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

閻立本

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中國唐代畫家,官至宰相,漢族,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隋文帝和隋煬帝均愛其才藝。入隋後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父子三人並以工藝、繪畫聞名於世。(李世民)府任庫直,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等職。

基本信息

簡介

閻立本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卷》

閻立本(?~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隋文帝隋煬帝均愛其才藝。入隋後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兄閻立德亦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父子三人並以工藝、繪畫馳名隋唐之際。

閻立本的繪畫藝術,先承家學,後師張僧繇鄭法士。據傳他在荊州見到張僧繇壁畫,在畫下留宿十餘日,坐臥觀賞,捨不得離去。後人說他師法僧繇,人物、車馬、台閣都達到很高水平。

閻立本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庫直,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顯慶元年(656)閻立德歿,他由將作大將遷升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擢升為右相,封博陵縣男。當時姜恪以戰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鹹亨元年(670)遷中書令。鹹亨四年卒。

藝術成就

閻立本鬥茶圖卷
閻立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曾在長安慈恩寺兩廊畫壁,頗受稱譽,《宣和畫譜》所載宋代內府收藏閻氏作品,道釋題材占半數以上。他又工寫真,下少肖像畫是為了表彰功臣勳業而創作的。武德九年(626)所繪《秦府十八學士圖》系表現秦王李世民屬下的房玄齡杜如晦等18位文人謀士的肖像,都是按人寫真,圖其形貌,畫卷中對每個人的身材、相貌、服飾、年齡及神情等特徵都有生動而具體的刻畫。貞觀十七年(643)又奉詔畫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24功臣像於凌煙閣,成為繼漢代麒麟閣、雲台畫功臣像之後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畫創作活動。唐代凌煙閣畫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師雄曾據流傳粉本摹勒上石,現尚有少部分石刻畫像流存於陝西省麟遊縣,計存蕭璃、魏徵、李績秦叔寶4像,皆為主身執笏肅立,惜面部形象殘毀,據唐代杜甫《丹青引》中曾詠及凌煙閣肖像為“良將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褒公(秦瓊)、鄂公(尉遲恭)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可知
閻立本 閻立本
是非常傳神的。閻立本還曾奉詔為唐太宗畫像,後經人傳寫於長安玄都殿東壁,一時傳為名跡。 閻立本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圖繪唐太宗李世民及眾臣,形象逼真傳神,是當時名作,時人譽之為“丹青神化”。北宋宣和年間,御府尚藏有閻立本作品四十二件,其中有《王右軍(羲之)像》、《竇建德圖》、《李思摩像》、《凌煙閣功臣圖》、《魏徵進諫圖》、《步輦圖》等。現存相傳為閻立本的作品(或摹本)有《歷代帝王圖》(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蕭翼賺蘭亭圖》、《步輦圖》《職貢圖》等。《步輦圖》描繪唐太宗同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臣會見的情景,是反映漢藏和親的歷史畫卷。

傳為閻立本的作品還有描繪漢至隋代l3個不同帝王形象的《古帝王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描繪邊遠民族及國家使臣去唐王朝通聘的《職貢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唐太宗派監察御史蕭翼以巧計從和尚辯才處賺取王羲之書法名跡《蘭亭序》的《蕭翼賺蘭亭圖》(此圖有兩卷,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一藏遼寧省博物館)。雖然這些作品與閻立本的關係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但基本上反映了初唐時期繪畫的風貌。

藝術風格

長於刻畫人物神貌

閻立本的作品筆法圓勁,氣韻生動,能從畫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現在的有《歷代帝王圖卷》,就是古代畫家企圖表現性格特點的重要作品。
這一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的肖像:前漢昭文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情、陳宣帝頊、陳廢帝伯宗、陳後主叔寶、北周武帝字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其中前六人距閻立本時代較遠,後七人則較近。陳叔寶及楊堅父子等人,閻立本都有可能親自會見過,字文邕雖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較早,恐未及見,但對他的了解可能是較真實具體的。
閻立本成功地刻畫了帝王們的個人性格。畫中不僅表現了畫家對他們的了解,並且表現了畫家對於他們的評價。據過去史書的記載,魏文帝曹丕是博聞強識,才藝兼備的。晉武帝司馬炎是深沉、有度量,而完成了統一天下的事業。北周武帝字文邕是粗野強梁,沒有文化,然而是很有策略、很有能力的人,他從叔父手中奪回了政權,進一步統一了整個北方。隋文帝楊堅是一個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計謀多猜忌的人。隋煬帝楊廣,據史書上說是美姿容,很聰明,但又浮誇、空想、好享受。陳文帝陳衍也是美姿容,有學識才幹,很乾練。這一切都和閻立本的表現相符合。
閻立本是從擁護統一,讚美穩固的政權的立場出發描寫這些帝王,這一立場是符合初唐時期的社會發展和歷史要求的。閻立本對於曹丕、司馬炎、字文邕、楊堅等統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統一的趨勢的帝王,除了表現出他們的個人特點外,也表現了他們共有的一種莊嚴氣概。而陳叔寶是所謂亡國之君,閻立本則處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瑣之態以表示對他的蔑視。至於偏安江南的其他陳朝的帝王們就都缺少英雄氣概,但江南的陳荷是一個建立基業的帝王,陳頊是一個縱容政治敗壞而無辦法的帝王,兩人也有顯著的不同。由於歷史上的帝王們作為歷史發展的一個偶然性因素,個人的行為在一定的範圍內是體現著歷史發展的,而經他們之手所實現的統一與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勢對於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閻立本對他們的描繪聯繫著他們在政治上的作為,也就是通過了個人的性格刻劃而企圖實現概括廣闊生活的目的,這樣的創作是從人物肖像畫的最高要求出發的。
閻立本力求描繪出帶有特徵性的細節以表現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狀態,例如曹丕的銳敏的挑釁式的目光,顯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氣。陳叔寶兩眼無神,軟弱鬆弛。楊堅頭部微頷,眼光向上平視,具有一種深沉有計謀的神情。
畫家所選擇的有特徵性的細節,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別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圓長寬等不同外,更顯然可以看出內心的心理狀態經常表現的不同,而筋肉因習慣性的動作而形成的特點,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鬆,對這些部位都特別著力地加以刻劃。
此外,如鬍髭,因人而有軟硬、疏密的不同,頭身的姿勢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膚也顯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異。皮肉有松有緊,有硬有軟,有粗有細。字文邕的粗野和陳蒨的文雅,極其明顯地表現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幾乎能夠令人感覺到一個是白淨光細,一個是黑而粗糙。
其他,如侍從有男,有女,服飾器物中有的跨劍,有的執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閻立本還保持了南北朝繪畫風格的若干殘餘,如相類似的長圓的頭型,侍從占較小的比例,姿態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跡,衣褶的處理的規律化,人體比例不全正確等等,這一些都說明寫實的能力雖在長期的發展中得到了進步,而猶待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跡以及未能盡情描繪的生硬感覺也還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發展了單線勾勒的表現能力,因描寫對象而使用不同的線紋,如眼、鼻、嘴、耳、臉的輪廓、衣耦,用了粗細不同的線描,並達到了表現體積感的目的。
《歷代帝王圖卷》的這一些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新水平,在古代繪畫史的發展上有著重要地位。

擅長政治題材

閻立本的不少創作活動與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關係。據記載,他畫過《職貢圖》、《西域圖》、《外國圖》、《異園斗寶圖》,都是通過對邊遠各民族及國家人物形象的描繪,反映唐王朝與各民族的友好關係,從而歌頌政權的強大。他曾畫《魏徵進諫圖》則是表現太宗時名臣魏徵敢於直諫,從而歌頌唐太宗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的美德,他曾畫《永徽朝臣圖》,系表現高宗時的大臣肖像,又畫《昭陵列像圖》,則是樹立在太宗陵墓兩側的各族首領石雕像的設計圖,可惜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主要作品

《歷代帝王圖》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卷唐(唐摹本·部分)
絹本設色
縱五一.三、橫五三一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歷代帝王圖》,全圖共描繪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書,有的還記敘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畫家既注意刻畫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又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環境命運,成功的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了著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價。全卷用線為鐵線描,衣紋、鬍鬚等勻細而挺拔,用色濃重、暈染顯著,為古畫造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為初唐繪畫的樣本。

《步輦圖》

閻立本步輦圖卷
絹本設色
縱三八.五、橫一三九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圖中李世民威嚴而平和,端坐在宮女抬著的步輦之上,另有幾位宮女為太宗撐傘、張扇。畫面左邊站立三人:紅衣虬髯者為宮中的禮賓官員,其後身著藏服者為吐蕃使者祿東贊,最後著白袍者為內官。作者不僅再現了這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更鮮明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不同身分、氣質、儀態和相互關係,並具有肖像畫特徵。

此圖卷後有宋章友直(伯益)篆書題記,另有米芾等觀款。書幅上鈐有金章宗完顏璟,明郭衢階、吳新宇,清梁清標、納蘭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經《宣和畫譜》、《清河書畫舫》《珊瑚網》《式古堂書畫匯考》、《佩文齊書畫譜》等書著錄。

《蕭翼賺蘭亭圖》

絹本,橫寬65厘米,高28毫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蕭翼賺蘭亭圖》唐閻立本作。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根據唐何延之《蘭亭記》故事所作。描繪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羲之第七代傳人的第子袁辯才的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騙取到手獻給唐太宗的故事。畫的是蕭翼和袁辯才索畫,蕭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辯才張口結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爐上備茶;各人物表情刻畫入微。

評價

閻立本職供圖 閻立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

閻立本的不少創作活動與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關係。據記載,他畫過《職貢圖》、《西域圖》、《外國圖》、《異園斗寶圖》,都是通過對邊遠各民族及國家人物形象的描繪,反映唐王朝與各民族的友好關係,從而歌頌政權的強大。他曾畫《魏徵進諫圖》則是表現太宗時名臣魏徵敢於直諫,從而歌頌唐太宗善於聽取臣下意見的美德,他曾畫《永徽朝臣圖》,系表現高宗時的大臣肖像,又畫《昭陵列像圖》,則是樹立在太宗陵墓兩側的各族首領石雕像的設計圖,可惜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閻立本在藝術上繼承南北朝的優秀傳統,認真切磋加以吸收和發展。從傳為他的作品所顯示的剛勁的鐵線描,較之前朝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古雅的設色沉著而又變化,人物的精神狀態有著細緻的刻畫,都超過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譽為“丹青神化”而為“天下取則”,在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人物簡介

閻立本的繪畫藝術,先承家學,後師張僧繇、鄭法士。據傳他在荊州見到張僧繇壁畫, 在畫下留宿十餘日,坐臥觀賞,捨不得離去。後人說他師法僧繇,人物、車馬、台閣都達到很高水平。
歷代帝王圖(13張)閻立本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庫直,太宗貞觀時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高宗顯慶元年(656年)閻立德歿,他由將作大將遷升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年)擢升為右相,封博陵縣男。當時姜恪以戰功擢任左相,因而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鹹亨元年(670年)遷中書令。鹹亨四年十月壬午(初一)日(673年11月14日)卒。

人物生平

編輯閻立本於貞觀年間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顯慶初升工部尚書。
《秦府十八學士》
總章元年加右丞相。他的父親閻毗和兄長閻立德都善長於繪畫、工藝、建築,閻立本亦秉承其家學,他尤其善長於繪畫。他善畫人物、車馬、台閣,尤擅長於肖像畫與歷史人物畫。他的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較顧愷之細緻,人物神態刻畫細緻,其作品倍受當世推重,被時人列為“神品”。曾為唐太宗畫《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為當時稱譽。他的作品有有《步輦圖》、《古帝王圖》、《職貢圖》、《蕭翼賺蘭亭圖》等傳世。

作品簡介

閻立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
《職貢圖》
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曾在長安慈恩寺兩廊畫壁,頗受稱譽,《宣和畫譜》所載宋代內府收藏閻氏作品,道釋題材占半數以上。他又工寫真,下少肖像畫是為了表彰功臣勳業而創作的。武德九年(626)所繪《秦府十八學士圖》系表現秦王李世民屬下的房玄齡、杜如晦等18位文人謀士的肖像,都是按人寫真,圖其形貌,畫卷中對每個人的身材、相貌、服飾、年齡及神情等特徵都有生動而具體的刻畫。貞觀十七年(643)又奉詔畫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24功臣像於凌煙閣,成為繼漢代麒麟閣、雲台畫功臣像之後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畫創作活動。唐代凌煙閣畫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師雄曾據流傳粉本摹勒上石,現尚有少部分石刻畫像流存於陝西省麟遊縣,計存蕭璃、魏徵、李績、秦叔寶4像,皆為主身執笏肅立,惜面部形象殘毀,據唐代杜甫《丹青引》中曾詠及凌煙閣肖像為“良將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褒公(秦瓊)、鄂公(尉遲恭)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可知是非常傳神的。閻立本還曾奉詔為唐太宗畫像,後經人傳寫於長安玄都殿東壁,一時傳為名跡。
閻立本的《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
《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局部
圖繪唐太宗李世民及眾臣,形象逼真傳神,是當時名作,時人譽之為“丹青神化”。北宋宣和年間,御府尚藏有閻立本作品四十二件,其中有《王右軍(羲之)像》、《竇建德圖》、《李思摩像》、《凌煙閣功臣圖》、《魏徵進諫圖》、《步輦圖》等。現存相傳為閻立本的作品(或摹本)有《歷代帝王圖》(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蕭翼賺蘭亭圖》、《步輦圖》、《職貢圖》等。《步輦圖》描繪唐太宗同迎接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臣會見的情景,是反映漢藏和親的歷史畫卷。
傳為閻立本的作品還有描繪漢至隋代l3個不同帝王形象的《古帝王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描繪邊遠民族及國家使臣去唐王朝通聘的《職貢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唐太宗派監察御史蕭翼以巧計從和尚辯才處賺取王羲之書法名跡《蘭亭序》的《蕭翼賺蘭亭圖》(此圖有兩卷,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一藏遼寧省博物館)。雖然這些作品與閻立本的關係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但基本上反映了初唐時期繪畫的風貌。

野史逸聞

編輯閻立本,閻立德的弟弟。唐太宗在位時,官至重位,與哥哥閻立德齊名,曾經奉太宗召令,親自為唐太宗畫像。後來,有一位高手,在玄都觀東殿前間臨摹,既可以鎮住岡上能產生天子皇帝的靈氣,又可以仰觀這些天神們的神武英威。閻立德繪畫的《職貢圖》,畫的都是外域的人物,形像非常怪異。閻立本繪畫的國王的速寫單本流傳在民間。這以前南、北兩朝的繪畫高手,沒有超過他們兄弟倆的。一次,南山出現一隻兇猛的野獸傷害人,太宗皇帝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獲它,沒有捕到。虢地的王元鳳自報奮勇為民除害,一箭射死了這隻猛獸。太宗皇帝非常喜愛他的豪壯,讓閻立本將他射殺猛獸的場面畫下來,鞍馬僕從,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樣。看過這幅畫的人,沒有不驚嘆和佩服他技藝的高超的。另外,閻立本還畫有《秦府十八學士圖》、《凌煙閣功臣圖》等作品,也是光耀以前歷代繪畫名家的。只有《職貢圖》、《鹵簿(按:古代帝王將相出行時的儀仗隊)》等畫,是跟他哥哥閻立德合作的。民間傳說在慈恩寺畫功臣,是很多人畫的,看不到閻立本的手跡。這些功臣畫得人物鞍馬、冠冕車服,都非常傳神。李嗣真說:"閻立本的畫,師承鄭法士,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鄭法士。在閻立本之後,還有王知慎,師範的畫也很見功夫。閻立本的畫是最精妙的藝術品。"唐太宗有一次同侍臣們乘舟在御苑的池中遊玩賞景,看到池中有奇異的怪鳥在水面上隨波浮游。唐太宗手拍船欄桿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們當場賦詩讚詠,又命令隨侍的宮人宣召閻立本前來將怪鳥畫下來。宮人們當即向岸上傳呼道:"召畫師閻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見皇上!"當時,閻立本任主爵郎中。聽到傳召後,他急忙跑步趕來,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邊揮筆繪畫起來。而且,滿面羞愧不堪。事後,閻立本告戒他的兒子說:"我小時候愛好讀書,值得慶幸的是我還不是個不學無術的蠢材。我都是有感而發才寫文章。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寫得還是比較不錯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繪畫。可是,它卻使我象奴僕一樣地去侍奉他人,這是莫大的恥辱。你應該深以為戒,不要學習這種技藝了。"到唐高宗在位時,閻立本官為右丞相,姜恪原是守邊將領,憑著戰功做了左丞相,又遇上饑饉,國子監里的學生都放假讓他們回家去了。同時又規定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級辦事人員必須通曉一門《經書》。當時有人賦得打油詩一首言說這件事:左丞相是個威震大漠的驍將,右丞相是個馳譽畫壇的名家。三館學生都放羊回家了,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辦事員卻要通曉經書。閻立本家世代擅長繪畫。他有一次去荊州。觀看張僧繇的遺畫說:"從這畫來看,他是空有虛名啊。"第二天又去看,說:"他還是近代的繪畫高手。"過了一宿又去看,說:"盛名之下沒有低手。"在畫前或坐或臥,觀賞不已,晚上就睡在畫旁邊,過了十天了還不離開。梁人張僧繇的《醉僧圖》,畫得唯妙唯肖,道士們常常用這幅畫來嘲笑僧人。僧眾們感到羞辱,於是大家湊了幾十萬錢,雇用閻立本畫《醉道士圖》,這兩幅畫同時流傳下來。

中國古代的十大傳世名畫

唐代宰相(三)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唐太宗時,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如不加“同平章事”,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被擠出宰相行列。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