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金幣

阿拉伯金幣

阿拉伯金幣又稱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奧梅雅王朝(公元702-747),直徑2厘米,阿拉伯金幣正反兩面鑄有苦法體阿拉伯文,內容是伊斯蘭教經文贊語和回曆紀年。

簡介

阿拉伯金幣又稱波斯銀幣、東羅馬金幣,奧梅雅王朝(公元702-747),直徑2厘米,
阿拉伯金幣阿拉伯金幣

正反兩面鑄有苦法體阿拉伯文,內容是伊斯蘭教經文贊語和回曆紀年。

羅馬金幣

阿拉伯金幣阿拉伯金幣
唐代(公元618-907年)羅馬金幣。直徑2.20厘米,重4.30克。1981年洛陽龍門安菩夫婦墓出土。現藏洛陽博物館。

這是一枚唐代時流傳入我國的東羅馬帝國貨幣。圓形片狀,正面為一頭戴王冠、留有長須的半身男裝像,兩側有十字架,左邊緣處有銘文‘FOCAS’.背面是有翅膀的勝利女神像,女神右手持長柄勾狀器,左手持一上立十字架的球體,左邊緣處有銘文“CTQPIA”.由此可知這枚金幣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福克斯時代的鑄幣。其3鑄造年代為公元602-610年。

這是洛陽出土的第一枚外國金幣,與1955年洛陽北郊發現的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同為絲綢之路的遺物,從而可以看出唐代洛陽與絲綢之路的密切關係及其在中西交通史上所具有的歷史地位。

波斯銀幣

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唐長安城遺址出土。直徑2.9厘米.公元226年波斯阿爾達希一世推翻安息王朝後開始鑄造這種銀幣。其兩面都用模子打壓成花紋,正面是國王半身像,背面正中是波斯國教祆教(拜火教)的祭壇,中有祆神半身像,兩旁為缽羅婆文的“某王之火”銘文。唐高宗時,波斯薩珊王朝破敗後,王子卑路斯攜殘部逃來長安求庇護。卑路斯客死長安後,子泥俚師又在長安謀復國,後率殘部數千人回國圖謀恢復王位未遂,公元8世紀初再來中國,後來也死於長安。這一枚波斯銀幣很可能就是他們帶來長安的。

王朝

倭馬亞王朝(阿拉伯語:أمويون,或譯為伍麥葉王朝、奧美亞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在伊斯蘭教最初的四位哈里發(即所謂“純潔的哈里發”或“正統哈里發”)的執政結束之後,由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後來的哈里發穆阿維葉一世)建立。從661年至750年,該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統治王朝。

家族起源

倭馬亞家族是麥加貴族古來氏族中12個支系中最強盛的一支,為4世紀時古來氏族部落首領庫賽伊的長子阿卜杜勒·馬納夫的後代。至於“倭馬亞”一名,則得自於阿卜杜勒·馬納夫的後代倭馬亞·伊本·阿卜杜勒·沙姆斯的名字。先知穆罕默德傳教時期,倭馬亞家族首領阿布·蘇富揚是麥加貴族的代表,以堅決反對穆罕默德聞名,曾迫使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希吉來)。但同時,倭馬亞家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員奧斯曼·伊本·阿凡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隨者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王朝的建立

由於穆罕默德生前未對其繼承人的產生方式作出任何指示,伊斯蘭教世界在哈里發的人選問題上不久即發生分裂。倭馬亞家族的奧斯曼·伊本·阿凡於644年成為哈里發,他大力扶持本家族成員在

阿拉伯金幣大馬士革的倭馬亞清真寺
帝國境內擔任要職,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倭馬亞家族在奧斯曼時代勢力大為擴張,儘管許多人記得他們是先知創教初期最兇惡的對手。656年奧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其堂弟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反對先知的侄子和女婿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繼任哈里發,從而引起大規模內戰。

穆阿維葉系穆罕默德傳教時代的宿敵阿布·蘇富揚的兒子,在630年麥加被穆罕默德占領後與父親一起皈依伊斯蘭教。他於633年參加伊斯蘭軍隊對敘利亞的征服之戰,戰後成為大馬士革總督。後來穆阿維葉在其堂兄奧斯曼任哈里發時代獲得對整個敘利亞的統治權,他完全把敘利亞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來經營。穆阿維葉在657年的隋芬戰役中依靠“神裁”的方式戰勝阿里,並在阿里(最後一位“純潔的哈里發”)於661年被刺殺後壓服反對者,成為哈里發。679年,穆阿維葉一世宣布其子葉齊德一世為哈里發繼承人,從而將哈里發的選舉制破壞。從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個由世襲王朝統治的封建國家。

與反對者的戰爭

倭馬亞王朝的建立伴隨著其最大的反對者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興起。什葉派不承認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地位為合法,堅持哈里發一職只能從先知女婿阿里的後代中產生。由於阿里的長子哈桑主動放棄哈里發地位並於穆阿維葉一世統治時期被毒死,什葉派轉而支持阿里的次子海珊成為哈里發。海珊在682年(葉齊德一世統治時期)於庫法附近被倭馬亞王朝軍隊殺害,使什葉派極為震怒。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戰友祖拜爾之子)強烈反對倭馬亞王朝,他實際上占領了阿拉伯帝國境內的很多地區,並於漢志(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在哈里發阿卜杜勒·馬利克時代,倭馬亞王朝才消滅了麥加的什葉派政權。在整個倭馬亞王朝時期,政府與什葉派一直發生戰鬥,但什葉派從未被徹底剪除。而且什葉派最後協助阿拔斯王朝終結了倭馬亞家族的統治。

倭馬亞王朝的另一支主要反對力量是伊斯蘭教哈瓦利吉派,該派主要是由隋芬之戰後因反對阿里屈從於神裁結果而脫離阿里陣營的士兵和信徒構成。

對外擴張

倭馬亞王朝時代,阿拉伯帝國的對外征服達到了另一個高峰。他們的疆域最廣闊之時,東至中國、西至今日的西班牙。

穆阿維葉一世進攻拜占庭帝國的計畫因拜占庭人的秘密武器“希臘火”而未能成功,但這位統治者創建了阿拉伯人的第一支海軍。哈賈傑·本·優素福在阿卜杜勒·馬利克時代率領阿拉伯軍隊向中亞挺進,而阿拉伯人的宗教最終永遠地征服了這一地區。哈賈傑·本·優素福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則南下攻入印度,迅速征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區,標誌著伊斯蘭教從此在印度紮根。

對歐洲地區的進攻也隨即展開。711年,倭馬亞王朝的埃及總督穆薩·伊本·努塞爾手下的摩爾人將領塔里克·伊本·齊亞德率領穆斯林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該海峽以塔里克本人的名字命名)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不久穆薩·伊本·努塞爾本人率領更多軍隊趕到。兩位將軍攻占西班牙三分之二的領土。但是,732年從西班牙進入法國的一支伊斯蘭雜牌軍在普瓦捷被墨洛溫王朝的宮相鐵錘查理擊敗後,阿拉伯人實際上放棄了對歐洲的擴張。

文化建設

倭馬亞王朝時代建立了伊斯蘭教幾座最重要的清真寺,包括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大寺。

阿卜杜勒·馬利克任哈里發時代,發行了阿拉伯人自己的第一種金幣第納爾,並在全國流通。直至今日,不少阿拉伯國家的貨幣名稱仍然叫作“第納爾”,由此可見影響之深遠。

王朝的滅亡

由於與什葉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續衝突,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長年陷於不穩定的情況之中。兩派都採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馬亞王朝的鎮壓行動,以至數位倭馬亞王朝哈里發死於刺客之手。而且,幾乎所有倭馬亞王朝哈里發的在位時間都極短。國內的政治敵對最後葬送了倭馬亞王朝。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代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利用什葉派與哈瓦利吉派暴動之機,藉助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的軍事力量最終推翻了倭馬亞王朝。所有倭馬亞家族成員不久都遭屠殺。

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

在阿布·阿拔斯(其外號“薩法赫”意為屠夫)對倭馬亞家族的屠殺中,有一名倖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即日後的埃米爾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逃至西班牙,並在那裡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政權在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崩潰之後長期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統治伊比利亞半島廣大地區,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伊斯蘭教政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