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聖帝君[東漢末年名將]

關聖帝君[東漢末年名將]

關聖帝君(?-220年),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基本信息

簡介

關聖帝君,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如媽祖屬於道教,孔子屬於儒教,觀音屬於佛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但是,關帝聖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外,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稱,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
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護法伽藍神、蓋天古佛,於道家中,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民間則俗稱恩主公。

東漢延熹三年(160)農曆六月廿四,關羽降生於直隸校尉部河東郡解縣下馮村(現今運城常平鄉常平村),後解縣升為州,亦稱關羽為解州人。

據史書記載,關羽十七歲結婚,十八歲生兒子關平。二十九歲時,因當地鹽商欺壓百姓,被關羽鋌身赴險殺死,出逃到河北涿州,結識張飛,再遇劉備,三人恩若兄弟,金蘭結盟,從而跟隨劉備,為匡復漢室南征北戰,四十歲時被封為壽亭侯,四十九歲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五十四歲封為董督荊州事。五十九歲公元219年時,在湖北當陽捨生壯別人世。傳說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須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與其忠義之氣概正好互為表里,是以贊曰:「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

據「三國演義」所述,關羽被吳國大將呂蒙於麥城所殺,其子關平及部下周倉皆亡。他的魂魄飄蕩至荊洲當陽玉泉山,得普靜法師點悟,常於玉泉山顯靈護民,因此當地人為其立廟。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聖帝傳略》於是根據八德,恭述關恩主的一生。當三峽壩建成,此廟將被江水淹沒。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河北省當陽,河南省洛陽,山西省運城,三地均建有大型關帝廟。

話說關公又曾上呂蒙身,結果呂蒙七孔流血而死,吳國將關公首級移禍魏國,曹操打開盛匣,關公竟瞪目開口,嚇得滿座失驚。因此曹操為他大設祭禮。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

漢後主(260年)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

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

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

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

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靈佑」;

清康熙時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 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前後、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題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二字,鹹豐年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上「綏靖」二字,亞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加封「翊贊」二字,光緒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全部長達26字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並勒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但是,關聖帝君卻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並不太多。

儒教尊關公為五文昌之一,尊他為「文衛聖帝」,或稱「山西夫子」,或尊他為亞聖或亞賢,說:「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則奉關公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為「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蓋天古佛」、「護法伽藍」。

民間封號

民間祭祀關公,經過一千七百年的演變,關公早已脫離《三國志》里的關羽,而成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護神

據說,關公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從商,以販賣布匹為業。生前精於理財之道,最擅長算數記帳,曾設簿記法,並發明日清簿,這是一種清楚的記帳法,即為現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帳。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獲「利」。一般合夥做生意,最重義氣和信用,關羽信義俱全,因此被後世商人尊為商業守護神,及視他為保佑人們發財的武財神

醫藥神

民間相信,人們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於鬼怪魔神作祟所致。關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間多前往祈求關公驅魔治病。因此,在關帝廟常設有藥籤,關公又成為醫藥之神。

戰神

關公是曠世大將,其勇武為世所稀有,習武者奉為武聖。因此,歷代尊為武聖祭祀,民間亦為尚武之人的保護神。關公亦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亦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

英雄死後成為神,受到人們的敬拜,是中國民間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關公一樣流傳民同,世世代代為萬民所祭祀,歷久不衰且有不斷擴展的趨勢者,並不多見。這是因為關公在民眾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與信賴的英雄神。

讀書人視為文昌,與文昌、朱衣、魁星、呂仙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佛教認為關公的正氣足以護法,特奉為護法神,列為「伽藍護法」。

一般做為商業神供奉的關公神像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習武者所供奉的關公像為手拿關刀或騎馬。香港的警署幾乎都奉祀關公。奉祀關帝的廟宇也稱關帝廟、協天宮、武廟或文武廟並稱。

記載

東漢延熹三年(160)農曆六月廿四,關羽降生於直隸校尉部河東郡解縣下馮村(現今運城常平鄉常平村),後解縣升為州,亦稱關羽為解州人。

據史書記載,關羽十七歲結婚,十八歲生兒子關平。二十九歲時,因當地鹽商欺壓百姓,被關羽鋌身赴險殺死,出逃到河北涿州,結識張飛,再遇劉備,三人恩若兄弟,金蘭結盟,從而跟隨劉備,為匡復漢室南征北戰,四十歲時被封為壽亭侯,四十九歲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五十四歲封為董督荊州事。五十九歲公元219年時,在湖北當陽捨生壯別人世。傳說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須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與其忠義之氣概正好互為表里,是以贊曰:「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據「三國演義」所述,關羽被吳國大將呂蒙於麥城所殺,其子關平及部下周倉皆亡。他的魂魄飄蕩至荊洲當陽玉泉山,得普靜法師點悟,常於玉泉山顯靈護民,因此當地人為其立廟。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聖帝傳略》於是根據八德,恭述關恩主的一生。當三峽壩建成,此廟將被江水淹沒。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湖北省當陽,河南省洛陽,山西省運城,三地均建有大型關帝廟。

話說關公又曾上呂蒙身,結果呂蒙七孔流血而死,吳國將關公首級移禍魏國,曹操打開盛匣,關公竟瞪目開目,嚇得滿座失驚。因此曹操為他大設祭禮。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前後、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題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二字,鹹豐年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上「綏靖」二字,亞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加封「翊贊」二字,光緒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全部長達26字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並勒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時發掘出關羽的墓磚,磚上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還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而寫了《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該銘現立於山西省運城市常平村的關帝家廟中。依銘所記,關羽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據墓磚上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鎮)常平村寶池裡。記載說他“沖穆好道”,常以《》、《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關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立於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都認為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間對關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比較、考證幾種資料,較為可信且成公論是關羽生於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然則關羽將較劉備年長一歲,與民間普遍流傳的排序不符。這些資料一直受到爭議,現今仍未有確切可信的資料。《三國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記錄關羽出生,另外如《關帝志》內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的史料;《祀田碑記》和《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未經嚴格考究[2]。

關羽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所以影響巨大。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的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v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後劉備領徐州,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公元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下邳城前,關羽曾向曹操求奪秦宜祿前妻杜氏,曹操答應。到城將破時,關羽又數次向曹操索要杜氏,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麗。到城破後便先去看看她,見她有美色,便自己留下來,關羽心裡不舒服。後來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人物生平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
漢後主(260年)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
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
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
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
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靈佑」;
清康熙時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

文化推崇

關公因德乃剛乃正乃忠乃義,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聖。
關聖帝君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
數千年來以武聖人之尊與文聖孔子齊名,倍受海內外炎黃子孫頂禮膜拜。

關聖帝君之寶

洛陽關林廟匯文樓主人、半龕居士、關聖印社社長、中國書協會員書畫篆刻家劉中州篆刻,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先生贊其為“世界關廟第一印”並題之(590x590X1100Cm重1800餘千克)。永世供奉於洛陽關林廟拜殿,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美國等有影響的關廟玉璽皆由此印縮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