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是 中華書局2008年8月1日出版的圖書,為《報人時代》系列之一。

基本信息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

內容簡介

《陳銘德、鄧季惺與〈新民報〉》為《報人時代》系列之一。落盡繁花春早歇,西風苦自吹黃葉。改革開放後,都市報與晚報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新民報》連同它獨特的新聞風格一次次被提起,一去不復返的“三張一趙”的豪華陣容又一次被人們津津樂道,活在許多人記憶中的那一段歷史終於一頁頁打開了。人們知道曾經有一對夫婦、有一群報人為了辦好一份民間報紙鞠躬盡瘁,有一群自由主義者曾經為了實現“出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說自己的話”這個崇高的理想竭盡全力。然而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已經離開了人世,剩下的也已經垂垂老矣……新聞史本該對他們進行濃墨重彩的鋪陳。陳銘德、鄧季惺夫婦在中國報業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新民報》輝煌時期形成的“五社八版”,堪稱跨地域的“大報業集團”,形成了當時中國最著名的“新民報系”,這樣的報系在以後很長的時間內成為絕版,直至今天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辦報經歷和興衰成敗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經典意義,是不可複製的範本,對於我們研究那個年代的新聞環境、新聞政策、新聞報導都是不可多得的素材。這也是我們執意要找回那段華彩樂章的原因。而且隨著你一步步親近那些發黃的、殘缺不全的、甚至是劣質(抗日戰爭時後方的報紙很長一段時間只能用粗糙的紙來印刷)的報紙,那些國恨家愁、人情世態和著巴山夜雨便一起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毫不誇張地講,通過《新民報》那些行雲流水的文字、古典精緻的標題,我們完全可以重新回到那風雨如晦的歲月……

作者簡介

楊雪梅,1970年出生於山西省高平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畢業,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現居北京,為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主任編輯。一曾參與《中國新聞事業五十年》、《報業春秋》、《中國新聞傳播史》等書寫作。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報人夫妻

一、俠義老闆陳銘德

早歲已知世事艱

黃金累千不如攬得一賢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二、精明女管家鄧季惺

一家三代企業家

劉備得到女諸葛

開疆拓土勇拔頭功

三、委曲求全覓生路

與其求諸人不如先求己

能屈能伸大丈夫

屈辱復刊與永久停刊

四、半生襟抱付東流

放棄辦報退出歷史舞台

雙雙做了“牛鬼蛇神”

第二部分 《新民報》生命簿

一、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贏得“敢說話”的名聲

建立現代化經營模式

二、西遷重慶轉戰成都

重慶:地利人和開創新局面

晚報:《新民報》競爭的新武器

成都:《新民報》易地設立分社之始

八字方針:“中間偏左遇礁即避”

三、五社八版,報業奇蹟

五社八版:舊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系

中間立場難覓生存空間

四、御筆親封,餘音繞樑

中間偏左引來殺身之禍

新仇舊恨終招封門厄運

中外輿論抗議出版不自由

艱難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部分筆底波瀾

一、山雨欲來:《新民報》的社會新聞

四兩撥千斤:社會新聞掀起大風浪

揭開“楊妹不食”的秘密

二、凌雲健筆:浦熙修的政治新聞

秀外慧中的“天窗”記者

無冕之王智斗外交官

從新聞記者到舊聞記者

三、萬紫千紅:五社八版的副刊

毛澤東《沁園春·雪》的發表

副刊並非與抗戰無關

“摩登論語”與“七星聚義”

四、微言大義:《新民報》不同時期的評論

堅持抗戰到底:抗戰前後的言論

反對內戰呼籲和平:抗戰勝利後的言論

第四部分 《新民報》群英譖

一、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

雅俗共賞自成一派

國難當頭以筆為劍

新聞苦力賣文一生門

二、獨領風騷數十年:張友鸞

新聞全才標題王

是真名士自風流

老夫再發少年狂

三、一生慧劍竟空揮:張慧劍

但開風氣不為師

書生意氣赤子情,

四、一筆曾當百萬師:趙超構

《今日論語》點評天下

《延安一月》:講述一個真實的延安

與毛澤東的多次見面

名字與晚報共存

五、桃花潭水深千尺:報人情誼

尾聲 不立異以鳴高,不逆情以沽譽

附:陳銘德生平年表

鄧季惺生平年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