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亞圖拉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

1979年11月1日,新的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利示威。霍梅尼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 這一反美言論極富號召力,很快便有千餘人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周圍進行抗議活動。在此前的伊斯蘭革命期間,大使館曾被占領,且圍牆外的示威活動也已經是家常便飯。在不斷聚集的示威人群面前,伊朗警方顯得愈來愈無助。11月4日,大約500名自稱“伊瑪目的門徒”的伊朗學生(這一數字在不同的報導中都有不同,具體數字在300至2000之間),在又一次的騷動中占領了使館的主體建築。使館的陸戰隊守衛只進行了象徵性抵抗,而使館職員不得不破壞通訊設備並將敏感的檔案予以銷毀。在90名使館人員中,有66名被扣,其中有3人是在伊朗外交部被俘的。

1979年11月1日,新的伊朗領導人,阿亞圖拉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號召伊朗人民向美國和以色利示威。霍梅尼將美國政府稱作“撒旦”和“伊斯蘭的敵人”。
這一反美言論極富號召力,很快便有千餘人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周圍進行抗議活動。在此前的伊斯蘭革命期間,大使館曾被占領,且圍牆外的示威活動也已經是家常便飯。在不斷聚集的示威人群面前,伊朗警方顯得愈來愈無助。11月4日,大約500名自稱“伊瑪目的門徒”的伊朗學生(這一數字在不同的報導中都有不同,具體數字在300至2000之間),在又一次的騷動中占領了使館的主體建築。使館的陸戰隊守衛只進行了象徵性抵抗,而使館職員不得不破壞通訊設備並將敏感的檔案予以銷毀。在90名使館人員中,有66名被扣,其中有3人是在伊朗外交部被俘的。
對於將美國人扣為人質的行動,革命者宣稱這是完全正當的,是對美國多年來對於前國王的極權主義統治進行支持並允許巴列維國王前往美國治病的報復。他們還要求美國將巴列維送回伊朗接受審判。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者認為,人質事件並不僅僅是對某些特定事件(例如巴列維國王赴美就醫)的反應,更是新的伊朗政權對美國的一種示威:伊朗有能力對抗美國。
革命者還外界展示了從使館獲得的秘密檔案,其中有些此前已被美國人用碎紙機破壞,後來又被革命者拼接起來。雖然人質的處境還算不錯,但他們時常會被蒙上眼睛帶到當地人和電視鏡頭前。這一人質危機導致了每日的新聞追蹤報導的出現(至今仍是如此)。由泰德·科貝爾主持的美國廣播公司的深夜新聞節目《美國被俘人質》最終變成了風格嚴肅的《夜間新聞》節目。
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立即對伊朗施加了經濟和外交壓力:1979年11月12日起終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一些伊朗人被美國驅逐出境(他們中很多人與人質危機或伊朗新政權沒有任何關係);大約價值80億美元的伊朗人的在美資產自1979年11月14日起被凍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