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

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

《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這部電影是由導演岡札羅羅培茲賈耶戈拍攝,2011-09-30在美國上映的一部對白語言為英語的恐怖/科幻片。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海報海報
以《決戰夜》《刺客聯盟》展現犀利視覺風格及前衛敘事手法的俄羅斯導演提默貝克馬貝托夫,將以一批未曾公開“阿波羅18號任務”的真實影像紀錄,首度向世人揭發美國政府停止登月計畫的原因和隱藏30多年的驚人秘密!
七○年代由於財務吃緊,美國太空總署NASA被迫取消不少登月任務,然而有關NASA秘密執行登月任務的耳語謠言不曾間斷,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阿波羅18號」任務,只是始終沒有人能夠取得明確有力的證據足以證明。2010年,俄羅斯導演提默貝克馬貝托夫宣稱他手中有一批由阿波羅18號組員拍攝的影片,內容詳細紀錄這場不存在的任務始末,也揭開了美國政府亟欲掩蓋的驚人真相…
劇照劇照

幕後製作

塵封的登月秘聞
1969年,阿波羅登月飛船成功登入月球,開啟了人類探險外太空的第一步,接著多次登月之後,計畫卻在70年代戛然而止,至今都再未有人類涉足為月球。究竟為什麼一時熱門的登月計畫會突然悄無聲息?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種秘密?於是乎,以此為題材的各種揭露登月陰謀的小說和影視劇也就應運而生,乃至最新的科幻大片《變形金剛3》也拿登月計畫大做文章。在《阿波羅18號》這部偽紀錄片風格的恐怖片裡,更是直接講述人類最後一次登月所遭遇的事件,對於這部主打懸疑驚悚風格的科幻片,製片人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說道:“這個故事在我很多年前就已經想過,那時候腦海里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我只是想到了整個故事的開場,是一艘飛船登月,然後在月球上他們遭遇到了外星生命……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很特別的年代,那時候蘇聯和美國的軍備競爭非常激烈,他們都在開發各種武器,連太空也不放過。所以從小我就接觸到了很多這方面的新聞和資料,讓我在那個年代就對太空充滿了好奇,有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後來在我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紀錄片的時候,我又一次的想到了小時候對登月的好奇,這是人類第一次離開自己的故鄉去另一個星球,會不會發生生命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於是,《阿波羅18號》的故事就這樣成形了。”
在俄羅斯前往好萊塢發展的電影導演里,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可說是非常幸運、也具有相當實力的一位導演,《守日人》《守夜人》口碑載譽,執導的好萊塢動作大片《通緝令》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與口碑,這次為《阿波羅18號》擔任製片人,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談及製作電影的過程,他說道:“這是一部風格很特別的電影,它採用了近年來開始逐漸流行的偽紀錄片風格,故事的鏡頭是主觀視角,以太空人的攝影機作為電影的視角,它會帶著觀眾前往月球,看到一些令大家震驚的東西。這個拍攝風格並不是一開始就定下的,之前我的概念還是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一部傳統型的科幻電影,那時候偽紀錄片還不算流行,但幾年過去了,現在這種拍攝模式已經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而且我對《柯洛弗檔案》這樣的拍攝方式非常喜愛,所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阿波羅18號》拍成電影,它是否也可以用這樣的拍攝方式呢?所以我和製作組在經過了仔細的斟酌之後,我們最後決定以主觀視角來進行拍攝。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觀眾可以非常直觀的看見月球上所發生的一切,臨場感很強;當然同時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難度,我們需要考量每一個鏡頭,晃動的幅度,畢竟我們不是真的用DV在拍攝電影,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調度里,讓觀眾明白月球上都發生了些什麼。”
執導《阿波羅18號》的導演岡扎羅·洛佩茲-加勒果曾經於2007年導演了《山丘之王》,作為四年後的新作,本片的風格來了一次大轉型,而談及到電影本身,岡扎羅·洛佩茲-加勒說道:“這個故事讓我感到有一些好奇,我和提莫·貝克曼貝托夫曾經就《阿波羅18號》本身的故事探討過很長的時間,那時候我們對故事本身有許多修改意見,想法很多,但當我們確定用偽紀錄片的方式去拍攝之後,一切都開始明了了。這是一種在技術上比較容易操作的拍攝模式,也符合我心目里對這部電影的定位。對於很多人而言,登月是一件讓人很自豪的事情,而這幾十年里人類都沒有再登月,《阿波羅18號》採取了當年登月計畫里神秘的一刻,試圖用另一種方式來為大家展示當年的登月計畫。在當中我們著重刻畫了整個月球的神秘環境,以及太空人所遭遇的種種困境,在內容上其實有一些我喜歡的恐怖片的手法,這次把它們融入到了《阿波羅18號》里。”
來者不善的外星生物
在《阿波羅18號》里,太空人搭乘這艘登月飛船前往月球並遭遇了外星生物,談及如何鋪排這個看上去並不算出奇的故事劇情時,編劇科瑞·古德曼說道:“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腦海里的想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冒著許多危險,耗費大量的資金,來到另一個星球,在上面我們的太空人是孤獨無助的,這裡空無一人,沒有地球上常見的生命,他們會感到恐懼,感到孤獨,而這時候,在黑暗裡還隱藏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外星生命,這本身就已經構成了足夠的恐怖意味。從這一點出發,《阿波羅18號》的故事依此展開,這部電影對白並不多,情節也談不上多么的跌宕起伏,但我相信如果是喜歡這種陰謀論調調的恐怖片觀眾,會對這部電影有著自己的想法。”
對於本片裡外星生物的設定以及電影的整體氛圍,導演岡扎羅·洛佩茲-加勒說道:“也許對於大部分的觀眾而言,看這部電影之前,心裡已經有了足夠的定位,我想在電影裡看到什麼?我得到了什麼樣的恐懼?月球上的外星怪物會是什麼樣子?我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也與許多人聊過這個問題,並得到了一些反饋,我覺得這些反饋對我來說是很有用的,因為這樣的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它本身的影像風格決定了它的客群不會有多廣,所以在《阿波羅18號》里,我們對外星生物的設定算是在常理之中,不過他們出現的方式則是相當的非常規,在月球表面,其實可以讓怪物們藏身的地方不少……至於整部電影的氛圍,我希望能讓觀眾覺得始終在繃緊神經,跟隨我們的太空人一起,在探險月球,發掘那些隱藏在黑暗深處的未知恐懼。”

花絮

·本片由《通緝令》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製片,故事靈感正源自他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紀錄片的經歷。
·本片的製作成本為500萬美元。
·本片的絕大部分拍攝都在攝影棚里完成。
·影片從十年前就開始籌備,但直到2009年才開始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