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化學

降水的化學成分極其複雜,在冷凝而成的小水滴中,已經溶解了一些溶質,首先是氧、氮、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等,含量都接近於飽和;其次是微小的鹽類顆粒(凝結核),它們或者是被風揚起的陸地灰塵和海水濺沫,或者是火山噴發物中的易溶鹽類,或者是空氣放電時形成的氮氧化物,或者是工業排放氣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氯化物等。雨滴在下降的過程中,還會從空氣中吸取微粒物質和可溶性的鹽類。一般在大氣中存在的微量物質,在降水物中幾乎都有,因此降水過程對於對流層空氣的淨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降水化學

正文

降水的化學組成 降水的化學成分極其複雜,在冷凝而成的小水滴中,已經溶解了一些溶質,首先是氧、氮、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等,含量都接近於飽和;其次是微小的鹽類顆粒(凝結核),它們或者是被風揚起的陸地灰塵和海水濺沫,或者是火山噴發物中的易溶鹽類,或者是空氣放電時形成的氮氧化物,或者是工業排放氣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氯化物等。雨滴在下降的過程中,還會從空氣中吸取微粒物質和可溶性的鹽類。一般在大氣中存在的微量物質,在降水物中幾乎都有,因此降水過程對於對流層空氣的淨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降水的化學成分與地理條件、氣象條件有關。就氯離子含量而言,與距海洋遠近有關,離海洋越近,含量越大;有風暴時,氯離子含量會迅速增加,特別是濱海地區,這種含量又同季節和風向有關。此外,降水中的硫酸根離子含量,與距工業城市的距離有關;硝酸根離子含量,還可能與雷電活動有關;銨離子和硝酸根離子含量,自內陸向沿海,自高緯地區向赤道地區,都逐漸降低。
降水的酸化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在歐洲大陸和美國東北部,降水的酸度不斷增高,由此,對降水化學的研究逐漸受到普遍的重視。蒸餾水和含二氧化碳的空氣共存時,部分二氧化碳溶入水中而成碳酸,當達到平衡時,水的酸度值pH=5.6(pH值等於氫離子摩爾濃度的對數的負值,溶液呈中性時,pH=7,pH值越低則溶液的酸性越強)。純淨的自然降水具有較弱的酸性,其酸度值pH=5.6。pH<5.6的自然降水,稱為酸性降水,俗稱酸雨,歐洲大陸有些地區,降水的酸度值高至2.1,美國平均為4~4.5。降水酸度的增加,影響降水水質,從而影響土壤和地表水的化學成分,改變或破壞生態系統,影響植物生長,使湖泊和河流中的生物群的活動和生活規律發生改變,甚至死亡。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金屬和油漆,破壞建築物表面和雕塑品。湖水和地下水酸化後,使金屬溶出,飲用這種水,有害人體健康。
降水酸化的機制雖不十分明了,但一般認為和大氣中無機酸(硫酸、硝酸和鹽酸)的含量有關。化石燃料燃燒時,將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的濃度增高,它被氧化成硫酸(見大氣化學),是降水酸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排放的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生成了硝酸鹽,使降水中氮含量增加,也是降水酸化的部分原因。氨氮的增加,似乎應當中和亞硫酸或硫酸而降低降水的酸度,可是有結果說明,硫酸銨和硫酸氫銨顆粒微細,易於長距離遷移,對有生物活動的土壤和地表水的酸化作用,和純酸一樣強烈,這是因為鹽類的銨在和氫交換中被植物吸收後,留下的就是硫酸的緣故。此外,由於排放到空間的不同污染物隨氣流廣泛傳播,某地區大氣中出現的酸性物質和降水的酸化,有可能來源於遙遠的污染地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