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

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是2018年12月25日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指導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水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

基本信息

意見指出

《意見》指出,要結合本地區農村實際,鼓勵廁所糞污就地資源化利用,鼓勵廁所入戶進院,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動廁所入室。

《意見》指出,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達到衛生廁所基本規範,貯糞池不滲不漏、及時清掏;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實現如廁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意見》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歷史形成的居住現狀和習慣,充分考慮當地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特點和農民民眾需求。

意見要求

《意見》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歷史形成的居住現狀和習慣,充分考慮當地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特點和農民民眾需求,以戶用廁所改造為主,統籌銜接污水處理設施,協調推進農村公共廁所和旅遊廁所建設,合理制定改廁目標任務和推進方案,選擇適宜的改廁模式,杜絕“形象工程”。

意見明確

《意見》明確,綜合考慮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水平、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逐鄉(或逐村)論證編制農村“廁所革命”專項實施方案。加大對中西部和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鄉村旅遊地區的旅遊廁所和農家樂戶廁建設改造。建立民眾監督機制,通過設立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方式,接受民眾和社會監督。

意見全文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

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

農社發〔2018〕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農業、農牧)廳(局、委),衛生健康(衛生計生)委,文化和旅遊廳(局、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生態環境(環境保護)廳(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報告>的通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有關要求,科學指導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有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水平,現就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重要意義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廁所革命”關係到億萬農民民眾生活品質的改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民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採取措施,農村改廁取得了一定進展,缺少衛生廁所狀況有所緩解,相關疾病發生、流行得到一定控制,農民民眾文明衛生素質有所提升。同時,各地農村改廁工作進展不平衡,重視程度不夠,推動方式簡單化,農民主體作用不突出,技術創新跟不上,農民民眾“不願用、沒法用、用不上”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廁所革命”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各地要順應農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不懈、持續推進,以小廁所促進社會文明大進步。

二、思路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重要指示批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有序推進、整體提升、建管並重、長效運行”的基本思路,先試點示範、後面上推廣、再整體提升,推動農村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運維市場化、監督社會化,引導農民民眾養成良好如廁和衛生習慣,切實增強農民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達到衛生廁所基本規範,貯糞池不滲不漏、及時清掏;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實現如廁環境乾淨整潔的基本要求。到2022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管護長效機制普遍建立。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其他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顯著提升,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率逐步提高,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三、基本原則

(一)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黨委政府重點抓好規劃編制、標準制定、示範引導等,不能大包大攬,不替農民做主,不搞強迫命令。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歷史形成的居住現狀和習慣,把民眾認同、民眾參與、民眾滿意作為基本要求,引導農民民眾投工投勞。

(二)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發揮鄉村規劃統籌安排各類資源的作用,充分考慮當地城鎮化進程、人口流動特點和農民民眾需求,先搞規劃、後搞建設,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合理布局、科學設計,以戶用廁所改造為主,統籌銜接污水處理設施,協調推進農村公共廁所和旅遊廁所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一體化推進。

(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立足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合理制定改廁目標任務和推進方案。選擇適宜的改廁模式,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宜分戶則分戶、宜集中則集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四)有力有序、務實高效。強化政治意識,明確工作責任,細化進度目標,確保如期完成三年農村改廁任務。堅持短期目標與長遠打算相結合,堅決克服短期行為,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堅持建管結合,積極構建長效運行機制,持之以恆將農村“廁所革命”進行到底。

四、重點任務

(一)明確任務要求,全面摸清底數。各地認真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各類廁所數量和改廁標準的任務要求,組織開展農村廁所現狀大摸底,以縣域為單位摸清農村戶用廁所、公共廁所、旅遊廁所的數量、布點、模式等信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了解農村廁所建設、管理維護、使用滿意度等情況,及時查找問題,及時跟蹤農民民眾對廁所建設改造的新認識、新需求。

(二)科學編制改廁方案。各地要綜合考慮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水平、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結合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規劃,按照村莊類型,突出鄉村優勢特色,體現農村風土人情,因地制宜逐鄉(或逐村)論證編制農村“廁所革命”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年度任務、資金安排、保障措施等。中西部地處偏遠、山區、經濟欠發達的地方,特別是嚴寒、缺水等地區,可以縣域為單位合理確定農村改廁目標任務。

(三)合理選擇改廁標準和模式。加快研究修訂農村衛生廁所技術標準和相關規範。各地要結合本地區農村實際,鼓勵廁所糞污就地資源化利用,統籌考慮改廁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研究制定技術標準和改廁模式,編寫技術規範,指導科學合理建設。農村戶用廁所改造要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農民民眾能夠接受的衛生改廁模式、技術和產品。鼓勵廁所入戶進院,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推動廁所入室。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要以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中國小、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較集中區域為重點,科學選址,明確建設要求。可按相關廁所標準設計,因地制宜建設城鄉結合部、公路沿線鄉村和旅遊公廁,進一步提升衛生水平。施工建設磚混結構貯糞池時把不滲不漏作為基本要求,採用一體化廁所產品時注重材料強度和密閉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整村推進,開展示範建設。各地要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總結推廣一批適宜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農村改廁典型範例。鼓勵和支持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示範建設,堅持“整村推進、分類示範、自願申報、先建後驗、以獎代補”的原則,有序推進,樹立一批農村衛生廁所建設示範縣、示範村,分階段、分批次滾動推進,以點帶面、積累經驗、形成規範。組織開展A級鄉村旅遊廁所、最美農村公共廁所、文明衛生清潔戶等多種形式的推選活動,調動各方積極性。

(五)強化技術支撐,嚴格質量把關。鼓勵企業、科研院校研發適合農村實際、經濟實惠、老百姓樂見樂用的衛生廁所新技術、新產品。在廁所建設材料、無害化處理、除臭殺菌、智慧型管理、糞污回收利用等技術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強化技術推廣套用,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衛生廁所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交流活動。鼓勵各地利用信息技術,對改廁戶信息、施工過程、產品質量、檢查驗收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對公共廁所、旅遊廁所實行定位和信息發布。

(六)完善建設管護運行機制。堅持建管並重,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農民主體作用,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後續管護機制。各地要明確廁所管護標準,做到有制度管護、有資金維護、有人員看護,形成規範化的運行維護機制。運用市場經濟手段,鼓勵各地探索推廣“以商建廁、以商養廁”等模式,創新機制,確保建設和管理到位。組織開展農村廁所建設和維護相關人員培訓,引導當地農民組建社會化、專業化、職業化服務隊伍。

(七)同步推進廁所糞污治理。統籌推進農村廁所糞污治理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或接入污水管網統一處理,實行“分戶改造、集中處理”與單戶分散處理相結合,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治理。積極推動農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各地探索糞污肥料化、污水達標排放等經濟實用技術模式,推行污水無動力處理、沼氣發酵、堆肥和有機肥生產等方式,防止隨意傾倒糞污,解決好糞污排放和利用問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健全中央部署、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上下聯動、協同配合。省級黨委政府負總責,把農村改廁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牽頭責任部門,強化組織和政策保障,做好監督考核,建立部門間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強化市縣主體責任,做好方案制定、項目落實、資金籌措、推進實施、運行管護等工作。

(二)加大資金支持。各級財政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引導農民自願改廁,支持整村推進農村改廁,重點支持廁所改造、後續管護維修、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加大對中西部和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優先支持鄉村旅遊地區的旅遊廁所和農家樂戶廁建設改造。進一步明確地方財政支出責任,鼓勵地方以縣為單位,統籌安排與農村改廁相關的項目資金,集中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支持農村改廁技術、模式科研攻關。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依法合規吸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參與投入,推動建立市場化管護長效機制。在用地、用水、用電及後期運維管護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簡化農村廁所建設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程式,降低建設成本,確保工程質量。

(三)強化督促指導。對農村改廁工作開展國務院大檢查大督查。每年組織開展包括農村改廁在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評估,把地方落實情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落實國務院督查激勵措施,對開展包括農村改廁在內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縣(市、區、旗),在分配年度中央財政資金時予以適當傾斜。落實將農村改廁問題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檢查範疇。建立民眾監督機制,通過設立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方式,接受民眾和社會監督。

(四)注重宣傳動員。鼓勵各地組織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公益宣傳活動,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衛生縣城創建等活動,多層次、全方位宣傳農村改廁的重要意義,加強文明如廁、衛生廁所日常管護、衛生防疫知識等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基層黨員幹部率先示範,引導農民主動改廁。發揮共青團、婦聯等基層群團組織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廣泛發動民眾,激發農民民眾改善自身生活條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部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

2018年12月25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