闍黎

闍黎

闍黎為佛教用語,是什麼意思?唐寅有詩詞云:闍黎肯借翻經榻,煙雨來聽龍夜吟。阿闍梨之略。僧徒之師也。其義為正行。謂能糾正弟子品行。又謂之軌範師。以其能為弟子軌範也。梨亦作黎。寄歸傳曰:‘梵語阿遮黎耶,唐言軌範,今稱訛略。’梵語a^ca^rya,巴利語 a^cariya,西藏語 slob-dpon。又作阿舍梨、阿闍梨、阿只利、阿遮利耶。略稱闍梨。意譯為軌範師、正行、悅眾、應可行、應供養、教授、智賢、傳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

詞語釋義

點擊查看大圖
shé lí
闍黎,一譯作“闍梨”,梵語acarya“阿闍黎(梨)”之省也,意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

詞語示例

王播[唐](758-830)有詩云:

圖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鍾。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