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劑

防霉劑

防霉劑是控制材料及其製品的霉變,腐敗,腐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對黴菌具有殺滅或破壞(抑制)生長繁殖條件,對各種材料及其製品的霉變和腐蝕起到了破壞作用。如何抵禦有害黴菌的侵襲,是人類長期以來奮戰的課題。 工業材料及其製品的霉腐變質和腐蝕的破壞作用的確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由於黴菌,細菌等微生物廣布於我們的生活圈,它們的生長和繁殖非常迅速,新陳代謝十分旺盛,而且容易適應和變異,所有在適宜條件下,它們會在各種材料及其製品上生長和繁殖,並由此產生各種水解酶,有機酸及有害毒素等。這不緊引響材料和物品的外觀和質量,而且污染環境,危害人畜健康。必須作好切實防範工作,因此防霉劑在材料及其製品的預防霉變上承擔相當重要角色。

基本信息

讀音

中文名:防霉劑

拼音:fangmeiji

英文名稱:Fungicide 英[ˈfʌndʒisaid] 美[ˈfʌndʒɪˌsaɪd,ˈfʌŋɡɪ-]

適用領域

防霉劑的套用範圍廣泛,其涉及領域有:食品、飲料、糧食、飼料、菸草、中草藥、化妝品、洗滌劑、膠黏劑、皮革及其製品、竹木藤草及製品、塑膠橡膠製品、紡織品、帆布、漆布、漆紙、牆紙、地毯、油漆、塗料、紙漿、銅版紙、包裝材料、金屬加工液、石油製品、混凝土、循環冷卻水、油田注水系統、光學鏡頭、儀器儀表、電線電纜、航天航空器材、工藝美術品、墨水墨汁、美術顏料、感光膠片、樂器、文物以及檔案圖片等。根據不同產品特性和防護範圍,選擇不同的防霉劑相當重要,比如字畫選擇水劑防霉劑這不僅影響字畫外觀而且會對字畫造成破壞,因此選擇不同防霉劑套用於不同領域相當重要。

防霉劑分類:

防霉劑按照其結構分類為:固體防霉劑、液體防霉劑、氣體防霉劑(適用領域廣,不傷產品和材料)。
固體防霉劑:如樟腦丸、殺菌香包、空調防霉劑(片)、商標型防霉片(劑)、梟森防霉片等。
液體防霉劑:油性液體防霉劑、中性液體防霉劑、水性液體防霉劑、適合於材料和製品的表面噴灑,劑量不利於管控,量過多會影響產品外觀和質量,過少則導致沒有的地方容易發霉。
氣體防霉劑:反應型氣體、緩釋型防霉片釋放氣體等。(儲物倉庫彩用固體亞氯酸鈉與草酸類反應生成的低濃度二氧化氯來殺死黴菌---消毒),如梟森防霉研發緩釋型防霉劑(片)通過氣體來殺死黴菌,產品在有限的包裝空間不發霉等都是屬於氣體防霉劑等,下面主要介紹其性能和功效:

氣體防霉劑的簡介:

氣體防霉劑是將液體或者粉體防霉劑通過一定的工藝製造手斷加工成固體片狀物,讓其使用方便簡單,劑量可控,可以殺菌、防霉、保護產品沒有黴菌滋生。防霉混合物位於兩層可降解塑膠或紙片夾層之間,使防霉混合物從防霉片周邊緩慢釋放,使用方便可靠,只須貼一片到包裝盒或袋子邊即可,不會象噴液體防霉劑那樣給環境和工人造成一定危害。藥效可達半年之久,從而有效的發揮了防霉劑(片)的功效,通過氣體殺死黴菌,因為氣體無孔不入,對鞋類、包類和紡織品等產品從裡到外的各個部分起到高效防霉保護。
研究既環保又能徹底防霉使用更方便的防霉劑是人類攻克的難題,隨著多年的發展和包裝產品防霉的市場的需求,最近東莞梟森防霉研發出了一種氣象型防霉劑(片)已取得了相關認證,在包裝防霉方面已取得了相關突破,產品使用安全簡單好操作,能達標歐盟各項檢測標準,成為部分出口產品指定防霉產品:

可以廣泛適用於棉毛絲麻,皮革製品、鞋類、木製品、成衣、電子零件產品、光學器材、機械零件產品、食品以及軍用品等之儲運期防霉使用。

防霉劑發展歷程

1、很多出口訂單運輸主要是海運,成本低但管控難度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A、海上運輸雖成本低廉但時間長,晝夜溫差大。B、海運濕度大,隨著濕度的增高,出口產品為黴菌提供了發霉長斑的營養資源。
2、當時為了保護出口訂單不發霉的主要產品有:乾燥劑、乾燥棒,因氣體防霉劑(片)的起源較晚,大陸內沒有生產能力,造成價格較貴很多客戶不大會接受,主要用在高端品牌上,出口訂單還是用大量的乾燥劑,但乾燥劑大部分是圓珠的形態,部分出口訂單產品在較長的海上運輸過程中造成圓珠壓痕,使出口訂單產品在國外外觀形象大打折扣。乾燥劑只能部分吸潮無法殺菌,只能相對控制產品在包裝箱內的相對濕度無法防霉和殺菌,使用傳統乾燥劑無法保證產品不受黴菌的侵襲。


3、在歐盟沒有禁止使用DMF(富馬酸二甲脂)前,大部分出口訂單主要使用乾燥劑,而乾燥劑大部分含量是矽膠,原理是吸潮保持出口訂單在乾燥狀態,然而乾燥劑吸濕受限,飽合狀態下難以再用,更重要的是,貨物發霉的原因不僅僅只是乾燥就不發霉,因此國內大部分生產乾燥劑的企業為了提高幹燥劑質量,想讓自已的產品既能吸濕又能防霉,在不增加過高成本的條件下,生產乾燥劑的企業在矽膠中加入大量的DMF,其成本低廉,防霉效果顯著提高,但是使用在出口訂單中的DMF使許多國外消費者身受其害,DMF有毒,過量使用引起消費者皮膚過敏、皮疹或灼傷。法國、波蘭、芬蘭、瑞典和英國等,都相繼發生過消費者過敏事件。歐盟已發布DMF限制指令,規定產品中富馬酸二甲酯含量應小於0.1毫克/千克。
4、在歐盟禁令出台後,許多國外客戶尋找新的防霉產品,相續使用氣體防霉劑(片),當時氣體防霉劑(片)只有台灣才有生產能力,因其購買日本專利成本居高不下,在大陸大約賣到0.425元/片,後因市場利益關係,有人從美國購買固體二氧化氯專利,市面上出現了塑膠防霉貼劑,市場價位大約0.34元/片,雖降低了成本,但防霉效果不大,該產品二氧化氯含量低基本無效,(因含量高會有危險,同時過量會氧化和腐蝕產品)。但因其利益空間相當大,因此市面上出現了大量仿冒產品,市面上出現台灣版,大陸版和香港版,外觀一致效果一樣。 市場迫切需要能夠有效乾燥和防霉的環保防霉劑。

防霉劑用法

使用方便,可直接將其放入並貼上在物品的包裝盒內側內,當遇到空氣潮濕(濕度達到75%)可與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映產生防霉氣體,因氣體無孔不入,可使防霉氣體殺死包裝盒(箱)內的大量黴菌使產品不發霉長斑。優越於其它防霉劑,因市場上大部分防霉劑都是粉體或液體居多,給包裝使用帶來不方便。大量使用噴防霉劑造成環境污染,給工人健康造成影響。沒有噴到的部位產品還是會發霉長斑。氣體防霉劑(片)只有和水蒸氣接觸才會揮發防霉氣體,乾燥狀態下不釋放防霉氣體,便於靈活機動控制。氣體防霉劑(片)不會使產品受到質變和損壞便於包裝和運輸,環保無毒,其毒性比食鹽還低,劑量和防霉時間可控。

防霉劑作用機理

導致聚合物材料受黴菌侵蝕的主要原因是其體系內添加的各種助劑。因此,減少那些已知易受黴菌侵蝕的助劑數量,或加入防霉劑都是增強材料抗菌能力的有效手段。 防霉劑對黴菌的殺滅作用,是通過其孢子的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消滅孢子或阻止其發芽以達到防止黴菌生長的目的。防霉劑在 黴菌孢子細胞內的毒殺作用有如以下幾種方式:

(1)抑制酵素系統的活性。因為酵素系統與黴菌孢子的細胞內的各種代謝 作用有密切的關係。

(2)破壞 能量釋放體系。

(3)和酵素的—NH2 和—SH 反應,從而抑制酵素的機能(如有機汞化物,有機砷及醌類)。

(4 )過分地促進磷酸氧化-還原體系,從而破壞細胞的機能。

(5) 抑制細胞發芽時所進行的 核糖核酸(RNA )合成,從而阻止其孢子發芽。

(6)抑制 電子傳遞體系或轉氨酶體系。

如何選擇防霉劑

防霉劑種類繁多,物理化學性質各異,安全性差別大,防霉效果不同,套用對象亦不一樣,這就需要篩選試驗才能選擇到適合於特定物品的防霉劑。隨人們環保意識和科學技術的提升,歐盟環保指令的修改,部分高效高毒,低效高毒,破環環境以及傷害人畜的高危害防霉劑產品大部分已禁止使用。所以了解防霉劑的化學性和物質特性至關重要,同時因防霉劑的抗性和其毒性還必須不斷開發新品種,新配方。選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高效無毒無危害的藥物復配使用效果更佳,這就給新型的防霉劑的開發運用提出了相當高的科研技術難題。選擇新型的氣象型防霉劑(片)就顯得更為重要。

說明

能防止微生物引起發霉的藥劑。有酚類(如苯酚)、氯酚類(如五氯酚)、有機汞鹽(如油酸苯基汞)、有機銅鹽(如8-羥基喹啉銅 )、有機錫鹽(如氯化三乙或三丁基錫等),及無機鹽硫酸銅、氯化汞、氟化鈉等。用於塑膠、橡膠、紡織品、油漆和絕緣材料等。

防霉劑分類 化妝品防霉劑 洗滌用品防霉劑 紙張防霉劑菌劑,對細菌、真菌、藻類具有很強的抑制、殺滅作用。主要適用於化妝品、洗滌用品、啫喱水、膏霜、液體肥皂及濕紙巾等日用的防腐防霉。

外觀理化指標:外觀 無色至琥珀色清亮液體 PH值 2~4 密度(20 攝氏度),克/立方厘米

1.160~1.190 折光率1.3700~1.3860 含量(%) -99≥10 -99B≥3

防腐防霉效果:小鼠急性經口LD50(g/Kg) >5.00

家兔急性皮膚刺激試驗(原液)

輕刺激性

OBPA防霉劑

中文名稱:10,10’-氧代雙吩惡砒英文名稱:10,10'oxybis-phenoxarsine 國際通用簡稱:OBPA CA登記號: 58-36-6 分子式:C24H16O3As2 產品性狀:OBPA系含砷有機化合物,為白色結晶體,不溶於水,在一般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也不大,可溶於甲醇、氯仿、苯甲醛、二甲基甲醯胺等。熔點:180~184℃,比重1.40~1.42,熱分解溫度300~380℃。可穩定的存在於弱酸或弱鹼中,對紫外光敏感,密閉保存。產品規格:OBPA含量≥99% CPA含量≤0.1% DPE含量≤0.2% PAA含量≤0.3% 其它雜質<0.1% 揮發物含量≤0.2% 產品用途:OBPA是一種新型的工業防霉劑,可同時防霉、抗菌、抗藻類,是工業領域最有效的抗菌劑之一。可添加到PVC製品、塑膠製品、PVC地板材料、牆面塗料、油漆、油墨、紙張等,比其他無機或有機系僅能抗菌或僅能防霉之效果更為優異。

OBPA就是主要的防霉抗菌有效成份,早在二次大戰前就已研發,抑菌能力非常強,但因使用劑量非常低,分散不易故套用不廣,沒有大量的商業化使用,所以世界上也幾乎沒有生產廠商。而後來是因為要解決塑膠製品因黴菌及細菌所產生的問題,專利研發出OBPA分散並結合於塑膠的技術,很低的劑量被結合在樹脂中無法滲出,最後再微量添加於加工成型品內,毒性總量低於其它種類抗菌劑,甚至可能僅等於聚合物本身,口服毒性小鼠LD50>20gms/kg,因此被大量套用於塑膠加工產品至今已逾三十年。但限於研發廠商很少和涉及專利問題,OBPA塑膠防霉劑市場長久以來都是被寡占的。

防霉劑的影響因素

防霉劑的效果並非一成不變,它受許多因素影響。

1.微生物學因素

不同防霉劑抑真菌作用最適的pH範圍不同,如苯甲酸在pH值2.5-4.0範圍最適,pH值在5.5以上時對很多黴菌無作用。山梨酸可以在pH值5-6以下使用,丙酸的最適pH值在5.0以下。飼料中黴菌種類及污染程度常常變化不定,有時還有黴菌的抗性發育,這都影響防霉效果。但一般認為短期貯藏乾飼料時,微生物因素似乎沒有理化因素的影響那么大。

2.理化因素

①飼料含水量:水份是決定飼料中黴菌能否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飼料水份達17-18%時是真菌繁殖產毒的最適條件。大多數黴菌的發芽要求75%左右的相對濕度,在80-100%時生長迅速。飼料中水份包括飼料成份中的水份,加工過程添加的水份和存貯環境中的水份。細菌、酵母等必須存在游離水時才能生長,真菌的生長卻取決於可用水,即使在缺乏游離水時尚能生長。飼料水份對防霉劑效果影響較為複雜,對於水份不同的飼料,劑量亦相應提高。

②溫度:各項真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但毛霉、根霉、黑麴黴、煙麴黴繁殖的適宜溫度為25-40℃。因此在不同溫度時,使用不同用量的防霉劑。

③飼料成份:飼料中的碳酸鈣(石粉)和蛋白質飼料(大豆粉、魚粉等)能起中和酸的作用,使防霉劑的效果下降,故此種飼料宜添加較多比例的防霉劑。飼料脂肪能提高有機酸的穿透和分布而增進抑真菌作用。

④飼料劑型:飼料蒸汽加壓制粒可部分地殺滅飼料微生物並減少細菌和黴菌數,制粒過程中飼料受熱越高,效果越好。但當顆粒料再受潮就會加速黴菌(未被殺滅的黴菌)繁殖並導致飼料霉爛,其速度比粉料更快,因為制粒過程中由於高壓高溫高濕形成澱粉糊化而更易於黴菌消化,故在顆粒飼料中加入飼料便顯得很重要。研究表明,對於粉料的抑菌作用,以丙酸優於丙酸鈣,但對濕顆粒飼料則反之,這可能由於蒸汽處理對揮發性丙酸有不利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