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貴

陳慶貴

陳慶貴,出生1956年,被稱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基本信息

陳慶貴

在葫蘆上烙畫的陳慶貴

姓 名

(圖)陳慶貴陳慶貴

陳慶貴
性別

出生1956年

所從事工藝美術行業門類

(圖)陳慶貴陳慶貴

烙畫

所獲稱號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葫蘆”在中國民間有著傳奇的色彩,提起葫蘆來,大家往往將它與一些民間故事聯繫在一起,八仙中的鐵拐李腰間掛有葫蘆,老壽星南極仙翁的龍頭拐杖上也掛有葫蘆。神仙雲遊四海,神醫上山採藥腰間都掛有葫蘆。因葫蘆果實裡面有很多種子,所以葫蘆還被視為繁衍生育,多子多孫的吉祥物。

18日午後,記者走進陳慶貴的家中,如同進入了一個“葫蘆王國”,院子裡曬著葫蘆、桌子上擺著葫蘆、連臥室里也堆滿了葫蘆。 一隻只大小各異的葫蘆上,《八仙上壽圖》、《西施》、《彌勒佛》等一幅幅古色古香、自然流暢的“烙畫”栩栩如生、富麗典雅……

(圖)陳慶貴陳慶貴

葫蘆是童年時最有趣的玩具

陳慶貴在葫蘆上烙畫的手藝既不是家傳,也沒有拜過師,這是他在童年玩樂時無意中“發明”出來的。

今年50歲的陳慶貴出生在平邑縣柏林鎮永西村。

在陳慶貴的童年時代,村里人都喜歡在房前屋後種幾棵葫蘆,等秋天葫蘆熟透以後,摘下來切成兩半拿來當舀水、盛東西的勺子。或者在頭部開口,取出裡面的瓜肉和瓜子,做成酒壺。

那時正是缺吃少穿的年代,農村的孩子更是沒有多少玩具。於是,那些形態各異的葫蘆成了陳慶貴眼裡最有趣的玩具。

最有趣的玩具與最喜歡的畫畫

陳慶貴童年時喜歡畫畫。採訪中,陳慶貴從抽屜中找出一幅他10歲時畫的孔雀圖,雖然筆跡有些生澀,但出自一個從未正式學過繪畫的10歲農村孩子手裡,真是非常難得。

那時紙張相當缺,家裡人不可能花錢買紙讓陳慶貴畫畫,陳慶貴就地取材,用樹枝、石頭等在牆上、地上畫。陳慶貴回憶說,那時老家的土院牆上,被他用石頭、燒焦的樹枝等畫滿了稚氣的小狗、花鳥和人物。

40多年前的一天,8歲的陳慶貴拿著燒火用的鉤子,無意識地一旁的葫蘆上畫著玩兒。這一下,讓陳慶貴意外地發現,葫蘆的光滑的表面竟然出現了褐色的線條。

(圖)陳慶貴陳慶貴

那便是陳慶貴葫蘆烙畫的開端。

愛畫畫的少年乾起了維修工

1966年,面臨升國中的陳慶貴正遇上文革,陳慶貴在當時平邑一中當後勤主任的父親被造反派批鬥。自知家庭成分不好,沒有資格被推薦上國中,自尊心很強的陳慶貴便自動從國小五年級退學了。之後,12歲的陳慶貴在生產隊里挑著豆腐包賣過兩年豆腐,後來便一直在隊里乾農活兒。

直到1975年父親被平反,19歲的陳慶貴便接替父親,來到平邑縣針織廠乾起了擋車工。就是在這裡,一位維修機器的師傅看上了陳慶貴的實在、能幹,收他做了徒弟,在那時,維修機器算是個非常好的工種了,陳慶貴很高興。

陳慶貴幹了多年的維修。這期間,一有閒空兒,陳慶貴還是喜歡在葫蘆上畫一些山水、花鳥畫,親戚朋友看著這些葫蘆好看又好玩,都爭相索要。

大約在2000年,蒙山旅遊區的開發給這裡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陳慶貴的老家就在蒙山腳下,他看到一些人擺攤兒在景區路邊上賣泥人、剪紙等,也試著把自己的烙畫葫蘆拿去賣,沒想到遊人對這些形狀各異的葫蘆興趣十足,賣得非常火。

種了一畝多葫蘆

陳慶貴一年能做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烙畫葫蘆。

這么多的葫蘆,都是靠自己種。陳慶貴告訴記者,葫蘆有大小,那是品種不同。小葫蘆一棵秧上能結20來個,而大葫蘆也就結兩三個。

陳慶貴現在住在平邑縣城,家裡有一個小院子,每年春天,他都順著牆跟兒種上一溜葫蘆。但僅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陳慶貴說,老家的兩幢平房,院子裡全都種著葫蘆,左鄰右舍也幫忙種。這裡那裡加起來,總共得種了一畝多的葫蘆呢。

秋天,葫蘆成熟後,陳慶貴就把它們摘下來,大的用繩子一個一個拴起來,掛在朝陽的牆上曬乾,小的就直接堆在地上曬了。18日,記者在陳慶貴的小院子裡看見,一串串的葫蘆掛在牆上,在春日的陽光下泛著烏亮亮的光,煞是喜人。

陳慶貴說,等葫蘆曬乾就可以用了。根據葫蘆的形狀,肚子大的就烙個彌勒佛,細高挑的就烙個仕女,個子大的就烙個人物多的圖……

(圖)陳慶貴陳慶貴

一個葫蘆烙9天

烙畫葫蘆看起來很簡單,真正畫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陳慶貴告訴記者,以前他一直用火鉤子,幹上電器維修後,陳慶貴發現電烙鐵與火鉤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比火鉤子的溫度更能持久一些,便用電烙鐵取代了火鉤子。

但是用電烙鐵也有許多的講究,溫度既不能調得太高,也不能太低,畫得速度也要有急有徐,否則一慢就會烙糊,烙出黑洞,太快了則烙不上顏色。而這完全是靠手的感覺。

看著陳慶貴在葫蘆上輕巧嫻熟地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記者也忍不住躍躍欲試。陳慶貴遞過一個葫蘆讓記者試著烙,結果用了十幾分鐘,記者才烙上了自己的名字,拿過來一看,歪三扭四慘不忍睹。陳慶貴謙虛地安慰道:“烙得還好,剛開始時我還烙不到這樣呢,浪費了不少葫蘆。”

記者留意了一下陳慶貴的作品《西施》,上面西施的頭髮絲絲分明。陳慶貴告訴記者,烙畫葫蘆是個費時的活兒,像這樣稍簡單的作品,得用兩三天的時間才能烙好,而像《八仙上壽圖》,他是用了9天才完成。

對於這個自己玩出來的手藝,陳慶貴說,烙畫葫蘆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沒有美術基礎也不行,真正能幹且想乾的人不多,所以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徒弟。

主要作品獲獎情況

2005年9月,葫蘆烙畫”蒙山寶葫蘆’’被第三屆山東蒙山長壽旅遊節組委會評為文化藝術類銀獎;2006年1月,被臨沂市文化局評為臨沂市迎新春“健康杯”民間藝術品展覽一等獎;2006年3月,被臨沂市文化局評為臨沂市“十大民間藝人”;2006年11月,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2006年12月,蒙山葫蘆畫“三星拱照”在 全國“百年經典作品”評選中獲金獎;2007年3月,加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為會員;2007年6月,蒙山葫蘆烙畫九件作品被臨沂市檔案館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