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公墩

阮公墩

阮墩環碧位於西湖中一座綠色小島。據記載:自清季嘉慶五年(公元1880年),浙江巡撫阮元主持以浚所出的葑泥堆築成了島阮公墩。"阮墩"即阮公墩。為紀念他對浙江文化發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績,命名該島為“阮公墩”。

基本信息

簡介

阮公墩現漂浮於粼粼碧波之上,是西湖著名的三島之一。由於泥土鬆軟不宜建造別墅荒蕪了百餘年。一九八二年,為開發旅遊資源,在這面積8.5畝的島上,增添1000多噸泥土,周圍塊石加固,基建二百四十多平方米,有“憶芸亭”、“雲水居”、“環碧小築”,後又辟垂釣區、“環碧莊”形成頗具特色的“ 綠樹花叢藏竹舍”的水上園林。因島外碧波粼粼,島上草木蔥蔥,故名環碧莊,稱為"阮墩環碧"。

概述

全島籠罩在鬱郁叢林下,綠茵茵,碧油油,猶如碧玉盤中閃爍著的一塊晶瑩翡翠。島上的環碧山莊格調高潔、典雅。四周碧水環繞,掩映於濃濃的綠蔭之中。這裡有 “小洲、林中、人家”種種景色,遊人來此,猶如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情趣、意境猶然而生,其樂無窮,舍舟登岸,回首眺覽,沉浸於迷漫煙霧之中的阮墩環碧猶如蓬萊仙閣,綠蔭婆娑、塔影亭亭的不瀛洲似空中花園,隱現於蒙蒙水間,一種飄飄欲仙之感。在這“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鬧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的喧騰湖上,單字能辟得如此一片靜幽逸境界,實在堪稱西湖新景一絕。”
阮公墩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舉辦的仿古夜遊。夜遊活動重現古代莊園的莊主和家人接待賓客的熱鬧場景。
清嘉慶初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將浚挖的淤泥集中堆疊,這便是後來湖中三島之一的阮公墩,又稱阮灘
到了光緒年間,退休的湘軍將領彭玉麟鍾情西湖山水,在小瀛洲(三潭印月)築退省庵為棲居之地後,又打算在阮公墩上闢建成數間小屋,便親自上島來察看地形地貌。沒走幾步,他發覺島上泥土特別鬆軟,就拿來撐船的竹篙往地上刺,才稍一用力,竹篙便應手而入土中,有好一截長。這么鬆軟的土質,建房屋是不可能的。彭玉麟自湖上歸來後,笑對親家公俞曲園(樾)說道:“阮公墩真是‘軟’公墩哩!”
此後近百年間,阮公墩上除一度栽桿木芙蓉外,一直只有野樹亂草,鳥雀為窩,無人敢議興建。直到一九八一年後,島上加土改造地基,才建起了環碧小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