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客缶

鑄客缶,戰國後期盛酒器,也是戰國楚幽王墓陪葬品。楚幽王墓出土,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缶是一種盛酒的器物。《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把這一點講得很清楚。缶流行於戰國時期。早期的缶體形接近滾圓,圈足低矮,沒有伸起的頸部,小口加蓋,蓋上有四個可以卻置的環鈕,腹壁前後有一對穿鼻,左右兩側各有提鏈一套。春秋末期,缶的形態與早期的基本相同,但代替提鏈的是獸首耳,出現了伸起的頸部,表現出“壺”形的趨勢。戰國晚期,多為“壺”形化的圓缶,蓋均有鈕,腹也都有鼻。穿鼻的有無很重要,要把缶、壺區別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其有無穿鼻。缶在地區均有出土,但楚、蔡、曾國墓中出土更為普遍。

規格特徵

鑄客缶鑄客缶

鑄客缶 zhù kè fǒu,戰國後期,通高46.9cm,寬46cm,口徑18.4cm,重16.22kg。缶小口,短頸,大腹,肩部鑄有四環,圈足。

出土於戰國時期楚幽王之墓。

銘文介紹

器口外有刻劃銘文9字:“鑄客為王后六室為之”。
記外方冶鑄匠人(鑄客)為王后六室作此缶。

銘文拓片

鑄客缶銘文拓片鑄客缶銘文拓片

詞語解釋

酒器。近代考古發掘證明,缶不僅只為瓦器,亦多有銅鑄者。

鑄客

外方冶鑄匠人。

用途

缶是一種盛酒的器物。流行於戰國時期。戰國晚期,多為“壺”形化的圓缶,蓋均有鈕,腹也都有鼻。穿鼻的有無很重要,要把缶、壺區別開來,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其有無穿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