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經濟圈

長三角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根據國務院2010年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 21.07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19%。其中陸地面積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積23937.2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並致力於在2018年建設成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發展歷程

長三角經濟圈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8—1991年,這期間長三角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主要處於經濟調整與平緩增長階段。長三角地區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經濟底蘊,培育自己的發展潛力,提升了自己的經濟實力。自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後,長三角經濟圈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利用國家開發浦東的契機,憑藉國家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長三角經濟圈最初由16個城市組成:上海市、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台州市。其中的台州市是在2003年8月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四次會議上被接納為正式會員的。在首部《“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入會規程(建議稿)》中,除了現有16個長三角城市之外,江蘇徐州市、浙江溫州市和金華市、安徽合肥市、滁州市、銅陵市、宣城市、蕪湖市、馬鞍山市等9個地級以上城市都被包容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在2008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兩省一市”全境。2010年三月底安徽合肥市、鹽城市、馬鞍山市,浙江金華市、衢州市,江蘇淮安市等六個城市正式加盟長江三角洲經濟圈。2013年安徽蕪湖市、滁州市、淮南市,江蘇連雲港市、徐州市、宿遷市,浙江麗水市和溫州市加入”長三角“。

包含城市

長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

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

小時圈

長三角長三角

徐志摩在其名作《滬杭車中》用“匆匆匆!催催催!”兩組擬聲詞,來形容從上海到杭州之間的距離被現代交通工具火車打破,而在他這首小詩發表87年之後,滬杭之間的空間再一次被呼嘯而過的高速列車濃縮

為兩個數字:時速350公里,僅需45分鐘。

滬杭高鐵帶來的,或許不僅僅是出行的便捷與耗時的縮短,更是將長三角地區“一小時經濟圈”的形成推向了實質階段。滬杭高鐵與此前開通的滬寧高鐵一起復蓋長三角地區,並向其他地區輻射的“一小時經濟圈”業已形成。

長三角地區目前經濟聯動效應明顯,人員流動頻繁。根據預測,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總客流量將達到55億人次,而長三角地區現有的鐵路、公路運輸能力已趨於飽和,特別是既有的滬杭鐵路,目前開行的都是客車,貨運列車已經基本無法安排,不能滿足沿線企業的貨物運輸需求,嚴重製約了經濟發展。上海鐵路局方面表示,滬杭高鐵開通後,原有滬杭鐵路上將增開貨物列車12列。滬杭高鐵的開通,無論是在旅客運送,還是物流運輸方面,都會有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意義則在於,滬杭高鐵開通後,將與早先開通的滬寧高鐵一起,形成長三角一小時經濟圈,進一步加強長三角經濟區域一體化的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