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禾[北宋官員]

陳禾字(?—1129),字秀實,是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走馬塘村)人。元符三年(1100年)登榜進士。初調鄆州司法,崇寧元年(1102年)除淮州教授。次年改婺州, 召入升太學正和辟雍博士、監察御史。崇寧四年(1105年)任殿中侍御史。大觀元年(1107)升右正言,授官給事中。因抗疏彈劾童貫和黃經臣罪行,貶為信州監酒。遇赦歸里。又因“陳瓘黨人”獲罪。後遇赦, 復起用知廣德軍,移知和州。丁母憂歸里,服滿知秀州,時王黼主政,陳禾不願為奸臣所用,辭官歸鄉。建炎三年(1129),八月,陳禾病故,葬於東錢湖二靈山。直至去世多年,其孫陳縉(選駙馬)請於朝廷,嘉定二年 (1209)始贈陳禾為中大夫,諡文介。紹定二年(1229)追贈穎川郡公。陳禾著有《易傳》、《春秋統論》、《縣誌》、《文集》等,宋史有傳。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陳禾,元裕元年(1986年),試國子監擢第一。於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進士。初調鄆州司法,審理平反數件死囚冤案。部使者薦於朝,崇寧元年(1102年)遂除淮州教授。次年改婺州, 召入升太學正和辟雍(北宋太學名稱)博士。當時北宋的學術流派以傳註記問為主,陳禾在學術方面崇尚義理,反對浮華的文學,宋徽宗召對,因為在奏對時很合皇帝的心意,擢升為監察御史,崇寧四年(1105年),升任殿中侍御史。

崇寧二年(1103年),權相蔡京為解決財政困境,開始鑄造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折十對錢,以掠奪百姓財富,造成物價高漲、私鑄成風,蔡京為了強行推行折十對錢、打擊政敵,借蘇州一起盜鑄錢案,強把章綖入罪,並派開封府尹李孝壽審訊,李孝壽窮治大獄,株連到很多反對蔡京的士大夫,陳禾請求罷免李孝壽。蔡京的兒子蔡壝當時任太常少卿,何執中的女婿蔡芝擔任將作監,也都上疏請求將李孝壽治罪,最終皇帝下令將李孝壽罷官。

彈劾奸臣

北宋由於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之中,武備鬆弛,軍事力量很弱,東南一帶尤其嚴重。陳禾針對這種情況,上書請求朝廷增加守備的軍隊、修補城牆堡壘,用來防備意外事件的發生。但他的意見沒有受到重視,反而有人指責他這是無端生事,他的建議被擱置起來不予批覆。後來方臘在南方起兵反宋,北宋在南方的軍事力量根本不堪一擊,使方臘迅速崛起,這時他的先見之明才為人們所敬服。

大觀元年(1107年),陳禾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職給事中。當時童貫的權勢越來越大,他和黃經臣一起執掌大權,御史中丞盧航跟他們內外呼應做壞事,朝中的士大夫們因畏懼他們而不敢正視其所為。陳禾說:“阻止奸臣弄權是關乎到國家安危的根本事情。我所擔任的左正言的職責就是彈劾奸臣,擔任此職的時候不進言勸諫彈劾,一旦調任給事中,就沒有了進諫彈劾的權力了。”他沒有接受給事中的任命,首先上書直言彈劾童貫。接著又彈劾黃經臣,他在朝堂上公開說:“黃經臣依仗皇上的恩寵玩弄權勢,在朝廷同列中誇耀自己。常常說皇帝的詔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說皇上將任用某人,施行某事,不久詔書下達,都跟他所說的一樣。那發號施令,是國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賢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權,怎么能讓宦官參與其中?我所憂慮的,不只是黃經臣,這條路一開通,類似的進用者就會多起來,國家的禍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趕快把他放逐到遠方去。”

陳禾論奏還沒結束,宋徽宗就惱怒地拂衣而起,準備離開。陳禾上前拉住宋徽宗的衣服,請求皇上聽完他的話。情急之下,他把宋徽宗的衣袖撕落下來,宋徽宗說:“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陳禾說:“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難道敢吝惜用砍頭來報答陛下嗎?這些奸臣如今因為受皇上寵信而享受到富貴的好處,陛下將來會因為寵信他們而遭受危亡的禍患。”陳禾的言辭越來越激烈,宋徽宗一改剛才惱怒的臉色,正容說:“你能像這樣盡心進言,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這時,內侍過來請宋徽宗更換衣服,宋徽宗回絕了,並說:“留著這件破衣,用來表彰正直的大臣。”

但第二天,童貫等人一個接一個地上前陳告,說國家非常太平,陳禾怎么能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呢。盧航上奏彈劾陳禾狂妄,在他們的蠱惑之下,宋徽宗下詔把陳禾貶為信州(今江西上饒)監酒。後來遇到大赦天下,陳禾才得以自由地回到家鄉鄞縣。在東錢湖二靈山築二靈山房(二靈禪寺前身)講學授徒,著書立說。

連遭誣告

當初,陳瓘因為反對蔡京被外放,他從嶺外歸來之後,定居住在鄞縣,他和陳禾相互友好,派他的兒子陳正匯跟從陳禾學習。後來陳正匯揭發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陳瓘也被逮捕。黃經臣負責審理他們的案子,用檄文徵召陳禾到案取證,陳禾回答說事情確實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說他回答失當,陳禾說:“禍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來換得個不義的名聲呢?希望能夠分擔賢者的罪名。”於是陳禾被誣陷為陳瓘的同黨而被罷免官職。

後來遇到大赦,陳禾又被起用,擔任廣德軍知軍,後調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親去世,辭官守孝,服喪結束,擔任秀州知州。

宣和元年(1119年),王黼為相,他剛剛執掌大權,陳禾就說:“怎么能在王黼門下聽候調遣?”他極力辭職,朝廷改任他為汝州知州。他辭職更加堅決,說:“寧可餓死(也不在王黼門下聽命)。”王黼聽說後對他懷恨在心。

陳禾的哥哥陳秉當時擔任壽春府教授,陳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長。恰逢童貫統領軍隊路過壽春府,想要拜訪陳禾,陳禾不讓他進門,送禮給陳禾,陳禾也不接受。童貫十分惱怒,回到京師之後就上奏誣陷他。宋徽宗說:“陳禾這人向來如此,你難道不能容忍他嗎?”

賦閒去世

陳禾賦閒很久,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朝廷才又起用他,任命他擔任舒州知州,但任命剛下達陳禾就去世了。嘉定二年 (1209年),其孫陳縉(選駙馬)請於朝廷,陳禾被追贈為中大夫,諡號為文介。紹定二年(1229)追贈穎川郡公。

人物評價

《宋史》:“禾性不苟合,立朝挺挺有風操。”

明·董琳《題文介墓詩》:“湖東山色翠嶙峋,文介佳城近水濱。細雨落花啼虎豹,淡煙荒草臥麒麟。犯顏只欲除奸黨, 碎首無慚列藎臣。淺陋亦叨風紀職,敢將忠鯁繼前人。”

清·忻宇春《二靈夕照詩》:"競說山靈與水靈,連環看似臥龍形,獨留孤冢埋忠骨,終古殘陽照石屏”之讚譽。"

人物作品

著有《易傳》九卷,《春秋傳》十二卷,《論語解》、《孟子解》各十卷。

家族成員

次子:陳曦。

孫子:陳縉。

史籍記載

《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二》有傳。

墓址

陳禾死後葬於東錢湖二靈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