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金花茶自然保護區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護區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境內,地處十萬大山南坡蘭山支脈。面積9156公頃,1986年建立自治區(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金花茶及其賴以生存的熱帶溝谷雨林和季雨林生態系統。

基本信息

保護區於1986年建立,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919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金花茶及森林生態系統。
一、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緣防城縣境內,地處十萬大山南坡蘭山支脈。
二、自然環境
保護區屬低山、丘陵和濱海台地等多種地貌,海拔高度在20-1000米以上,最高峰1400米。氣候年均溫22.5℃;年降水量為2500-2800毫米,局部地區可達3200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土壤為紅壤、黃壤和黑黃壤,土壤肥沃。
三、植物資源
保護區是普通金花茶和顯脈金花茶的中心分布區,也是東興金花茶的唯一分布區。在較小的範圍內同時集中了三種金花茶,且這三種金花茶的群落比較完整,是世界上金花茶產區所罕見的。
保護區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珍貴植物有百種以上,地帶性植被為季節性雨林和溝谷雨林的次生林。這種次生林由樟科、山茶科、桑科、豆科、金縷梅科、五加科、山欖科、殼斗科等10多個科屬的灌木、喬木組成。主要樹種有楓香、鴨腳木、華潤楠、紫荊木、粘木、海南榕、高山榕、格木、觀光木、阿丁楓、蝴蝶果、大葉柃、越南山茶等。
國家保護植物有20多種,除三種金花茶外,一級有桫欏,二級有紫荊木、異型玉葉金花、觀光木、狹葉坡壘、格木,三級有穗花杉、鋸葉竹節樹、粘木、白木香、蝴蝶果、八角蓮、苦梓、白桂木、乾果木、粗齒梭羅、假山龍眼等。
金花茶
被譽為“茶族皇后”,保護區已經建成金花茶基因庫,將發現種類盡植其中,並進行人工繁育,擴大種質資源。已引種14個品種,逐步成為以保護、發展、開發利用金花茶資源為主的綜合性的保護、生產、教學和旅遊基地。
四、動物資源
保護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錢豹,二級有短尾猴、獼猴、穿山甲、黑熊、水鹿、小靈貓、斑冠犀鳥、白鷳等。
金錢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食肉目、貓科。形狀似虎,但體型比虎小,體長100-150cm,尾長75-85cm。體重50千克左右。頭小耳短,尾長,四肢略短,全身遍布圓形或橢圓形黑色斑點。故名“金錢豹”。背、頭、四肢外側及尾背面均為杏黃色;胸、腹、四肢內側及尾的底面為白色,尾尖黑色。
主要生活在森林的山地或丘陵地帶,行動敏捷,善於跳躍、爬樹、游泳,性殘忍兇猛。以大型草食性動物為食,如鹿、狍、野兔等,有時捕食鳥類、家禽及家畜。冬季或春季發情交配,妊娠期100-105天,每胎產2-3仔,2-3年性成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