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高射炮

防空高射炮

防空高射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分為牽引式和自行式兩種。具有身管長、射擊準確、火炮可360度迴轉、射速高的特點。多數配有火控系統,以多門炮組成高射炮陣地對空射擊。部分型號的高射炮以多管聯裝的方式來獲得高射速。口徑一般不超過127毫米。小口徑高射炮多以彈丸直接命中的方式毀傷目標,中、大口徑的型號由於受到發射速度的限制,多以在目標附近用近炸引信引爆彈丸,以彈丸破片毀傷目標。隨著防空飛彈的普遍裝備,中、大口徑的高射炮逐步讓位於飛彈。

名稱

防空高射炮

介紹

1906年,德國研製出世界第一門防空高射炮,70年代出現了先進的自行高射炮系統
(圖)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70毫米的高射炮高射炮是從地面對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其特點是炮身長、初速大、射界大、射擊精度高。也可用於對地面或水上目標射擊。1906年,德國的愛哈爾特公司在原來氣球炮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門高射炮,專門用來對付飛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工業技術先進的國家相繼造出了高射炮。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戰國主要裝備的有75毫米、76.2毫米和105毫米高射炮,並出現了自行高射炮。這一時期,高射炮初速為600~760米/秒,發射速度為15~150發/分,最大射高為6000~8000米,炮上裝有射擊表,裝填和發射由人工操作。(圖)義大利的“奧托梅拉拉”高炮系統
30年代,軍用飛機性能有了明顯提高,高射炮也得到較大改進。小口徑高射炮配裝上了自動瞄準具,瞄準發射速度高,發射速度為150~400發/分,最大射高6000米。其口徑高射炮配用射擊指揮儀,炮上裝有手搖對針瞄準系統,發射速度20~25發/分,最大射高為10000~13000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飛機飛行高度的提高,出現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徑高射炮。還配備了炮瞄雷達和火炮隨動裝置,可以發射嵌有1000個鋼珠的榴彈、穿甲彈、穿甲燃燒彈、破片燃燒脫殼穿甲彈等,並配用近炸、延時等多種引信,可擊毀裝甲防護的直升機和沒有裝甲防護的飛機。使射擊精度和毀傷率進一步提高。
50年代出現了防空飛彈綜合系統,中大口徑高射炮地位開始下降。60年代,有些國家用地空飛彈逐步取代了大、中口徑高射彈。但由地空飛彈在低空存在射擊死區、故小口徑高射炮仍然獲得了發展,出現了炮瞄雷達、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火控計算與火炮結合為一體的自行高射炮系統,改善了防護性能,並提高了機動性和射擊效果。(圖)德軍隊裝備的“野貓”式30毫米自行式高射炮炮瞄雷達與火包合二為一
世界各國現裝備的小口徑高炮近70種,多數是火炮、雷達和指揮留儀組成的三位一體自行高射炮系統,有效射程為2000~6000米,有效射高通常為1000~3000米。可360度鏇轉射擊,還可以—10度俯射。多為雙管,有的採用4管或6管聯裝,射速一般在每分鐘1000發以上。美國的M163“火神”式6管自行高射炮,射速高達每分鐘3000發,可形成密集殺傷彈幕。自行高射炮系統配有由雷達、光電跟蹤和測距裝置、數字火控計算機組成的先進火控系統,可自動搜尋、跟蹤和瞄準目標根據不同性質的目標自動裝定的需的引信。這種高炮對空射擊反應時間為4~6秒,行進間射擊的毀殲機率達到28%。瑞典1987年研製的“特里尼迪”40毫米單管自行高射炮,射速每分鐘333發,火控雷達極為先進,對距離6000米的飛機、直升機射擊,10發點射的殺傷機率可達50%,是世界上射擊精度最高的高射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