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昧

暗昧,漢語辭彙. 拼音:àn mèi 注音:ㄢˋ ㄇㄟˋ 釋義:1、愚昧;昏庸。2、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陰私、隱私。3、隱晦不明。4、猶昏暗;不清晰。

拼音

àn mèi

注音

ㄢˋ ㄇㄟˋ

引證詳解

愚昧;昏庸。

①《國語·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

②《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吾以暗昧,愛好文雅,廣延詩賦,以知得失。”

③唐 李朝威 《柳毅傳》:“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

④《三國志平話》卷下:“劉璋暗昧,奸臣弄權。”

⑤《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謂二臣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湦,年雖已長,性頗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

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陰私、隱私。

①《漢書·王商傳》:“鳳重以是怨商,陰求其短,使人上書言商閨門內事。天子以為暗昧之過,不足以傷大臣, 鳳 固爭,下其事司隸。”

②《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且說 朱秉中 因見其夫不在,乘機去這婦人家賀節。留飲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③老舍 《趙子曰》第三:“比如說,你在公園喝茶看見一對男女同行,跟著他們!那必有秘密!假如你發現了他們的暗昧的事!寫在你的小筆記本上,一旦用著,那個結果絕不辜負你跟著他們的勞力!”

隱晦不明。

①漢 王充 《論衡·謝短》:“上古久遠,其事暗昧,故經不載而師不說也。”

②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與摴蒲相關者多,如盧白梟雉勝負之訣,皆隱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棄之不言,則古事暗昧;故隨見以書,非明奕也,明古也。”

④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七章第七節:“維新派的自立會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興中會同樣也是態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憲。”

猶昏暗;不清晰。

①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②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③清 梅曾亮 《贈孫秋士序》:“往來不過一二士,詩一卷,紙墨暗昧,讀者捲舌滯口,而不可捨去。”

1.

愚昧;昏庸。

①《國語·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

②《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吾以暗昧,愛好文雅,廣延詩賦,以知得失。”

③唐 李朝威 《柳毅傳》:“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

④《三國志平話》卷下:“劉璋暗昧,奸臣弄權。”

⑤《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宣王命內侍扶起。靠於繡褥之上,謂二臣曰:‘朕賴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寧,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宮湦,年雖已長,性頗暗昧,卿等竭力輔佐,勿替世業!’”

2.

不光明磊落;不可告人之陰私、隱私。

①《漢書·王商傳》:“鳳重以是怨商,陰求其短,使人上書言商閨門內事。天子以為暗昧之過,不足以傷大臣, 鳳 固爭,下其事司隸。”

②《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且說 朱秉中 因見其夫不在,乘機去這婦人家賀節。留飲了三五杯,意欲做些暗昧之事。”

③老舍 《趙子曰》第三:“比如說,你在公園喝茶看見一對男女同行,跟著他們!那必有秘密!假如你發現了他們的暗昧的事!寫在你的小筆記本上,一旦用著,那個結果絕不辜負你跟著他們的勞力!”

3.

隱晦不明。

①漢 王充 《論衡·謝短》:“上古久遠,其事暗昧,故經不載而師不說也。”

②宋 程大昌 《演繁露·摴蒲》:“而古事之與摴蒲相關者多,如盧白梟雉勝負之訣,皆隱其中,苟以素所不嗜而棄之不言,則古事暗昧;故隨見以書,非明奕也,明古也。”

④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七章第七節:“維新派的自立會固然宗旨混沌,又自立又保皇;革命派的興中會同樣也是態度暗昧,似民主又似君主立憲。”

4.

猶昏暗;不清晰。

①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三辰暗昧,大行光之。”

②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祠宇毀頓,憑附之質,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

③清 梅曾亮 《贈孫秋士序》:“往來不過一二士,詩一卷,紙墨暗昧,讀者捲舌滯口,而不可捨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