
步法
相對美國選手關穎珊這一類能把步法同時做到複雜和美觀的選手而言,陳露的步法比較簡單,有時因為直線接續步和燕式接續步難度不高而影響技術得分。

藝術才華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與丈夫
1990年代有三位獲得世錦賽金牌和冬奧會獎牌的女子單人滑運動員因出眾的藝術才華被廣泛認可。她們是烏克蘭的巴尤爾(Oksana Baiul,1993年世錦賽冠軍、1994年冬奧會冠軍)、中國的陳露(1995年世錦賽冠軍、1994年和1998年冬奧會季軍),以及美國的關穎珊(1996年和1998年世錦賽冠軍、1998年冬奧會亞軍)。陳露是這三人中年齡最大的,也是藝術風格最多樣的。
在1990年代通行的6.0分評分體系里,如果某裁判給兩位選手短節目的技術分和藝術分之和相等,則技術分高者名次靠前;如果某裁判給兩位選手自由滑的技術分和藝術分之和相等,則藝術分高者名次靠前。儘管陳露的技術實力不是最強,由於自由滑比短節目更重要,她依靠藝術表現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席之地。除了由身體擺出的各種姿勢和恰當的面部表情,她還通過從手臂到指尖的靈活多變來表達音樂,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藝術魅力。這成為了她和同時代很多女子單人滑業餘運動員的一個重要區別。
另外,陳露還有個人獨創的動作造型,在聯合鏇轉中出現。身體各部位的詳細分解動作如下:在冰上鏇轉時,右腿向前右側彎曲作半蹲狀,同時抬起左腿並將腳踝放在右腿膝蓋上;上身略向前弓;左臂舉過頭頂並與鏇轉軸呈約135度角,右臂與鏇轉軸呈約45度角,使兩隻手臂在一條直線上;仰頭。該造型來自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飛天”人像。這個特殊的鏇轉造型是陳露的招牌動作,在她參加1992年世錦賽時就已出現。此後,她的很多著名節目中都包含了這個動作,如1995年世錦賽自由滑的第1分04秒,1996年世錦賽自由滑的第3分41秒,以及1998年冬奧會自由滑的第2分47秒。
陳露在藝術表現方面的分水嶺是1994年。此前,儘管她的藝術分並不低,不少人還是把她當作“跳躍的豆子”(theJumpingBean),這或許是因為那個時候能夠在各大國際賽事中出色完成多個三周跳的女運動員並不多見。直到1994年以後,她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華逐漸被廣泛認可。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1994年後,陳露在短節目和自由滑的音樂風格明顯改變,1994-1995賽季自由滑、1995-1996賽季短節目和1997-1998賽季自由滑的音樂都有顯著的東亞風情。這三個賽季中,她的短節目和自由滑音樂如果一個有西方風格,另一個必定有東方特色。顯示出她試圖在發源於西方的花樣滑冰運動中結合自己的亞洲背景,融入一些從前很少出現的新元素——同時將面對這樣的風險,即西方裁判和觀眾也許無法很好的理解東方文化,從而可能會影響她的藝術得分。
然而,她成功了。在1995年世錦賽中,她的自由滑選曲是電影《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的配樂。在這套自由滑中,她有一段長達1分11秒的冰上舞蹈(背景音樂是電影《末代皇帝》的主題曲),在場的觀眾忍不住附和著音樂為她打拍子。儘管她的自由滑節目只有五個三周跳,數量上不如其他幾位競爭者,但裁判們認可了她所表現出來的濃郁的東方風情,給出了一系列藝術分高分。於是,這套華麗絢爛的自由滑不僅讓年僅18歲的陳露成為當年的世界冠軍和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該榮譽的運動員,也成為她整個運動員生涯中最著名的節目之一。
1995年世錦賽的巨大成功令她倍受鼓舞,給她更多的信心來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1996年世錦賽短節目,陳露選擇的音樂是《望春風》(SpringBreeze),一首具有古典音樂風格的台灣民謠(鄧雨賢作曲,五聲調式),這是世錦賽上首次出現有台灣文化背景的音樂。在這套短節目中,她通過不斷變幻手臂和身體的各種姿勢充分展示了歌曲的意境。她的精彩演繹得到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以及裁判打出的2個5.9分和5個5.8分的藝術分。這是她在冬奧會和世錦賽中成績最好的短節目。她的自由滑音樂是世界鋼琴名曲——《拉赫曼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Rachmaninoff'sPianoConcertoNo.2,secondmovement),歷史上已經被其他花樣滑冰選手通過多種方式演繹過。她只有更深入的領悟、更專注的表演,才能超越之前其他選手演繹的版本。結束後,觀眾的掌聲和讚嘆聲一直持續到裁判公布她的得分。9名裁判的藝術分中,有4人給了5.8分,3人給了5.9分,2人更是給了6.0分的滿分——這是自女子單人滑全面進入三周跳時代後第二次在奧運會或世錦賽中出現極為罕見的藝術分滿分,因此不少現場的觀眾起立為她鼓掌歡呼。這套自由滑成為了她最知名的節目,是花樣滑冰歷史上的經典之作。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1997年世錦賽,陳露的短節目音樂是“TakeFive”,著名爵士樂,又換了一種新的風格。然而,技術環節的嚴重失誤幾乎毀了這套節目。陳露因此跌到了業餘運動員生涯的最低點。
1998年冬奧會,她的短節目音樂是探戈名曲——《再會諾尼諾》(AdiosNonino)。這套短節目中,她再一次突破了個人以往的藝術風格,將一位探戈女郎的性感嫵媚演繹得惟妙惟肖。因此,這套短節目成為她風格最為特別的節目。她的自由滑音樂來自華人地區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ButterflyLovers)。這是她的最後一場國際業餘大賽,和歷史上很多富有藝術才華的花樣滑冰選手一樣,此時的她早已全身心的融入到音樂中去。伴隨著音樂的跌宕起伏,她將女主角祝英台的快樂、悲傷、抗爭和憧憬表現的淋漓盡致,更像是在演繹自己作為業餘運動員的人生。當音樂停止後,百感交集的她無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緒,激動得淚流滿面,久久的跪倒在冰面上。這套自由滑節目是她藝術表現最強烈的一次,現場的9名裁判認可了她的傾情演繹,給她打出了8個5.8分和1個5.7分的全場第三高的藝術得分。此後,她告別了影響她一生的花樣滑冰國際業餘大賽。
因為陳露在冰上精彩演繹了《梁祝》女主角祝英台為戀人殉情並蛻變成蝴蝶的經典悲劇,觀眾與媒體送給她“冰上蝴蝶”的雅號。迄今,冰上蝴蝶仍為滑冰界耳熟能詳的知名運動員。

參賽歷史

業餘運動員時期: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1989-1990賽季(12-13歲)
第一名,1990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0-1991賽季(13-14歲)
第三名,1991年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賽(匈牙利布達佩斯)
第12名,1991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德國慕尼黑
第一名,1991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1-1992賽季(14-15歲)
第四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美國站(美國奧克蘭
第三名,1992年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賽(加拿大赫爾)
第六名,1992年第十六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法國阿爾貝維爾)
第三名,1992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美國奧克蘭)
第一名,1992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2-1993賽季(15-16歲)
第三名,1993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捷克布拉格)
第一名,1993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3-1994賽季(16-17歲)
第一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加拿大站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第三名,1993Piruetten(挪威哈馬爾)
第三名,1994年第十七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挪威利勒哈默爾)
因傷退出,1994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日本千葉)
第一名,1994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4-1995賽季(17-18歲)
第一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日本站(日本盛岡)
第一名,1995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英國伯明罕
第一名,1995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5-1996賽季(18-19歲)
第二名,Tri-CitiesPro-Am'95
第三名,BestoftheBest'95(美國東拉瑟福德)
第一名,1996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中國哈爾濱)
第二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美國站(美國底特律)
第二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法國站(法國波爾圖)
第一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日本站(日本名古屋
第四名,冠軍系列賽(後更名為大獎賽)總決賽(法國巴黎)
第二名,1996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加拿大埃德蒙頓)
第一名,1996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1996-1997賽季(19-20歲)
第25名,1997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瑞士洛桑)
第一名,1997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1997-1998賽季(20-21歲)
第四名,大獎賽法國站(法國巴黎)
第三名,大獎賽日本站(日本長野)
第三名,1998年第十八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日本長野)
第一名,1998年中國花樣滑冰全國比賽

職業運動員時期:
1998-2001年(21-24歲)
第四名,1998FirstUnionGrandSlamofSkating(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第四名,1998MastersofFigureSkating(美國愛達華州
第二名,1998U.S.ProChallenge(美國聖荷西
第四名,1998WorldProfessionalChampionship
第一名,1999KeriLotionFigureSkatingClassicw/Team
第二名,1999USAvs.WorldFigureSkatingChallengew/Team(美國華盛頓)
第五名,2000GrandSlamofSkating:TheSuperTeamsChallengew/Victor

奧運火炬手

陳露:用聖火傳遞關愛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2008年5月23日,“東方明珠”上海迎來北京奧運會聖火。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市裡,熊熊燃燒的“祥雲”聖火照亮了上海市民的臉龐,也以另一種方式傳遞了人們對四川災情的關注。我國著名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作為三星火炬手,高舉聖火,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向世人展現了風采、傳遞了關愛。
奧運聖火傳遞的當天,道路兩邊人頭攢動。很多人打出了“關注四川、關注災區”的標語,而有著“冰上蝴蝶”之稱的陳露,在傳遞完火炬之後,也向記者表示希望人們關注災區,呼籲人們為救災、抗災貢獻力量。

“奧運火炬傳遞的距離,很短也很長。我希望奧運聖火不僅傳遞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也希望通過火炬傳遞關愛,讓更多人的目光和力量聚集到四川災區,為我們的同胞點燃希望和未來之光。”

完成了自己火炬傳遞使命的“冰上蝴蝶”陳露,道出這番肺腑之言。作為國內著名的女子花樣滑冰選手,陳露曾經代表中國隊參加了1990年、1994年冬奧會,實現了中國花樣滑冰獎牌零的突破。

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在一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樂曲中,陳露以一套完美而精湛的動作,演繹了女主角為戀人殉情並蛻變成蝴蝶的愛情悲劇。伴隨著最後“化蝶”後在冰面上長跪不起的一幕,一塊來之不易的奧運會銅牌掛在她頸間。從此,她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冰上蝴蝶”。雖然奧運女神與她失之交臂,但她奧運金牌的夢想永不破滅。

自從退役以來,陳露一直從事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目前,陳露在深圳創建的“繽紛萬象滑冰場”已被國家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定為南方訓練基地,為國家培養優秀體育人才發揮了巨大作用。

此次參加上海的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陳露感慨良多。在火炬傳遞前夕,她剛從湖南長沙參加完賑災義演,而在早先召開的火炬手接待大會上,陳露不僅表示將向四川災區捐款,還倡議大家共同行動,為災區人民獻上愛心。她向記者表示,目前四川的地震災害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火炬傳遞將奉獻關愛的理念傳遞給每一個人,也希望用奧運精神激勵人們堅強面對,共渡難關。

事實上,陳露心繫災區、傳遞關愛的行為也正與三星的企業理念相一致。據悉,截至5月21日,中國三星向地震災區捐助金額達到3450萬元人民幣,以及價值100萬元的賑災物資。其中,三星於5月16日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款3000萬元人民幣,三星通過韓國紅十字會轉達中國的1.5萬套被褥於5月21日送達四川紅十字會。由各位員工自發提議並在大陸、香港、台灣等地的三星公司組織的募捐活動,目前為止募集到的資金已經超過450萬元。有些分公司通過地區對策委員會把籌集到的款項捐給了地方紅十字會,其餘地區也計畫以地區對策委員會和員工代表為核心,把募集到的款項轉交給地方紅十字會或地方政府。同時,在四川工作的三星員工已經著手開展災區電子產品檢查和維修以及災區重建等活動。

明星軼事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
陳露的母親崔燕桌球運動員,父親陳喜勤是冰球教練。陳家有三個女兒,陳露排行老三。
陳露的英文名字是LuChen,一些西方媒體和觀眾喜歡稱她“Lulu”。
陳露身高163cm,在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運動員中屬於個子較高的一類。高個子的女運動員因重心偏高,相對不利於完成高難度的跳躍動作;但完成同等難度的跳躍動作,卻比矮個子的女運動員更富觀賞性。這與女子體操運動極為相似。
正如人有慣用右手和慣用左手之分一樣,花樣滑冰運動員根據個人完成跳躍動作的習慣也分為逆時針鏇轉和順時針鏇轉兩種類型。陳露與大多數花樣滑冰運動員相同,是採用逆時針鏇轉完成跳躍動作。
陳露在短節目和自由滑的第一個跳躍動作,常常是勾手三周跳,或者是含有勾手三周跳的聯合跳躍。
除了1996年和1997年世錦賽,陳露參加的所有世錦賽和冬奧會中,每次短節目的成績都不如自由滑的成績,即她往往在自由滑階段追趕和超越短節目階段排在她前面的若干選手。
陳露在1995年世錦賽自由滑中所穿的紅色服飾,是由她的藝術編導TollerCranston設計的。
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陳露[花樣滑冰運動員]
陳露近況:陳露和她的丈夫丹尼斯(俄羅斯花樣滑冰雙人運動員)在深圳的一家花樣滑冰俱樂部擔任總監。前一段出任了俄羅斯索契的申奧(冬奧)形象大使,並取得了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主辦權。陳露07年還為中國花樣滑冰國家隊運動員許斌姝編排了一套表演節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