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崖

陡崖

陡崖,陡峭的山崖。陡崖的地形特徵近似於垂直的山坡。在數學上作為一個專業的數學用語。是五種基本地形特徵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陡崖陡崖

陡峭的山崖。是懸崖的近義詞。是五種基本地形特徵之一。

示例

華山《山中海路》二:“虧得祁連山的馬,會爬山,人下不去的陡崖,它後蹄並住前蹄,一出蹓,就慢慢地滑下去了。”

雷加《命名的傳統--三門峽散記之一》:“這位青年工人,站在三門峽的陡崖上,下了決心。”

定義

陡峭在地理學上的定義:高度不相等,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陡崖的地形特徵:近於垂直的山坡,稱為陡崖。

陡崖的等高線表示方法: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高度計算

n=等高線條數(n-1)*等高距~(n+1)*等高距

數學定義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常看到陡崖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都有表現呢?當然不是。它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說來,等高距越大,能表現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崖高度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於等於50米,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能表現出來。如果等高距大於50米,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不一定能表現出來。

二、是陡崖頂和底的海拔。由陡崖頂和底的海拔高度除以等高距的值的特徵來決定的,這兩個或其中一個值越接近整數越易表現出來,這兩個值的小數部分越接近0.5,越不易表現出來。如AB兩陡崖的相對高度都是80米,等高距為50米,A頂海拔140米,A底海拔為60米,B頂海拔160米,B底海拔80米。在A陡崖上只有100米等高線經過,50米和150米等高線都不會經過,因此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看不到A陡崖。而在B陡崖上有100米和150米兩條等高線經過,因此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能看到B陡崖。

三、是陡崖高度。陡崖高度小於一個等高距時,最多只有一條等高線經過,相應的圖中一定不能看到陡崖。陡崖高度大於等於一個等高距而小於兩個等高距時,可能有兩等高線經過,相應的圖中可能看到陡崖(能否看到是由陡崖頂或底的海拔高度來決定的)。陡崖高度大於等於兩個等高距時,至少有兩條等高線經過陡崖,相應的圖中一定能看到陡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