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陵山

陰陵山

泗州城西四十里有陰陵山,山雖不大卻名見《史記》,久負盛名。從古至今,素有“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之說。世人只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什麼陰陵山這個小小的山包會有這樣神奇的傳說呢?這還要從楚漢戰爭的最後決戰——垓下之戰說起。

概述

泗州城西四十里有陰陵山,山雖不大卻名見《史記》,久負盛名。從古至今,素有“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之說。世人只知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什麼陰陵山這個小小的山包會有這樣神奇的傳說呢?這還要從楚漢戰爭的最後決戰——垓下之戰說起。
垓下之戰的古戰場在靈璧東南四十里的沱河北岸,項王以十萬兵擋漢軍的三十萬。項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重圍之中和愛妻虞姬在賬中夜聞四面楚歌,甚為悲傷。虞姬為能使丈夫輕裝突圍,無後顧之憂,遂拔劍自刎。項王在悲痛中率軍突圍來到陰陵山下,迷失了方向,遂問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走”。項王向左陷入沼澤中,復引兵回。項王正在極度傷感之際,忽小軍來報:“大王,敵軍已追來!”項目聽後怒火中燒,他說:“我率江東八千子弟,八年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而今困於此地,我八千弟都快打光了,劉邦呀劉邦,你還這樣逼我,乾脆拼了。”項王遂喝令小軍:“抬我方天畫戟。”四個小軍忙去抬戟,沒有抬動。項王見狀怒說:“蠢夫無用!”遂抓戟準備小馬,忽然地陷一洞,項王連人帶戟跌入洞中。烏騅馬“咴咴”亂叫,馱著盛有虞姬頭顱的皮囊向東跑去。項王部將忙看那洞,見深不可測,喊無人應,皆以為項王摔死,也就隨烏騅馬向東逃去。
劉邦聞說項王敗到陰陵,令小軍哨探,許久,小軍來報,陰陵山下未見項羽兵馬!漢軍主帥韓信聞說以為謊報,遂將小軍殺了。如此這般,連殺三個小軍後,另派小軍再探。這小軍探後仍未見項王兵馬,心想,我若如實說了不是還得殺我嗎?哎,乾脆我扯個謊吧。於是,這小軍見了韓信報說:“大帥,之所以未見項羽兵馬是因為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將帥聞說,出帳觀看。時值早晨,但見陰陵山上黑霧蒙蒙,上頂天,下扯地,巍峨險峻,大帥嘆曰:“陰陵山真是萬丈高,雀鳥難行啊,雀鳥尚且飛不過去,何況項羽?”漢軍遂信以為真。就這樣小軍在謊報中撿了條性命,卻給陰陵山蒙上了千古神秘的色彩。自此,“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一說聞名遐邇,千古傳頌。
為什麼漢軍到陰陵山探不到項王兵馬呢?上面說了,項王在陰陵山下迷路時已跌入無底洞中,亂軍已走,那小軍當然打探不到嘍!項王連人帶戟跌入洞中之後,見洞中有洞,於是順洞前行,他在黑暗中,走啊走啊,走了好久好久才走到洞的盡頭,只見上面透著光亮,項王往上一看,喔,是口旱井,就是上不去,項王正在著急,忽聽上面烏騅馬“咴咴”亂叫。項王大喊:“馬啊!馬啊!你還能是神馬嗎?你要是真有靈性,就把韁繩垂下來,救我上去。”項王說完。只見烏騅馬跪在井口,頭一甩把韁繩垂入井中,項王抓住馬韁繩,手提方天畫戟,用力上攀,只見烏騅馬騰地站起,頭一抬把項王拖出井來。這就是烏騅馬垂韁救主的由來。
項王出井後撫著烏騅馬更加疼愛,不覺落下淚來,轉念一想:此地不能久留,遂抓鬢認蹬上馬前行。那口旱井就在安徽泗縣長溝鎮的上馬鋪,抓鬢認蹬的地方就是緊挨上馬鋪東面的宗莊和鄧莊。

相關條目

歷史 地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