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羽針茅

長羽針茅

長羽針茅是禾本科針茅屬植物,產於天山、阿爾泰山和準噶爾西部,蒙古、中亞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資本資料

長羽針茅長羽針茅

種中文名:長羽針茅
種拉丁名:StipakirghisorumP.Smirn.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針茅屬
屬拉丁名:Stipa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叢生,高40—60cm。葉鞘長於節間,葉舌鈍圓,長1—1.5mm,葉片內卷,條形。花序長10—18cm,小穗含1花,脫節於穎之上,穎幾等長,長3.5—6cm,外稃圓筒形,長14—18mm,背面的3列柔毛較長,基盤銳尖,具鬚毛,芒長20—60(29)cm,二回膝曲,第一芒柱長5—6cm,第二芒柱長約2cm,芒針具4—5mm的羽狀毛,芒柱無羽狀毛;內稃於結實時被外稃緊裹而不外露。細胞染色體2n=32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和準噶爾西部山地,國外在蒙古、中亞也有分布。

生態特徵

長羽針茅為旱生密叢型下繁禾草,是草甸草原和草原草場的優勢種,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它適應於夏季溫和,冬季寒冷而多雪的氣候。一般年均氣溫在2—5℃,降水量在250—500mm。適宜的土壤為黑鈣土、暗栗鈣土。長羽針茅在新疆常見於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海拔1600—1800m的低山帶,分布於博樂和溫泉山地1300—1800m的範圍內。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山帶,則多呈零星分布。以長羽針茅為建群種所組成的山地草甸草原中參與有大量的雜類草,常見的草場類型有長羽針茅+鳶尾(Irissp.)十雜類草。群落中主要伴生雜草有蓬子菜(Galiumverum)、山地糙蘇(Ph-lmisoreophlia)等。草層高度30cm,群落蓋度為50—60%。在伊犁谷地和海拔稍高的天山北坡山區的針茅(Stipacapi-llata)+溝羊茅(FestucavalesiacaSubsp.)草原草場中,長羽針茅常作為亞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出現,在天山東段的博格達,海拔2300—2800m的山地草甸草原中,長羽針茅為常見的主要伴生種。在新疆瑪納斯河上游的草地有時也可成為優勢種。群落蓋度為40—45%,禾本科草葉層高度10—20cm,生殖枝高達60Cm。長羽針茅春季萌發較晚,5月返青,6月下旬至7月抽穗開花,8月結實。

飼用價值

長羽針茅莖細,葉柔軟,鮮綠,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均喜食,馬最喜食。耐牧,冬季殘存尚好,成為各類家畜冬季採食的主要牧草。分櫱力強,再生速度快,株叢生長茂密,葉量亦很豐富,適於放牧利用。由於長羽針茅在種子成熟時芒柱很易與稃體分離,對綿羊不會造成危害。結實期乾草在閹牛瘤胃中48小時的損失率為64.75%。所含營養物質較高。

針茅屬,禾本科植物

Stipa L. 針茅屬,禾本科,約百餘種,廣布於溫帶和熱帶地區,通常為旱生植物,我國約有13種,主產西北部至東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