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戈·博伊托

阿里戈·博伊托

阿里戈·博伊托(Arrigo Boito,1842年2月24日出生於帕多瓦,1918年6月10日逝世於米蘭),義大利劇作家、作曲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37歲的阿里戈·博伊托 37歲的阿里戈·博伊托
1893年51歲的博伊托與80歲的威爾第 1893年51歲的博伊托與80歲的威爾第

博伊托的父親是畫家,母親出身於波蘭貴族。早年接受過良好的音樂和文學教育,1856至1862年在米蘭音樂學院學習。最早演出的作品為康塔塔《6月5日》(1860)和《義大利的姊妹》,後一部作品的成功使他獲得獎學金到國外留學。他大部分時間在巴黎,後到德國和波蘭,受到理察·華格納樂劇的影響。1868年根據歌德的《浮士德》寫出歌劇《梅菲斯特》,在拉斯卡拉劇院演出,遭到失敗;修改後於1875年在博洛尼亞上演,始得成功。《梅菲斯特》的主題深刻、音樂優美、劇情動人。但可能是由於在創作時忽略了戲劇結構的完整和情節線條的清晰,這部本來很優秀的作品並沒有太長的舞台壽命。他的另一部歌劇《尼祿》,在1862年就開始構思,但生前沒有完成,後由指揮家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等人完成,並由托斯卡尼尼指揮於1924年上演。博伊托另一主要成就是創作歌劇腳本,除了為自己的歌劇作腳本外,也為其他作曲家寫歌劇腳本。G.威爾第的歌劇《奧賽羅》(1887)和《福斯塔夫》(1892),以及蓬基耶利的《歌女》是他劇本創作中的傑作。

個人作品

1860年:《6月5日》、《義大利的姊妹》

1868年:《梅菲斯特》

1887年:《奧賽羅》

1892年:《福斯塔夫》(又名《法爾斯塔夫》)

劇情介紹

《福斯塔夫》

阿里戈·博伊托相關作品海報 阿里戈·博伊托相關作品海報

根據威廉·莎士比亞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和《亨利四世》的部分主題改編。

第二幕,第三場:奎克利夫人告訴法爾斯塔夫何時何地同愛麗思約會。福特自稱馮塔納先生,並給他錢,以備引誘愛麗思之用。法爾斯塔夫喜出望外,以為勾引愛麗思已然得手。嫉妒得發狂的福特感到了自己的毀滅。

第四場:愛麗思正在為法爾斯塔夫的到訪作準備,她警告女兒納內塔,絕對不能如福特所願,嫁給卡由斯。法爾斯塔夫如約到訪,梅格和奎克利夫人按照事前的約定,突然闖入,假稱福特即將回來,打斷了法爾斯塔夫和愛麗思的約會。不一會兒,福特果真來了。氣勢洶洶的男人們沒找到法爾斯塔夫,反倒發現了躲在屏風后的納內塔與芬東。法爾斯塔夫躲進一個洗衣筐,然後被扔進了泰晤士河。

第三幕,第五場:奎克利夫人告訴法爾斯塔夫,愛麗思將在半夜到赫爾內的橡樹下等他。法爾斯塔夫起初對此將信將疑,但還是鼓起了勇氣。溫莎的市民正籌劃一場夜半鬧鬼,決心好好捉弄法爾斯塔夫一番。奎克利夫人偷聽到福特想趁機讓納內塔嫁給卡由斯的計畫。

第六場:眾人將法爾斯塔夫套進一件假面舞會衣服。但巴爾多夫不幸被法爾斯塔夫認出,形勢頓時發生180度轉變。福特的嫁女計畫也落空了。女人們巧妙地調換了男人的衣服。納內塔嫁給了芬東。而卡由斯揭開新娘面紗,卻發現新娘不知什麼時候成了巴爾多夫。法爾斯塔夫走到台前,宣布演出結束。世界是一場鬧劇,而人無非是鬧劇中的傻子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