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遜初

閻遜初

閻遜初,放線菌分類學家。我國放線菌分類學研究的奠基人。結合抗生素的篩選先後發現並描述放線菌目中的新種200多個,建立新屬3個。主編的《鏈黴菌鑑定手冊》和編著的《放線菌的分類與鑑定》等著作,對我國抗生素生產和有關的科研、教學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或參考價值,並為我國培養了不少放線菌分類科研人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閻遜初 閻遜初

 微生物學家。河北高陽人。

1934年畢業於北京中法大學經濟系。

1944年獲法國里昂大學生物系學士學位。

1949年獲法國國家生物學博士學位。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放線菌分類工作的奠基人。

50年代起,從事放線菌分類研究,將種數極多的鏈黴菌,按形態培養特徵劃分為14個類群,後又簡化為12個類群,為這個屬的分類研究提供了方便,填補了中國放線菌分類學的空白;先後發現13個類群、100多個新種和新變種;歷年來為有關單位鑑定了100多個有實際意義的放線菌種。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個人履歷

求學之路

閻遜初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和外祖父均為晚清進士,父親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後畢業於京師學堂,曾任北京四中校長。在家庭的薰陶下,閻遜初自幼喜愛讀書,追求上進。1923年,閻遜初入京西妙峰山下的溫泉中學學習。山區的清貧生活養成了他艱苦樸素、勤奮好學的作風。1928年升入北平中法大學預科學習,兩年後轉入經濟系本科學習。1934年閻遜初以四年學習平均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被保送法國留學。

到法國後,閻遜初受當時“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決定改學農學,就讀蒙塔利爾地方農校,後轉入格里尼雍國立高等農校,獲法國農業技師銜。因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離校前閻遜初受到校長的單獨接見。閻遜初學業完成之後,本已踏上歸國之路,可是在途中因二戰爆發航線中斷,被迫返回法國。隨後他進入里昂大學生物系學習,畢業後師從里昂大學真菌學家居埃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49年他獲得法國國家博物學博士學位,並在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繼續博士後研究。

歸國開拓

1951年春,閻遜初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克服重重困難回歸祖國。回國後,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參加國際反細菌戰委員會,調查美國進行細菌戰的事實,擔任當時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反細菌戰會議的法語翻譯組組長,領導法文小組工作了8個月。

技術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我國抗生素工業還是一片空白。為了迅速改變這種落後面貌,以滿足我國醫療衛生和國防建設的迫切需要。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抗生素的研究和生產工作。當時微生物學研究,特別是放線菌研究是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而放線菌研究無論是對已有抗生素的生產,還是新抗生素的尋找,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工作。鑒於此,閻遜初積極回響國家的號召,全力投入了放線菌的研究。

自1953年開始,他結合抗生素的篩選,組織和領導了放線菌分類鑑定研究組,進行了大量的放線菌分離、篩選和分類鑑定研究。先後發表研究論文和報告60餘篇。發現並描述放線菌新種近200個,新屬3個。以他為首的放線菌分類組編寫了我國第一部《鏈黴菌鑑定手冊》(科學出版社,1975)。該書內容豐富,按類群特點將國內外發表的產生抗生素的鏈黴菌匯集在一起,並提出以形態和培養特徵為主,生理生化特性為輔的鏈黴菌分類原則,將抗生素的主要產生菌鏈黴菌千餘種劃分為14個類群,後又簡化為12個類群。閻遜初提出的鏈黴菌鑑定系統,在國內曾被普遍採用,為抗生素、酶製劑等生物活性物質的篩選起到了指導作用。許多當時國外臨床套用的抗生素產生菌在中國也被發現,打破了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知識、技術封鎖。70年代華北製藥廠篩選出的“正定黴素”新抗癌抗生素就是在他指導下,以定向篩選的方法發現的。閻遜初由於在放線菌分類方面的一系列工作成績突出,於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80年代,閻遜初領導的放線菌分類研究組,擴大對放線菌目新的種屬研究。在研究吸收當代國際上被分類學者所普遍接受的化學分類指標的同時,結合他們的工作經驗,運用以形態特徵為主、化學指標為輔的綜合分類原則,著重進行了放線菌屬級分類單位的系統研究。1980-1983年,他們除使用光學顯微鏡和生理生化試驗等常規方法外,還使用電子顯微技術、超薄切片技術、全細胞和胞壁的胺基酸和糖組分分析、DNA的GCmol%測定等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經過大量分析,研究了從我國土壤中分離的放線菌材料和國外有關典型菌株後,發現並建立了形態學和化學特徵均區別於放線菌目中已有的60多個屬的3個新屬:小鏈孢菌屬,類鏈黴菌屬異壁放線菌屬3個新的放線菌分類單位的發現與建立,不僅表明我國放線菌分類學研究已接近國際水平,也豐富了放線菌分類學的研究內容。這3個新屬先後在《微生物學報》上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美國瓦克斯曼微生物所出版的放線菌雜誌期上轉載了小鏈孢菌屬的詳細摘要。1988年出版的英國著名放線菌分類學家顧德費婁等人編著的放線菌生物技術專著中,引證了他的有關我國一些放線菌新種、新屬的描述。美、英、德、法、日等國的一些菌種保藏機構也先後收藏了這三個新屬的典型菌株。這項研究成果,於198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閻遜初不愧為我國放線菌分類研究的奠基人。

閻遜初為推動我國抗生素工業和放線菌分類研究的發展付出了極大的努力。1956年,他被聘任為全國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推動我國抗生素的研究和生產工作。50和60年代,為了開創我國的抗生素篩選研究,他先後參加了4次全國抗生素學術討論會的組織工作。每次他都做關於抗生素及其產生菌的專題綜述報告,介紹新抗生素的尋找及放線菌分類中的國際動向和問題,及時推進我國有關研究領域的發展。閻遜初先後翻譯出版過:L.H.維諾格拉德斯基著的《土壤微生物學問題和方法》(法文,科學出版社,1962)、克拉西里尼科夫著的《放線菌和分枝桿菌》(俄文,科學出版社,1963)瓦克斯曼著的《放線菌,第二卷》(英文,科學出版社,1974)等多部專著。這些譯著不僅傳播了科學知識,也為我國抗生素的篩選、放線菌分類研究及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92年出版的閻遜初編著的《放線菌的分類與鑑定》,是一部匯集了國內外有關放線菌傳統分類學研究成果的百餘萬字的巨著。書中對迄今發表的60多個屬和近2000 种放線菌種進行了分類學描述。它將成為今後我國放線菌分類學研究的重要文獻。

簡歷

1912年2月24日 出生在河北省高陽縣北坎尾村。

1928-1930年 入北平中法大學預科學習。

1930-1934年 北平中法大學經濟系畢業。

1934-1937年 法國蒙塔爾日地方農校學習。

1937-1939年 法國格里尼雍高等農校學習農學,獲法國農業技師銜。

1940-1943年 法國里昂大學生物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3-1949年 在里昂大學攻讀,獲法國國家博物學博士學位。

1949-1950年 在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51-1952年 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研究員。

1953-1956年 任中國科學院菌種保藏中心研究員。

1957-1958年 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研究員。

1958-1992年 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994年4月5日 病逝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閻遜初.放線菌的分類鑑定.科學通報,1956,(1):75-78.

2 閻遜初.放線菌的描述Ⅰ.科學通報,1957,(6):171-172.

3 閻遜初.放線菌的描述.科學通報,1957,(7):208-209.

4 閻遜初,張國偉.近似煙色放線菌菌株的鑑定.科學通報,1957,(10):303-304.

5 閻遜初,張國偉.黃色長孢放線菌和紅色長孢放線菌.科學通報,1957,(12):374-375.

6 閻遜初.放線菌的描述.科學通報,1957,(13):408-409.

7 閻遜初.放線菌的描述.科學通報,1957,(15):474-475.

8 閻遜初,張國偉.弗雷德氏放線菌和極長放線菌.科學通報,1957,(17):534-535.

9 閻遜初.放線菌的分類鑑定.抗菌素演講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24-42.

10 閻遜初等.放線菌分類研究Ⅰ.不吸水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2,8(4):391-401.

11 閻遜初,鄧宇秀.放線菌分類研究Ⅱ.吸水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3,9(4):371-378.

12 閻遜初,盧運玉.放線菌分類研究Ⅲ.青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3,9(4):379-393.

13 閻遜初,張國偉.放線菌分類研究Ⅳ.輪生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3,9(4):394-405.

14 閻遜初,盧運玉.放線菌分類研究Ⅴ.薰衣草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4,10(2):236-246.

15 閻遜初,鄧宇秀.放線菌分類研究Ⅵ.球孢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4,10(2):250-257.

16 閻遜初,張國偉.放線菌分類研究Ⅶ.產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4,10(2):258-273.

17 閻遜初.放線菌分類學進展.《微生物學專題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142-156.

18 閻遜初.微生物特別是細菌分類中的幾個問題.科學通報,1964,5:406-415.

19 阮繼生,盧運玉,閻遜初.放線菌分類研究Ⅷ.藍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4,10(3):369-378.

20 閻遜初,張國偉.放線菌研究Ⅸ.紫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5,11(4):582-598.

21 阮繼生,閻遜初.放線菌分類研究X.綠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5,11(4):572-581.

22 閻遜初,鄧宇秀.放線菌分類研究Ⅺ.弗氏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全國第三次抗菌素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1):217.

23 閻遜初,盧運玉.放線菌分類研究XⅡ.金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全國第三次抗菌素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1):236-252.

24 閻遜初,鄧宇秀.放線菌分類的研究XⅢ.黃色放線菌類群的鑑定.微生物學報,1966,12(2):207-216.

25 閻遜初,張國偉.孢子粉紅色鏈黴菌的三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74,14 (1):52-59.

26 閻遜初,張國偉.灰褐鏈黴菌類群的二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75,15 (1):27-30.

27 閻遜初,盧運玉.嗜熱放線菌類群分類的研究.嗜熱鏈黴菌的分類鑑定.微生物學報,1975,15(4):282-291.

28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線菌分類組.鏈黴菌鑑定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

29 閻遜初,鄧宇秀.小單孢菌屬分類的研究Ⅰ.五個小單孢菌新種.微生物學報,1976,16(2):110-115.

30 閻遜初,張國偉,邢桂香.灰紅紫類群鏈黴菌的三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77,17(3):183-188.

31 鄧宇秀,閻遜初.寡孢菌科分類的研究Ⅰ,小四孢菌屬的研究.微生物學報,1979,19(1):1-4.

32 閻遜初等.鏈黴菌屬中解磷解鉀的三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79,19 (2):122-125.

33 閻遜初等.一株產生鏈黑菌素的鏈黴菌新種.微生物學報,1980,20 (1):5-9.

34 鄧宇秀,閻遜初.小單孢菌屬分類的研究Ⅱ,兩個小單孢菌新種.微生物學報,1982,22(1):8-12.

35 閻遜初,姜朝瑞,張亞美.放線菌目中的一個新屬.微生物學報,1983,23(4):289-291.

36 劉志恆,阮繼生,閻遜初.擬諾氏菌屬中的一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84,24(1):26-29.

37 張國偉,邢桂香,閻遜初.鏈黴菌科中的一個新屬.微生物學報,1984,24(3):189-194.

38 劉志恆,張亞美,閻遜初.放線菌目中的一個新屬.微生物學報,1984,24(4):295-298.

39 劉志恆,阮繼生,閻遜初.北里孢菌屬的一個新種.微生物學報,1986,26(1):87-89.

40 閻遜初.放線菌的分類與鑑定.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